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貪腐官員“病家風”

“病態家風”看似“內部矛盾”,卻可能導致“全家覆滅”、“一腐俱腐”

廣東近年反腐力度各方矚目。《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梳理十八大以來廣東查處的典型貪腐案件發現,“貪腐之家”的家庭成員們,多以金錢、利益維繫關係,把權錢交易當做“家族生意”,而人倫親情卻異常冷漠。多位受訪紀檢幹部和反腐專家認為,“病態家風”看似“內部矛盾”,卻可能導致“全家覆滅”“一腐俱腐”。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全會上提出,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如何加強領導幹部家風建設,在黨政機關和社會輿論中引發熱議。

舉家貪腐為家貪腐

今年年初,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廣東省紀委公佈的兩組資料引發了社會公眾對貪腐官員家庭問題的關注。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統計,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中央紀委共發佈34份部級及以上領導幹部紀律處分通報,其中21人違紀涉及親屬、家屬,比例高達62%。

廣東省紀委公佈的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廣東查處的地廳級幹部案件中,涉及利用權力和影響為親屬或特定關係人謀取私利的占16.7%。

瞭望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大量貪腐案件當中都有“病態家風”的影子。“病態家風”導致的腐敗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家庭成員直接參與,與貪官合謀貪腐,如同經營“家族生意”;二是家庭成員並未直接參與,卻加速了官員的腐敗墮落。

“賣官鬻爵夫妻店、權錢交易父子兵、吃裏扒外親友團……”,廣東省紀委書記黃先耀說,“有的領導幹部口頭常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廉潔從政、管好家人,幹的卻是前門當官、後門開店、封妻蔭子那一套,把家庭當作利益輸送的交換站。”

廣東省水利廳原廳長黃柏青一家正是如此。據紀檢部門調查,黃柏青收受賄賂、禮金近2億元,當中不少以“人情往來”為名送到他家人手上。在家族共同編織的腐敗網路中,黃柏青負責權力運作,給人辦事,妻子陳某接收贓款,兒子黃某以生意合作的名義,替父親在境外開戶洗錢、收錢。

黃柏青在接受組織調查時交代,他每次外出與老闆吃飯,一有紅包遞過來,他便以一句“這是婦女的事兒”將收錢推給陳某。逢年過節,誰沒“進貢”,陳某記得清清楚楚,還打電話邀人來家“做客”,趁機收錢。黃幫兒子運作當選第十二屆廣東省人大代表、區縣政協委員,這些頭銜成了他們借機牟利的“保護傘”。

瞭望記者調研發現,像這樣全家結為腐敗鏈條的案件並不少見,且模式大同小異。深圳市政法委原書記蔣尊玉涉嫌受賄犯罪,其妻子、妻妹、女兒、女婿、親家悉數淪為“幫手”;廣東省財政廳原副廳長危金峰被立案調查時,近親屬齊齊出力,在紀檢部門工作的危金峰妻子替他四處打聽消息,但也沒能挽回全家覆滅的結局。

一些家庭成員雖未直接參與貪腐,卻起到了“坑爹”“坑媽”“坑全家”的副作用。據紀檢部門調查,廣東省科技廳原廳長李興華因為兒子欠下巨額賭債開始貪腐,他懺悔說“多少次夜不能眠,傷心流淚,氣得心臟病發作”,可還是讓社會老闆償還了債務;廣州移動原黨委書記梁春火的妻子涉足民間借貸、非法集資,虧空上千萬,梁春火於是倒賣手機靚號,向承包商、供應商大肆收取回扣。

親情異化家風難正

瞭望記者多方調查發現,貪腐官員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親情異常冷漠。大部分貪腐官員都很少關心自己的配偶、子女,有的連正常交流都沒有。

紀檢部門的剖析材料顯示,因涉嫌受賄被提起公訴的廣州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李俊夫,一度被譽為“學者型官員”,在外風光無限,與他保持不正當男女關係的女性卻多達兩位數。但據辦案人員透露,他在家裏經常跟妻子一周不說話,除了吵架不知道怎樣交流。黃柏青與兒子從小到大談話不多於十次,待交流多起來時,談的已是如何抹去貪腐證據、對抗組織審查。

在這些家庭裏,“沒有永遠的親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親情關係變得利益化、庸俗化。李俊夫在自我剖析中談到,自己鑄成大錯,主要是“被情所害”,當中有初戀女友的舊情、情婦黃某的愛情,也有對妻子的親情。但李俊夫向她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就是在專案工程上“關照”她們。特別是其妻王某湘沒有安全感、想多弄點錢,他出於對妻子的愧疚和補償心理,就默許了這種做法。

蔣尊玉夫婦被坊間諷刺為“丈夫前門當官、妻子後門開店”。蔣尊玉多年賭博、嫖娼,與多名女性通姦,被辦案人員稱為“五毒俱全”。即便如此,蔣尊玉的妻子還與其配合貪腐、大肆撈錢。2013年對蔣尊玉的舉報漸多,蔣尊玉為了躲避調查,與妻子離婚,但離婚後二人仍在一起生活。

記者今年1月底在旁聽廣州市原副市長曹鑒燎庭審時發現,一名女性在證詞中承認,曹鑒燎多次帶她到一棟商人贈送的別墅裏“約會”,而這棟價值近千萬元的別墅是曹鑒燎的妻弟曹博斌僅花50萬元買下的,過戶在曹鑒燎的岳母名下。

由此可見,在一些貪腐官員眼裏,家人、情人是有區分的。家人是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為其掌管錢財,情人不過是玩伴,可以尋歡作樂,卻不能“當家做主”。

在處理親子關係的問題上,官員對子女的“錯愛”驕縱,往往使他們變成腐敗鏈上的“寄生蟲”,親情關係異化為“依附關係”。不少貪腐官員事先謀劃好,讓配偶、子女移民海外,一來方便轉移財產,洗白贓款,二來方便“後方”全身而退,哪怕東窗事發也可以“一人坐牢、幸福全家”。結果有的貪腐官員子女眼看父母受審入獄坐牢,也不肯退贓,依舊逍遙海外。

據紀檢部門調查,蔣尊玉的女兒蔣某某出國留學、香港購物、外出旅遊的費用均由私企老闆“買單”,結婚時大肆收受私企老闆的禮金及保時捷跑車、金條、鑽石首飾等貴重物品。而蔣的女婿更是大膽到夥同他人一次性收受私企老闆72套房產的地步。據估算,這些房產面積共計6000平方米,折合人民幣3000多萬元。

蔣尊玉被查後懺悔說:“作為父親,本應該好好教育女兒,言傳身教地幫助女兒走向社會,但由於整天出入朋友圈,與女兒很少溝通,使她在無知的情況下,犯了些不該犯的錯誤。”

官員道德敗壞、其身不正,勢必影響家風。廣東省政府原副秘書長羅歐懺悔,正是自己貪圖享受、追求名牌,把家人也慣壞了。為兒炒股大肆索賄的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吳周春悔恨地說:“對照我的人生,是失敗的人生:修身失敗、教子失敗、治家失敗。”

建章立制倡“好家風”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如今,不少官員貪腐演變成家族犯罪、集團犯罪,具有警示意義。家風是一種綜合教育的力量,不僅關係到個人作風,也關係到黨風政風。宣導好家風,管好“身邊人”,才能形成共同抵禦腐敗的防線,淨化社會風氣。

一是把家風教育納入黨校培訓的主體班。

廣東省紀委委員、廣東省婦聯主席閆靜萍認為,抓好家風建設,官員的配偶、子女才不會利用領導幹部手中權力謀取私利,配偶、子女有了這根弦又會去影響領導幹部端正自己的作風,建議把家風教育納入黨校主體班,幫助基層幹部解決處理家庭關係的困惑,甚至可嘗試讓領導幹部的配偶走進課堂,接受家風教育。

二是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幹部個人作風的組成部分,形成示範效應。

珠三角某市一名紀檢幹部說,家庭是精神的支柱、心靈的港灣。“病態家風”會導致幹部的心理逐漸發生變化,喪失自我的道德約束,內心的廉潔防線“功虧一簣”。消除“病態家風”,需要幹部消除特權思想,加強個人作風建設、道德修養,建立良好家規,讓家庭成為穩固後方。

廣東省陽江市預防腐敗局副局長陳國貞認為,要把中國傳統家教家風中的美好元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領導幹部在忙於公務之餘,也要多擠出時間創造條件,與子女親屬進行溝通和交流。這種家庭教育並非立竿見影,而是和風細雨、潛移默化。

三是通過強化監督、抽查個人有關事項等制度防止利益衝突。

任建明說,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對“身邊人”的行為有約束。紀檢部門應結合條例,抽查、運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等,發揮好監督作用,遏制通過“身邊人”進行的利益輸送腐敗。

(毛一竹 詹奕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