冬病夏治更適合誰

一提起冬病夏治許多人都知道要去醫院貼膏藥,但是,許多人(包括正在貼膏藥的人)並不真正知道其確切含義和真實內涵,有些人甚至是在“趕時髦”。筆者已經遇到因不適宜貼敷膏藥而出現了咯血、煩熱等不適症狀者……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導致病情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採用適當的調治和補養的方法,以預防或減少疾病發作乃至根治為目的一種反季節的自然療法。它不僅僅就是貼膏藥,還應該包括運用有補益調養作用的中藥內服(湯劑、中成藥、膏方等)、食療藥膳、艾灸藥浴等。而且,由於體質、病情的不同,還應該進行個體化的辨証選用,只有據情依証、對証治療,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何為“冬病”

“冬病”就是那些陽氣不足之人在冬天易受寒發作或加重的病症,最多見的當屬呼吸系統病症。由於呼吸道通過鼻腔與外界相通,且中醫認為“肺主皮毛”  “肺開竅於鼻”  “肺主一身之表”,因此,鼻-支氣管-肺極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引起原有病症發作或加重,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鼻炎等;寒冷還可以引起血管收縮,易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心腦血管、胃腸道疾病以及關節痛等冬季高發。另外,怕冷症患者表現為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被子、穿襪子。因此,以上這些人群和病症是最適合冬病夏治的。但是,皮膚潰瘍、全身皮疹、感冒發熱、嚴重感染、支氣管擴張、咯血、活動性肺結核、燥熱型糖尿病、陽亢型高血壓、孕婦等人群就不適宜冬病夏治,尤其是貼敷、艾灸。

如何進行“夏治”  “夏養”

正確合理的“夏養”應該是選擇夏令三伏天,即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正是扶正培本、滋養陽氣、去除寒氣的有利時機。此時予以積極調養,培本以扶助正氣,使患者的陽氣充實,正氣旺盛,抵抗力增強,使“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到了冬天就可以少發病或不發病。

夏治調養的主要方法由中藥外治調養(包括穴位貼敷、艾灸、按摩等)、中藥內服調養(包括食療藥膳、調補中藥內服、中藥膏方調養等)。比如針對冬季易發的哮喘、老慢支、鼻炎等可以選用溫散風寒藥粉(比如細辛、桂枝、白芥子等)貼敷、藥浴足浴(巴戟天、制附子、艾葉等煎湯),同時選服溫補陽氣的食品,如羊肉、鵪鶉、海參、牛尾湯等;溫補肺腎類中藥湯劑、或製作成膏劑、或服用成品如金匱腎氣丸、蟲草菌絲、河車大造丸、玉屏風膠囊等,調養一個夏季,就會增進肺腎功能、提高免疫力,預防冬季發病。當然,諸如冬季多見的凍瘡、怕冷症、腰腿痛等症,應該在夏季採取補養溫通的調養方法(同上),就能達到冬天不發生上述病變。而對於寒性胃病、寒性腹瀉、因寒心痛等症,則應選擇溫陽祛寒、健脾溫胃、養心溫通的調養方法(同上),就可預防冬季發病。

因此,冬病夏治屬於預防性的治本之法,並非立竿見影能夠奏效,而是要堅持調養2-3年,到冬天易發的季節才能顯現出療效,因此,說是“夏冶”不如“夏養”更為科學貼切。

當然,該法需與其他常規療法相配合,如這些病症在易發季節應該根據各自病情,積極採取對因治療等治標措施,及時將病情加以控制,為預防性的冬病夏治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