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發言,不能表決 誰在列席全國兩會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孫潮,是全國人大會議貴州代表團中的唯一列席代表。與其他代表胸前掛著的紅色“出席證”不同,孫潮的橙色牌子上寫著“列席證”,證上注明了他的工作單位: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2015年貴州省“兩會”期間,孫潮被補選為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今年2月初,當接到列席全國兩會的通知時,他心裏清楚,“反正高院院長不是代表就是列席”。

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其他代表團中,像孫潮這樣的省級高院院長或者檢察院檢察長,作為列席代表出席全國兩會者還有很多。如果仔細觀察2015年全國兩會,除了正式的代表、委員依法履職和參政議政外,還有相當一批列席會議的人士。他們也會參加人大開幕式,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小組會議上發表意見,參與討論。

唯一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沒有表決權。嚴格來說,他們胸前掛著牌子上的“列席”二字,是指符合所參加的會議、某項工作、某項活動的有關規定的非正式代表的參與行為,列席者只有發言權沒有表決權。

列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和委員到底有哪些?他們又是如何參與這場中國年度最重要的政治盛會?

“發言機會不均等才是對的”

“我的列席就是聽。”3月9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孫潮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坦言,“我看他們(其他人大代表)都踴躍發言,我到現在就是認認真真開會,還沒發過言。”

孫潮表示,“從法理上講,列席就只是聽聽而已,還有就是備詢,有什麼問題需要詢問的話,可以從我的專業領域來解答一下”。“(列席代表和出席代表)發言機會不均等才是對的,均等才是怪的。”他說。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某代表團工作人員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因為每天都要發大會簡報,記錄代表們的發言。但列席代表的發言是不發簡報的。所以,他們也就不怎麼發言。”

同在一個代表團的貴州省檢察院檢察長袁本朴是正式代表。如果分析貴州兩院領導履歷,就會發現其中緣由:本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於2013年3月召開,地方推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時間更早。袁本樸是從2012年1月開始擔任現職,正好趕上本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孫潮則是在今年初剛剛任現職,已經錯過人大選代表兩年。

跟貴州情況相似,上海高級法院院長崔亞東從2014年1月任現職,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只是列席代表;福建省檢察院檢察長何澤中從2013年1月任現職,他也是列席會議。但是,上海檢察長和福建高院院長都是正式人大代表。

之所以無論以何種身份,省級兩院首長必須參加人代會,一位研究人大制度的官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府兩院由人大選舉產生,要接受人大監督。上級人大開會,下級一府兩院必須參加,不是代表的要列席。省委書記可以不來,但他們必須來。”

不過,一些省份並非因為換屆時間所致。青海省兩院領導已經連續五屆是列席代表,原因也是青海省人口少,代表少。“而且青海少數民族多,全國唯一的土族代表,唯一的撒拉族代表都在青海,要考慮民族代表,領導幹部只能減少。”一位青海省代表團人士說。

與青海省類似的還有海南和寧夏,也是因為人少。本次人大會上,他們的高院和檢察院“兩長”都是列席代表。

哪些人可列席全國人代會

通常來說,每年全國人代會召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確定哪些人將列席,並由大會秘書處來負責列席的具體事宜。根據2015年2月27日表決通過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列席人員名單》,今年將有2300多人列席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

除了一些省份的“兩長”外,還有哪些人員可以列席全國人代會?

按照1982年12月公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規定,國務院的組成人員,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其他有關機關、團體的負責人,經主席團決定,可以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比如本次人大會議中,包括外交部部長王毅、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等在內的國務院組成人員,不僅是列席代表,還在兩會期間舉行了記者會。

此外,列席全國人大會議的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人民武裝員警部隊負責人等。

除了上述人員列席會議外,數量最多的列席人員是全國政協委員。

從歷史看,先有全國政協後有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大會議已有很長一段歷史。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記述:從全國政協三屆一次會議起,全國政協委員開始列席全國人大會議。

文革十年,政協工作停頓,直至1978年才恢復。同年2月24日至3月8日,政協五屆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列席了同年2月26日至3月5日舉行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從此恢復了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做法。

從1998年至今,兩會開始固定召開時間:全國政協會議在每年3月3日下午開幕,全國人大會議在3月5日上午開幕,政協會議也都早於全國人大會議閉幕。

在闞珂看來,兩會時間錯開的一個原因是方便領導人列席,因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參加這兩個會議的開閉幕會。

“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數為1988人,比四屆增加了三分之二,六屆以後每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數均超過2000人。”闞珂還提到,“全國政協會議的全體會議也需要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這兩個會議的全體會議需要錯開安排。”

“民間去講,比國家去講要好”

全國政協會議上也有列席委員。

根據2005年通過的《全國政協全體會議工作規則》,允許政協全體會議邀請有關人士列席和旁聽,“全體會議邀請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同志出席,邀請中共中央有關部門、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和有關人民團體負責同志列席。也可根據情況邀請其他人士列席。”

一些剛剛當選的省級政協主席,也是列席委員。像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2015年廣東省兩會上,當選為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就任廣東省政協主席時,本屆全國政協的推選委員期已過。

然而作為一省政協主席,瞭解全國政協會議精神顯然十分必要。3月4日上午,王榮列席了全國政協大會中共組分組討論。他在現場對媒體說,自己第一次參加全國政協大會,“我要向有經驗的政協同事學習如何更好地開展政協工作”。

今年1月當選為四川省政協主席的柯尊平,也是列席委員。公開報導顯示,3月4日,柯尊平與王榮一道參與了政協中共組的討論。

全國政協會議上還有一個特殊群體——來自27個國家的38位海外僑胞,他們也是列席委員。南非華僑華人工商聯合總會會長莊斌官就是列席委員之一。

從2005年全國政協開始邀請海外華人華僑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到今年為止,這些年總共邀請了437名列席委員。華僑作為列席委員每人只有一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機會。每年參會的列席委員都不同,人數控制在三四十人。

作為福州市政協委員,莊斌官去年底回國後,參加了福州市和福建省兩級政協會議。今年1月,莊斌官接到中國駐南非大使館通知,“說列席全國政協會議批下來了,叫我留在國內,開完會再回去”。

其實,從2014年6月開始,中國駐世界各國使領館就開始醞釀海外僑胞列席名單。“比如你是什麼會的會長,在國外做了些什麼事情,把這些材料交上去。”莊斌官後來才知道,總共篩選了40個人,選完後把名單報給國僑辦和政協,讓他們雙方來協調,“最後報的40個中還有兩個人沒通過。”

通常來說,一個國家只派一個僑領做代表,比如非洲裏的南非和博瓦納各有一個。不過,美國的僑領最多,有五個;東南亞的泰國和印尼各有兩個代表。

澳大利亞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田飛是也是列席委員之一。他在3月2日才到北京,他感覺國家對海外華僑明顯很重視,“這次有三個政協副主席分別會見我們,以前一般是兩個副主席會見”。

列席政協委員不能提交提案。莊斌官提了一個關於“一帶一路”的建議,他認為中國在輸出產能時要多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多鼓勵當地華人回國參與有關“一帶一路”的會議,“讓海外華僑華人瞭解這些,他們才能回去幫助國家搞好宣傳,因為我們民間去講,比國家去講要好”。

海外僑胞關注的另一問題是“雙重國籍”問題。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38個僑領討論很激烈,大部分列席委員都都建議中國應該承認雙重國籍。不過大家也很清楚,“這個事已經提了十幾年了,但是國家一直沒辦法解決。”

除了自己的小組會,38位僑領還會列席其他小組的討論。他們享受的“禮遇”很高。“其他小組裏的委員有意見時可以以提案形式來呈現,而我們去參加一次不容易。”莊斌官說,“我們去僑聯組別討論時,他們的委員坐在後面,我們坐前面。提意見也基本由我們來提。”

這些列席委員與正式委員待遇相同:來回機票自理,全國政協從接機開始接待,會議期間食宿全包,一直到送上飛機離京。

但從某種程度說,這些列席委員享受的待遇比正式委員更好。38位海外僑領除參加全國政協正常議事日程外,國僑辦、中國僑聯、統戰部、外交部和北京市領導也會宴請他們座談。一位列席委員說:“國家有關部門想聽聽我們在海外的感受。”

旁聽兩會的尺度

兩會除列席人員外,還有一批旁聽人員。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該規則第十八條規定:“大會全體會議設旁聽席。旁聽辦法另行規定”。按慣例,各國駐華使節、部分中央企事業單位、議事協調機構、國務院參事、媒體記者等都可以旁聽大會。

全國政協會議上,則固定有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各國駐華使節等“慣例旁聽對象”。同時,全國政協秘書處也會直接邀請一些社會知名人士或將旁聽名額下放到統戰部、工商聯,由他們來具體配額。

兩會旁聽人員與列席者表達意見和建議的“尺度”差別很大,旁聽者只能“帶一雙耳朵”進會場,不允許發言,也不會參加分組討論、審議報告。目前,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所有會議均不邀請普通公民旁聽。能夠受到邀請旁聽兩會的,需要一定的“社會地位”,最知名的兩會旁聽者恐怕是企業家、慈善家陳遊標。

從2000年至今,陳遊標已經連續16年旁聽兩會。每次陳遊標旁聽兩會的動靜都不小。2013年,他為宣傳環保理念,特意穿了一身綠色西裝,戴了一頂綠色帽子。

今年兩會期間,陳遊標緊跟輿論焦點,關注“反腐”等熱詞。已經有了新綽號的“旁聽哥”陳游標大膽建議:“希望我們中國的企業家不要走,不要移民,我們一起把霧霾趕走。”

(劉斌 劉昊 錢昊平  高音子 李岸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