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表態遏制台獨針對性強

【本報綜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強調,北京對台灣的大政方針,“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將堅持“九二共識”,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時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認為,習近平講話顯示大陸並沒有調整對台政策底線。

學者:講話沒有調整對台政策底線

香港中通社3月6日電,香港《文滙報》6日報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兼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指出,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釋出一項重大信息,大陸領導人在處理台灣問題上更加自信了,一方面亮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毫不動搖的“底線”,另一方面大陸方面也展現出相當靈活的一面,並不在意台灣內部的政黨輪替,對民進黨還是留有餘地、有所期待的。

劉國深表示,大陸方面更看重的是“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背後所蘊含的兩岸關係性質及其核心意涵。由於兩岸雙方的最高法理精神都認可兩岸領土主權和人民的一體性,民進黨也不能違背台灣方面遵循的法理規定,蔡英文對此已公開做過承諾。因此,只要民進黨明確認可這一關係的性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就可以繼續維護下去。

此外,劉國深認為,習近平的講話也表明大陸方面將繼續關切兩岸同胞親情福祉,繼續深化兩岸互利合作,推進人民之間的心靈契合。這一講話澄清了近期以來各種關於大陸方面將“採取斷然措施”的猜測。

香港 《明報》報道,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認為,習近平所講的對台大政方針不變,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如果這個基礎沒有了,內地和台灣雙方都會受影響,而具體如何影響則取決於雙方政治上互動。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對《明報》表示,台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一直未對“九二共識”作出正面表態,習近平的講話是向蔡英文施壓,希望她在“520”就職演說時至少要有較正面的表態。雖然最近蔡也在不斷釋出善意信息,但暫難判定大陸會否接受,因為民進黨本質就是“台獨”,“台獨”黨章也還未廢除,大陸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但對蔡英文近期的表態應還是“看在眼里的”。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指出,習近平此次對台講話釋放強烈、明確的政治信號。向即將上台的民進黨和蔡英文表明,若要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至少需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界定兩岸關係性質是“國內”關係,而非“國與國”關係。

曾在陳水扁執政時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洪奇昌認為,雖然大陸和民進黨就“九二共識”有分歧,但雙方都認為要維護兩岸關係和平,這是雙方的交集和發展的節點。

習近平表態遏制台獨針對性強也等待回應

中央社北京5日電,台灣“總統”選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首度論及兩岸關係,就提到「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還和總理李克強同日說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針對性十分明顯。

原因無他,因為「一個中國」是中國大陸的對台底線。但台灣實現第3次政黨輪替後,北京已經意識到,這條底線將受到更多的挑戰。

尤其是,在北京持續等待“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及準執政黨民進黨回應兩岸政策立場時,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拋出的「憲法說」卻被解讀為「釋放善意」。為此,從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到李克強、再到習近平,表態重申立場的調子,便愈來愈高。

北京一名涉台學者曾說,不管蔡英文怎麼主張,「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才是重點」,只要認同這個重點,用什麼名詞來代替「九二共識」都可以。也就是說,北京在乎的一直是那個核心意涵─「一個中國」。

儘管台灣政黨輪替,對「一個中國」政策帶來更多挑戰,但從選後國台辦的表態,到學者的意見,乃至於王毅、張志軍、李克強到習近平,「一個中國」的底線始終文風不動。

可以說,「一個中國」就是中共的「神主牌」,時時刻刻要護著,更不容挑戰。

一旦台灣有人或政黨挑戰這尊「神主牌」,小則出動官媒寫評論修理,大則由領導人親自講話。從新華社日前點名批判提出「兩國論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時代力量,到習、李今天接連發表的「堅決遏制台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都是如此。

大陸國務院每年發表「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部份,被認為是對台工作的晴雨表。而李克強在今年的報告中,不但加上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還在「反對台獨」前還加了「堅決」2字,而宣示維護的對象還多了「台海和平穩定」6字。

在中共的話術中,添加這些字眼背後的涵意是,台獨既「破壞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也讓「台海沒有和平穩定」。

至於習近平今天說出「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就不屬於話術,而是赤裸裸的表態。

北京自然也知道,一味恫嚇,只會讓台灣民眾更反感。因此,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副會長孫亞夫3日都提出,520後的4年兩岸關係發展,取決於「開局怎麼樣」,而現在是處在「塑造兩岸關係未來的關鍵時刻」。

因此,北京針對性愈來愈強的談話,說穿了,除了表態,也就是在等待台灣未來的執政者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