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經歷艱難和困頓的國民黨

2015年是台灣選舉年,島內政局圍繞“總統、立委”“二合一選舉”展開。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國民黨上下彌漫著失敗主義情緒,黨的改革無法滿足民眾期待、“總統”候選人難產、黨內矛盾引發出走潮,雖然“習馬會”和“習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士氣,但國民黨自身錯誤不斷,其支持度始終無法拉近與民進黨的距離,註定了敗選的命運。

一、朱立倫當選党主席推動黨內改革,但效果不彰

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馬英九引咎辭去國民党主席一職,國民黨進行黨主席補選。1月17日,新北市長朱立倫以99.6l%的得票率當選國民党新任党主席,並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扭轉國民黨所面臨的不利形勢。

1、進行人事調整。朱立倫提名郝龍斌與嘉義市前市長黃敏惠為專任副主席,“行政院秘書長”、前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任國民黨秘書長,“立委”黃昭順和盧秀燕,以及新北市黨部前主委江政彥3人任副秘書長。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接任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組發會主委蘇俊賓留任,文傳會主委由林奕華接任。一是注重任用“行政”和“立法系統”人士擔任黨務要職,加強黨與“府、院”間的協調合作;二是重視與民意和基層的溝通,增加多名“立委”和縣市党部人士;三是全面大換血,促進党的世代交替;四是進行人事裁減,取消了榮譽主席、副主席職位,副主席由原先的六、七位之多減至僅兩位專任,重組後的智庫人事“至少砍一半”。

2、進行黨務改革。一是停止了馬英九時期每週二舉行的中山會報,黨的決策權力回歸中常會,有助於提升、發揮黨的作用。二是因黨章沒有明文規定榮譽主席的職務或職銜,故不再聘馬任榮譽党主席,只尊稱馬為“前主席”,但並沒有明確取消連戰、吳伯雄的榮譽主席,可謂與馬進行切割。三是針對一直為社會詬病的黨產問題,朱請律師王如玄、“立委”廖正井等重新檢視黨產及財務狀況。四是為強化智庫功能,朱立倫規定智庫董事長由党主席親自兼任,其功能是對黨的理念、方向和關注的公共議題建構理論基礎並進行論述,亦能培養黨內論述和選舉的優秀人才。

3、解決黨內爭議。國民黨內最大的爭議是馬王之爭,造成擁馬派與擁王派高度對立。為緩和黨內矛盾,國民黨考紀會決定不重新處理王金平黨籍案。朱立倫未重新委任律師,王金平“黨籍上訴案”最後被法院駁回,這被認為是王金平案最好的解套方式,一方面維系考紀制度,符合朱“尊馬挺王”的基調,避免馬王之爭繼續擴大;另一方面也借此“立威”,建立未來中常會決策模式,鞏固領導地位。

4、對“立委”提名進行改革。過去,國民黨“立委”提名長期由地方黨部主導,地方黨部主持協調或初選後提報名單。朱立倫針對此次“立委”選舉成立“立委輔選策略委員會”負責黨內“立委”提名,掌控“立委”實質提名權。這一改革一是注重團結,避免實力懸殊的黨內競爭者進入初選做不必要 殺影響團結;二是彈性選擇策略,在艱困選區與泛藍或公民團體合作,爭取利益最大化。

5、改革並未給國民黨帶來重大改變。雖然希望強化黨的領導,但由於朱立倫是國民黨史上“最弱党主席”,無論威望、資源、人脈都較為欠缺,無力掌控黨籍“立委”,也無法影響馬當局決策,靠黨務改革和人事調整無法提高黨中央的地位。在一些社會關注問題上,如黨產,其處理方式是僅公佈部分合法黨產的處理結果,未做到透明化和公開化,令公眾失望。另外,朱所提的培養和提拔青年世代也只具形式,在“立委”提名過程中仍首要考慮平衡派系利益,更缺乏長期培養計劃。

因此,朱立倫的改革雖在初期贏得一些喝彩,在2月7日的台灣第8屆“立委”補選中,國民黨拿下5席中的2席維持平盤,但是由於受主客觀條件限制,朱的改革在落實上不盡如人意,也沒能改變國民黨的形象,逐漸令支持者失望。

二、“朱上柱下”,國民黨上下怯戰難與綠營相抗

由於國民黨對2016年“二合一選舉”普遍沒有信心,有實力參選“總統”和“立委”選舉的“A咖”紛紛避戰,使黨內彌漫失敗主義情緒,為敗選埋下伏筆。

1、黨內“A咖”怯戰激洪秀柱“拋磚引玉”。在參選“總統”問題上,由於勝算不大,所以党主席朱立倫、“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副總統”吳敦義等實力派人物均不願放手一搏主動參選,而是希望通過黨中央徵召為自己解套,將個人損失降至最低。在党內多方呼籲無效的情況下,“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於4月3日宣佈投入國民黨“總統”初選,外界解讀為“拋磚引玉”,給予其有勇氣、敢承擔的積極評價。但國民黨仍想通過徵召解決參選人問題,規定洪的民調必須高於30%,才可獲得國民黨提名的“防磚條款”。6月14日,洪秀柱以過46.2%的平均支持率,突破30%的“防磚”門檻,變“磚”為“玉”。

2、洪秀柱選情艱困遭“換柱”。7月19日,國民黨召開19次“全代會”第3次會議正式確定洪秀柱為2016“大選”候選人。遺憾的是,洪在党內初選勝出後,一直飽受來自黨內外的兩面攻擊。一方面党內挺朱和挺王勢力不滿洪弄假成真,要拉洪下馬,特別是洪發表“一中同表”的兩岸政策說帖後,一些党內人士大肆批判洪秀柱破壞党的政策路線,一些“立委”參選人也以此為藉口退選或退黨。另一方面,民進黨攻擊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就是“一國兩制”,並抹黑洪“掌摑學生”、“學歷造假”等。在內外夾擊下,洪秀柱的支持度由開始的40%下降到15%左右,黨內換柱呼聲四起。10月17日,國民黨舉行臨時全黨代表大會,在出席的981人中812名黨代表舉手贊成廢止洪秀柱的提名資格,正式徵召國民党主席朱立倫為新的2016年“大選”參選人。

3、朱立倫接棒難止跌勢。從國民党臨全會看,近40%的黨代表以缺席表達對“換柱”的不滿,國民黨此舉雖穩住了部分本土派,卻招致深藍支持者的強烈反彈,朱立倫參選後民調雖小幅上揚,但始終落後蔡英文10個百分點以上。之後發生的一系事件使國民黨形象進一步受到損傷。一是為獲得地方派系支持,國民黨再次為王金平修改“不分區立委提名辦法”,為王金平續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解套。二是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過多顧及派系利益,不但黨內抗議聲不斷,外界也批評國民黨的名單與民進黨相差甚遠,無法爭取到中間選民。三是朱立倫副手王如玄陷入倒賣軍宅獲利案,雖然王捐出買賣所得,但仍對選舉造成傷害。因此,朱立倫的支持度始終徘徊在20%左右,與蔡英文有近20個百分點的差距,國民黨選情沒有明顯回升跡象。

三、黨內矛盾叢生,國民黨人心浮動

雖然國民黨危機重重,但是黨政高層並未因此警醒,黨內矛盾始終無法解決,難以形成團結向上的氣勢。在大環境不利、選情堪憂的情況下,一些人紛紛跳離國民党這艘危船。

l、馬、王、朱互不信任,“府、院、黨”各自為政。雖然國民黨擁有“行政”、“立法”優勢,但分領“府、院、黨”的三巨頭互不配合。首先是馬王之爭,挺王派和挺馬派的對立依然嚴重,黨籍“立委”數度宣示“要走自己的路”,“行政院”的重大法案無法推動。其次是馬朱矛盾,馬英九對停止起訴王金平反應強烈,痛批是“鄉願、和稀泥”,而朱與馬切割的作法,導致在國民黨拼選舉過程中,“行政院”沒有投人行政資源。再次是朱王裂痕,挺王“立委”對朱立倫不願主動撤銷對王的告訴頗為不滿;而王金平也以未列不分區第一名為由停止輔選活動。在此情況下,黨內擁馬、擁朱、擁王派相互掣肘,難以形成輔選合力。

2、黨在危機關頭船員紛紛棄船。國民黨選情艱困,一些人眼見當選無望便選擇放棄或跳船。一是退選。雖然現任“立委”選區通常被視為優勢選區,党內有意角逐者眾多,但此次共有多達8名現任“立委”未提交參選意願書或退選。二是退黨。1月27日,國民黨“立委”、中常委徐欣瑩宣佈退出國民黨,並另組“民國黨”。此後,前黨籍“立委”張碩文退黨代表親民党參選“立委”;“立委”張嘉郡也表示自己被國民黨拖累和不滿洪秀柱的兩岸政策,將思考退黨問題。

國民黨內矛盾重重,人心浮動,極大削弱了黨的戰鬥力,也讓支持者越來越喪失信心。

四、堅持“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主張,“習朱會”成為最大亮點  2015年“兩項選舉”過程中,國民黨的兩岸政策遭到民進黨全面歪曲和抹紅。但是,國民黨堅信兩岸政策是其強項,堅持“九二共識”的立場毫不動搖。

1、國民黨堅守“九二共識”及兩岸和平發展的立場。朱立倫當選國民党主席後即表示,“過去6年多來,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各層面的交流合作,已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創歷史新局,建立了良性互動模式,積累互信基礎”,期盼兩黨“繼續擴大交流,創造互利雙贏,促進兩岸永續和平與繁榮”,表明國民黨新任党主席在兩岸政策上堅持“馬規朱隨”。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將“胡連五項願景”和“九二共識”列入黨綱,進一步強化了“九二共識”的地位,有助於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做區隔,也有助於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方向。

2、“習朱會”產生積極影響。5月4日,率團參加第10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國民党主席朱立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是朱立倫擔任党主席以來首次訪問大陸。“習朱會”是國共領導人暌違6年首次會晤,開啟兩黨新一屆領導人實質接觸序幕。島內輿論認為,會晤“加溫”國共關系,再度強化國共互信。會面達成兩岸關系鞏固傳承與深化發展兩大目標,習、朱兩人共同回顧了胡錦濤、連戰以來兩黨平臺與承先啟後作用。

3、國共交流持續開展。國共交流也未因台灣兩項選舉而停止,如兩黨共同舉辦了“兩岸關系和平及展回顧與展望、紀念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10周年研討會”和第10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民党前主席連戰赴京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並於9月1日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顯示兩党互相信任、持續交流的基礎牢固。

總體而言,國民黨雖然剛經歷2014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但仍末跌至穀底。2015年國民黨不但沒有興利除弊,銳意改革,反面內鬥不斷,與民意越來越遠,種下了2016年兩項選舉的敗因。

(金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