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氣清景明萬物顯

清明:氣清景明萬物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形象地描繪了清明時節路上遠行人迷亂淒涼的心境,既是清明時節江南春雨的寫照,又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據《歷書》記載: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草木繁茂,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時節,麥長三節”,是說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  “梨花風起正清明”,是說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  “明前茶,兩片芽”,是說茶樹新芽抽長正旺,名茶產區已陸續開采。

清明的諺語

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有: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魯),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黑),清明斷雪,穀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蒙古);清明暖,寒露寒(湘)。

預示未來年景的諺語有: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黑);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麥怕清明霜,穀要秋來旱(雲),清明冷,好年景(遼、冀),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寧);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清明的習俗

寒食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寒食節,又稱冷節,距清明節不過一兩天,每逢寒食,人們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傳說,寒食節是晉文公為了紀念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叫“之推燕”  (介子推亦作介之推)。寒食節時,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掃墓

中國人更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自古以來,清明時節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雲: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各地清明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區常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說法,插柳、戴柳似有驅邪避煞、消災解禍的寓意。我國台灣地區的祭祖方式更顯不同,台灣縣志記載:“清明,祀其祖先,祭掃墳墓,必邀親友同行,婦女駕車到山,祭畢,席地而飲,薄暮而還。”這些舊時的遺風一直保留至今,說明人們對清明的重視。

踏青

清明節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一方面,因為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另一方面,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都要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便可處處成陰。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植樹

清明前後,陽光和雨水充沛,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清明時節如何養生

清明節氣,人的食欲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飲食宜溫,應多吃些韭菜、香椿等時令蔬菜,還有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以溫胃祛濕。可適量吃水果等甜食,少吃酸性食物,以減酸增甘,養脾護肝生陽。不宜食用筍、雞、魚蝦海鮮等,要少飲酒。

清明時節要注意起居,宜早睡早起,以養臟氣。這個節氣經常會有寒暖交替的情況出現,所以,不要穿單衣過早,宜遵循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謹防感冒。

清明節氣前後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需要高度重視。這是由於春天氣候變化大,心腦血管病人適應性較差,容易血壓增高,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的症狀,還易於發作心絞痛。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飲食定時定量,忌暴飲暴食,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須低鹽,並增加鉀的攝入,多食用蔬果。在精神調養方面,注意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春和景明,宜經常出去登山踏青,多呼吸新鮮空氣,並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