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鹿茸質量好

鹿茸是指雄性梅花鹿或馬鹿頭上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在我國,梅花鹿主要產于東北三省的黑龍江、吉林、遼宁等地;馬鹿主要產于東北的黑龍江、吉林和西北的青海、新疆以及西南的四川等省區。東北梅花鹿采收的茸叫“花鹿茸”,質量最优;東北馬鹿采收的茸叫“東馬茸”,品質也优于西北、西南等地區產的鹿茸。

鹿茸因何名貴

鹿茸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  《中藥大辭典》記載:鹿茸可壯元陽、補气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贏弱、精神倦乏、子宮虛冷等。

中醫認為,鹿茸味甘咸、性溫,歸肝、腎二經,可提高机体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体虛患者有較好的補益作用。因其溫而不燥,是溫補’腎陽、補益精血、強壯筋骨、增進体力、溫養經脈的良藥。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腎陽不足、畏寒乏力、陽痿滑精、遺尿尿頻、女子不孕以及虛寒崩帶等症。鹿茸的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漿睾酮濃度,又能使促黃体生成素的濃度增加。

因此,鹿茸對治療性功能障礙、前列腺萎縮症均有療效;對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效果也較好。

現代醫學研究証實,鹿茸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又含磷酸鈣、碳酸鈣、膠質及氯化物等。鹿茸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強壯劑,能減輕疲勞,提高工作能力,增強耐寒能力,改善食欲和睡眠;可促進紅細胞、血紅蛋白、网狀紅細胞的新生;促進創傷骨折和潰瘍的愈合;還能提高离体子宮的張力和增強節律性收縮;能增強利尿作用;可引起心跳加強,心率加快,每分鐘輸出量增加,這种作用對疲勞的心臟更為明顯。

鹿茸的用法

研究証明,鹿茸對久病年老体弱、倦怠怕冷、陽气虛衰并伴有低血壓的慢性循環障礙及創傷性疾病等最為适用。若中老年患者出現腰膝酸軟、血虛暈眩、倦怠乏力、性功能衰退等症狀,或患有骨質疏松症等慢性疾病者,在冬至以后,可選瘦肉与人參、鹿茸共同炖服。一般可選牛肉、羊肉或豬肉300克,加鹿茸片、一3克、紅參、。克,加水与蔥、姜、鹽等調味品适量共炖,吃肉喝湯,2-319分次吃完。若嫌炖服麻煩,也可取鹿茸1-2片直接放入口中,待其溶化,慢慢咽下,最后再將余渣嚼碎吞下。吞服時間選在半空腹時最為适宜,以免受其他食品或藥品的影響而降低療效。亦有不少人喜歡在冬季取鹿茸与人參、枸杞子等泡酒內服,但最好請中醫師辨証施治,指導用藥。用鹿茸治療疾病,藥效持久,停藥后,藥效仍可持續1~2個月。

鹿茸入藥一般切片或研粉生服,大多加入丸散劑合服。鹿茸含有多种膠性物質、鈣質和多种微量元素,臨床應用,一般不入煎劑。因為它的膠性物質在煎煮后會黏附于其他藥物的渣滓或藥煲的內壁上造成浪費,甚至還會形成有害物質(若烤成焦狀物,則會損害健康)。

鹿茸時常單用,或者与熟地、山萸肉、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補骨脂等同用,如治療陽痿、遺尿,可單用研粉,每次0.5克~1克,用淫羊藿15克煎湯送服;如治虛寒崩漏,可与阿膠、烏賊骨等同用(如鹿茸散);若用于治療精虧血虛、腰背酸痛、骨軟無力、精神倦怠、眩暈耳嗚等症,則多与益气養血藥人參、黃?、熟地、當歸、枸杞子等配伍;用于小儿肝腎不足、發育不良、筋骨痿軟、行遲齒遲、囟門過期不閉等症, 可b六味地黃丸等補益肝腎藥同用。現代治療較嚴重的佝僂病、骨質增生症、重症肌無力、性功能障礙等屬腎陽虛衰者,以六味地黃丸加鹿茸為基礎方,再加牛膝、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等補益肝腎藥同用,可收到較好功效。

服用有宜忌

鹿茸是溫熱性藥物,所以不能亂服,必需因人、因証而施用,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服用鹿茸宜從小劑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宜突然大量進補,以免陽升風動,頭暈目赤,或助火動血,而致鼻衄(鼻出血)。凡陰虛陽亢,血分有熱,胃火盛或肺有痰熱,以及外感熱病者,均應忌服。中醫認為,鹿茸固然屬補精填髓的補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發生吐血、鼻衄、尿血、目赤、頭暈、中風昏厥等症。

鹿茸的有效成分會与水果和蔬菜中的鞣酸發生反應而被破坏,因而屬配合禁忌;凡患感染而發熱的疾病和突然發生劇烈痛証的人,都屬暫忌。還應該注意的是,凡体格壯實而無需服食的人或食茸過量的人,服用后都容易引起頭脹、胸悶或鼻衄等反應,須立即停藥觀察,不可強行續用。

鹿茸性熱偏于補陽,陰虛血分有熱者應忌服,特別是天气炎熱、陽气升發的季節,對多數人進補都不适宜,否則易引發煩熱、胸悶、鼻衄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