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機會的變遷

現在選拔官員的標准,首先要有市場思維,第二要注重地方的均衡發展,第三要知道大力培植民營企業,這幾個方面,決定了一個地方的領導在主政一段時間後能不能取得成效並獲得提拔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歷史發展來看,一個地方官員得到提拔的可能性,與該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是正相關的。當地經濟發展水準越高,增長的質量越高,包括民牛問題解決得相對好,環境問題也處理得比較好的話,這個地方的官員就相對容易得到提拔。反之,這個地方的官員得到提拔的機會就少。

改革開放以後,官員獲得提拔比較多的地方,先有深圳,然後是上海,以及東南沿海的其他省份或城市。這些地方的官員較早接觸改革開放,觀念相對開放,改革的精神也較強,他們被派到欠發達地區任職,就會把先進的理念、思路以及發展模式帶到內地去,從而帶動內地的發展。這大體上是巾國經濟發展的路徑,也是中國官員提拔的路徑。

當然,一個地方的發展與官員的關系是雙向的,即觀念比較先進的官員會帶動一個地方的發展,而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也會給當地的官員更多的觀念沖擊,使這些官員不得不不斷提升自己。

但是,近些年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改革開放已經從東南沿海擴展到全國,內地與東南沿海之間的觀念差異越來越小。另外,現在的發展,不僅重視經濟發展的速度,還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以及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內地省份或城市也創造出很多在全國可資借鑒的模式,比如湖南的兩型社會建設,以及重慶的發展模式。

在重慶的發展中,沒有靠重工業拉動,煤炭和鋼鐵的產量都相對穩定,重點發展高新產業,附加值比較高,並且注重創新,當地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果有借鑒意義的話,就可以複製到全國其他地方。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成功經驗都可以複製,比如領導的觀念。一個地方的發展,不僅僅依賴於當地的資源稟賦及區位條件,還依賴於領導的思路。在資源稟賦相同的情況下,領導的思路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樣。比如山西,資源稟賦不錯,但其發展的思路長期依賴資源,不在資源尚好的情況下創造其他的經濟增長點,結果就會在資源面臨困境的時候,發展面臨嚴重的困難。有些省市是計劃體制下的重工業基地,在計劃體制下很強大,但後來轉型沒有做好,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包袱。這些地方的發展欠佳,因素有很多,但領導的觀念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現在選拔官員的標准,首先要有市場思維,要注意發揮市場的機制,不要過多地依靠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第二要注重地方的均衡發展,知道自己的資源稟賦是什麼,優勢是什麼,要能根據現有的優勢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在經濟發展的同叫保住青山綠水,這需要官員有一定的戰略眼光;第三,要知道大力培植民營企業,如果光發展國有企業,不注重民營企業,不能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社會和市場的力量同樣激發不出來。這幾個方面,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方的領導在主政一段時間後能不能取得成效並獲得提拔。

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從沿海擴展到全國。內地好多地方有很好的資源,以前主要是缺乏市場和理念,這些年通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這方而的短板正在補齊,雖然不能說與東南沿海地區劃了一道平等線,但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地方也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在創新意識和價值導向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所以內地的很多官員,尤其是創造了自己發展模式地區的官員,將來也會得到很多的提拔機會。

(汪玉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