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廳官互相拆臺;提前退休的副市長墜樓身亡;被稱為“明日之星”的省委常委突然被查——2016年春季的廣東官場,正在迎來一個反腐高潮
在反腐方面一直力度很大的廣東省,近日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3月20日,廣東省紀委發佈消息:日前,經廣東省委同意,廣東省紀委對省工商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朱澤君的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由此,關於朱澤君與廣州原副市長曹鑒燎、梅州市原紀委書記李純德三位廳官間的恩怨情仇及互相舉報的新聞,再次引發熱議。
兩天后, 59歲的深圳原副市長陳應春墜樓身亡。此前,他分管的金融領域,有多名下屬被調查或非正常死亡。
第三天,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52歲的廣東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李嘉落馬,他也成為中共十八大後落馬的第四頭“粵虎”。此前,李嘉的仕途被看好,被視為廣東官場的“明日之星”。
三則新聞在短短四天時間內密集曝出,讓持續動盪的南粵官場蒙上了一層“多事之春”的色彩。
三個廳官一台戲
一個是廣東省工商局原局長朱澤君,一個是廣州市原副市長曹鑒燎,一個是梅州市原紀委書記李純德。三人在任職期間,互相拆臺,相互舉報,在南粵大地上演了一幕“官鬥劇”。
目前該劇的最新劇情是:3月20日,廣東省紀委透露,朱澤君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月29日,曹鑒燎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出庭受審,對於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曹鑒燎全部認罪,此案將擇日宣判;2014年12月,李純德被開除黨籍,副廳級待遇被取消,降為科員。
《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到,朱澤君和李純德在仕途上有過交集,其矛盾主要是兩人在梅州共事期間;而朱澤君與曹鑒燎的矛盾主要源於廣州的一段履歷,兩人都曾主政過增城市(廣州市一個縣級市,現為增城區)。曹鑒燎與李純德間仕途無交集,並無多少恩怨。
現年53歲的朱澤君是廣東茂名人,茂名師範學校畢業後,當過3年小學老師。因文采出眾,1986年被調入茂名市茂南區委組織部從事秘書工作,從此開始仕途生涯。
梅州市一位熟悉當地官場的知情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秘書出身的朱澤君喜歡舞文弄墨,也確實有些文采。朱澤君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經,在梅州的劍英公園裏,一排廉政教育櫥窗內的“公務員之歌”就是朱作詞。當地一所中學內擺放著刻有“博學善思、尊道厚德”的石碑,也是朱題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後階段,裁判員代表宣誓、放飛和平鴿環節所播放的歌曲《天空》,歌詞的創作者也是朱澤君。
1992年7月,朱澤君擔任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郭榮昌的秘書,後期隨郭榮昌到省政協,繼續擔任其秘書並兼任省政協辦公廳研究室副主任。此後,朱澤君仕途進入快車道。
1997年3月,34歲的他來到廣州增城任副市長,一年後升任增城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3年後,朱澤君任增城市長,6年後升任書記。
2010年7月,朱澤君仕途再上一層樓。這一年年底,已在增城深耕多年的他,調任地級市梅州出任代市長,2011年1月任市長。一年後,他任梅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3年底,在梅州市委書記位子上任職了一年的朱澤君,被一封名為《增城5市民實名舉報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的實名舉報網帖搞得焦頭爛額。舉報人是增城一位采沙場老闆。
網帖直指朱澤君擔任增城市委書記期間,買官賣官、貪汙受賄、包養情婦,甚至把一名情婦提拔為副市長。其中還提到,朱的哥哥是畫家,他的一幅油畫被送到境外拍賣,被一家國內知名地產商以超億元的價格拍下。
朱澤君在增城期間,曾整頓過這家采沙場,被其舉報並不意外。但是其中列舉的細節太多,讓朱澤君懷疑“事情沒這麼簡單,背後一定有人指使”。
2014年初,朱澤君公開回應稱,被舉報後有點抬不起頭,被人家視為腐敗分子,甚至害怕電話被監控而不敢接電話,“感謝省裏成立調查組對實名舉報進行核查,我非常感動,說實在的,我感動到流淚。”
當年5月,為表明“個人清白”,朱澤君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領導幹部要練好“五功”》,稱面對舉報,領導幹部個人要擺正姿態,拿出應有的氣量和精神境界從容應對,不必耿耿於懷,“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朱澤君一邊向上級反映,希望“組織還自己清白”,一邊也在私下調查誰在背後朝自己開黑槍。
朱澤君把“仇家”鎖定在時任梅州紀委書記的李純德身上。
李純德是河南杞縣人,比朱小一歲。大學畢業後進入廣東省紀委,從一名科員做到正處級的政研室副主任。2006年10月,李純德來到梅州,擔任梅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在梅州市委班子中,李屬於老資格,在市委領導的排序中名列第四。
梅州一位官場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同為秘書出身(李純德早年曾是時任廣東省紀委書記王宗春的秘書),比朱澤君到梅州任職還早六年,看不慣朱澤君的強勢做派,時常不配合。
梅州一名官員曾向媒體介紹,一次市委常委會上,李純德針對某項議題,說要請示省委與省紀委後才能執行。朱澤君陰沉著臉說:“你去請示吧,我們討論下一個議題。”
此次會議結束前,朱澤君臨時講話,痛批某些梅州幹部風氣不正,事情幹不來,還妒忌別人幹,仗著省裏有關係,到處打小報告。“朱澤君沒有點名,但人們都清楚,他批的就是李純德。”
在朱澤君把懷疑物件鎖定在李純德身上後不久,網上又出現了針對李純德的舉報信,說李與一名電視臺主持人通姦,還生下私生子;大肆插手醫療系統的採購;收受下屬賄賂等。
一名熟悉梅州政情的人士介紹,舉報信的內容真假難辨,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些信是朱澤君指使人寫的,但並沒有證據證明是朱所為。
不久,朱澤君又被爆出採用“釣魚式抓同僚把柄”的“錄音帶事件”。據報導,為拿到李純德的把柄,朱澤君曾授意當地一名處級官員宴請李,請托私事,故意談及送錢細節,全程偷錄對話。事後,朱澤君拿著“這些證據”去省紀委舉報。
2014年8月15日,朱澤君與李純德雙雙被免職。
2天后,廣東省委將深陷舉報漩渦中的朱澤君調職,改任廣東工商局局長。2014年12月,廣東省紀委通報,李純德嚴重違紀,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他人禮品;違規接受私人宴請;決定將其開除黨籍,取消副廳級待遇,降為科員。
在朱澤君由“朱書記”變成“朱局長”後,坊間曾以為他平安著陸了。
一位接近廣東省紀委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朱澤君調離梅州後,省紀委對其舉報網帖的調查並未停止。最終認定那則網帖與朱澤君眼中的“重要懷疑物件”李純德無關,系時任廣州市副市長的曹鑒燎指使他人所為。
一個是梅州市委書記,一個是廣州副市長,二人並非同地共事,曹鑒燎此舉又是何故?
上述知情者稱,朱澤君離開增城後,繼任者是廣州市原副市長徐志彪。“徐志彪的個性比較溫和,他在增城市委書記位子上只待了一年半時間。對於朱留下的一些政策理念,徐志彪也並未做大的調整,朱提拔的幹部,徐也基本沒動。”
2011年12月31日,廣州市副市長曹鑒燎接替徐志彪任增城市委書記。
1955年出生的曹鑒燎,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其仕途也從未離開過廣州,從一名公社主任開始步入仕途。
“曹與徐志彪性格迥異,他更接近朱澤君強勢的性格。”上述知情者說,“曹主政增城後,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一批朱時代的‘老臣’遭到排擠,不再被重用。這些人不斷跑去梅州,向朱訴苦,朱澤君為此深感不悅。”
獲悉朱澤君主政增城時有官商勾結的傳聞後,曹鑒燎還在辦公室怒斥:“簡直是膽大妄為。這種人居然還得到提拔重用,讓真正幹事的人心裏怎麼想?”
朱、曹二人隔空叫駡了一段時間後,曹覺察到廣東省紀委正在調查自己的一些問題,就安排人寫針對朱澤君的舉報信,目的是幹擾辦案的方向。
2013年12月19日,廣東省紀委對曹鑒燎採取雙規措施並立案調查。2014年7月11日,廣東省紀委公佈:曹鑒燎被“雙開”,並移送司法。經初步查明,曹鑒燎利用職務收受他人錢物折合人民幣7000多萬元,另有2億多元的涉案金額檢察機關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證中。此外,曹鑒燎還與多名女性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
因為涉案金額接近3億,在廣州曹鑒燎有“曹三億”的外號。
一位元廣州市紀委系統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曹鑒燎從在天河區任職期間就有人舉報,但直到在廣州副市長位子上才落馬。“可以說是一直帶病提拔的典型。”
曹落馬後,廣東省紀委攝製了一部廉政教育片,名為《縱欲之鑒——廣州市原副市長、原增城市委書記曹鑒燎違紀違法案剖析》。片中回顧了曹鑒燎所有的貪腐細節,並對他權錢交易的多種手段進行了總結剖析。
2014年8月初,廣東全省各地市市委書記、市長,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高校、企業等300餘人觀看了這部影片。
一位觀看了該片的國企領導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片中,曹鑒燎穿著一件普通的白色T恤,面容憔悴,昔日的霸氣神情蕩然無存。
“我是小貪不貪,大貪就貪。”曹鑒燎說。
上世紀90年代,曹鑒燎就發現了土地的巨大利益,並收受了第一筆賄賂。1992年,香港老闆范某看中天河區沙河鎮政府搬遷的機會,找到了時任沙河鎮黨委書記的曹鑒燎,希望獲得原沙河鎮政府所在地塊的開發權。事成後,範某以工程款的名義向曹鑒燎送上了人民幣200萬元。
“心裏覺得無所謂,他是以工程款的名義劃賬給我的,不是給的現金,如果是覺得有所謂就老早把它抹掉了。”曹鑒燎在影片中說。
1992年,廣州市啟動珠江新城建設,大量土地亟待開發。三年後,曹鑒燎升任天河區委常委,兼任沙河鎮黨委書記、鎮長,珠江新城建設指揮部總指揮,1998年又升任天河區委書記,他賣地斂財的步伐也變得更快。
2016年1月29日,曹在深圳中院受審。起訴書中認定,1991年至2013年間,曹鑒燎利用擔任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鎮黨委書記、鎮長,天河區副區長、區長、區委書記、海珠區委書記,廣州市副市長、增城市委書記的職務便利,在土地開發、工程建設、物業租賃、“三舊”改造等領域為他人謀取利益,個人或他人共同索取或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7696.2674萬元。
朱澤君終究也未能“平安著陸”。在廣東省工商局局長位子上任職一年後,2015年8月17日,廣東省紀委通報稱,朱澤君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神秘墜亡”的前副市長
2015年6月,陳應春的仕途提前結束了。
2016年3月,陳應春的人生提前結束了。
據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官方微博消息,3月22日晚23時14分許,公安機關接報稱,在深圳市福田區某社區有人墜樓身亡。接報後,警方立即趕往現場,經現場勘查,墜樓者為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長陳應春,墜樓原因有待調查。
陳應春也成為繼袁汝穩之後,三年內第二位墜亡的深圳原副市長。
2014年2月1日,大年初二,71歲的深圳市原副市長袁汝穩從深圳筆架山的住所內墜樓。自2007年3月,袁汝穩正式辭去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一職算起,他墜樓時已經退休7年。家屬稱,袁汝穩生前因長期失眠,患上抑鬱症。
多位受訪者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陳應春墜樓社區為星河國際花園,是他的住所,位於深圳福田區福華三路和民田路交匯處東南側,該社區地處黃金路段,交通方便。
陳應春,海南海口人,1957年2月生。其履歷被喻為一部“深圳活歷史”。1982年,他畢業於中山大學經濟系,隨後進入廣東省政府財貿辦公室任職。同年,他調職深圳市政府辦公廳財貿處任副縣級幹事,此後30餘年一直在深圳任職。
2003年3月,陳從深圳市羅湖區委副書記、區長位子上升任深圳市副市長。他分管的領域包括財政、金融、地稅、法制等。
當時,陳應春曾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利用職權謀取個人私利。”
在深圳市副市長的位子上,陳應春一坐就是12年。這十多年中,他見證了多位市長書記的新舊交接。因此,在深圳官場,也就有了“流水的市長書記,鐵打的陳應春”的說法。
陳應春留給人的形象是,身材高大,留著大背頭,經常戴一副大黑框眼鏡,公眾場合不苟言笑。
工作認真,也是很多人對陳應春的評價。曾擔任他秘書的劉平生回憶說:“每次開會他都會親自列出參加的部門和人員,然後再讓我逐個通知。”劉平生說,陳應春的記憶力也非常好,甚至對自己放在辦公桌上的檔位於第幾層的檔夾裏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任期內,陳的能力也被廣泛認可,特別是在金融界。
一位在深圳某金融行業工作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金融業是深圳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該市還被確定為全國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圳市金融業的發展壯大,陳應春功不可沒。“金融是個看似風光無限卻充滿挑戰的領域,對陳應春而言,他勢必面臨各方的利益對決。”
至今,深圳金融圈還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年,在五洲賓館召開全市金融會議,陳應春當著眾多銀行行長的面批評他們“只知道吃肉,不願啃骨頭”,不願支援深圳關外實體企業發展,並稱深圳未來要引入100家外地銀行,打破深圳的壟斷格局。
當時,台下的企業家們一片驚呼。隨後,深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外地銀行進駐潮流。“但當時深圳金融系統的利益格局並未完全被打破,在傳統勢力阻撓之下,這種趨勢還是被叫停了。”上述知情者說。
陳應春任期內是深港加速建立合作關係的關鍵時期,當時陳應春公開呼籲建立“深港基金”,還力推羅湖口岸經濟區建設,贏得深港兩方的贊許。
2007年,陳應春與曾蔭權、董建華等一同當選“1997-2007深港關係十大推動力人物”。對陳應春的推薦語是:“作為主管經濟的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見證並推動了深港金融多方面合作的進程。”
近幾年,陳應春一直在多個場合談到深圳金融改革,並提出:“把深圳打造為最適宜金融業發展城市”“深圳金融業優勢在創新”“我們希望深圳能夠成為一個中小金融機構的聚集地”等目標。
而在2015年從副市長位子退下來時,當地媒體也對他表示肯定,“近年來,深圳金融、經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陳應春的“神秘退休”和“神秘墜樓”都頗受關注。
2015年6月,深圳市政府換屆結束,陳應春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當時與他一起從副市長位子上退下來的,還有2名副市長:原常務副市長呂銳鋒和原副市長唐傑。
深圳一位退休的副廳級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陳應春在去年6月退休時,就引發過議論和猜測,因為呂銳鋒、唐傑這兩位市長當時都滿60周歲,而陳應春只有58歲。此後,他既沒有退居二線,也沒有到異地工作,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沒想到,他再次成為輿論關注對象,竟然是因為墜亡。”
陳應春墜亡後,《新京報》的報導稱,去年即傳已有相關部門對其進行調查。
“事實上,在多年前,關於他涉案的一些傳聞就在深圳官場傳開。傳他可能牽扯到五六年前的許宗衡案,還曾接受過調查。他長期在深圳負責金融領域,有很大的權力。”上述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個領域監管機制不足的話,就意味著對個人自律的要求非常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陳應春墜亡前,他分管領域的多名下屬先後被調查或非正常死亡。
2011年8月,因受賄罪,深圳市金融辦原主任李林獲刑7年,其任職期間的政府分管領導正是陳應春。
2015年1月12日,因受賄罪,深圳市政府採購中心原副主任李子華獲刑10年。該中心也屬於陳應春的分管領域。
2015年10月23日,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原總裁陳鴻橋墜亡。陳在1997年曾擔任深圳證券交易所資金交收部總監,從2003年起任深圳證交所副總經理,一年後,任國信證券總裁。其任職經歷與陳應春分管的金融領域有很多交集。
《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到,關於陳應春之死,深圳坊間還有一說法,陳應春與己經被查的廣東省原政協主席朱明國來往甚密。“兩人都在廣東從政,又都是海南籍,出身于海南的粵官並不多。”
目前,關於陳應春的死因,還停留在警方的“有待調查”階段。
“明日之星”的隕落
在陳應春墜亡的次日,珠海也發生重磅新聞。
據中紀委消息,3月23日,廣東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李嘉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他成為中共十八大以來廣東第四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此前的三位是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廣東政協原主席朱明國和廣東省原副省長劉志庚。
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以來,劉志庚與李嘉在不到兩個月內先後落馬。2月4日,據中紀委網站消息,劉志庚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這也被輿論解讀為廣東“打虎行動”進入一個小高潮。
不過,與朱澤君、陳應春等人在“出事兒”前已經有多種傳聞不同,52歲的李嘉在落馬前毫無徵兆,在落馬前一天還參加了多個活動。
據中共珠海市委機關報《珠海特區報》報導,3月22日,廣東省扶貧開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廣州舉行,李嘉在廣州出席會議。據珠海電視臺報導,22日下午,李嘉還會見吉爾吉斯斯坦社會民主黨幹部考察團一行。
公開簡歷顯示,李嘉是湖南湘陰人,1964年9月生,198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畢業後在校任團委幹事、團委副書記。1994年到共青團廣東省委任職,歷任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團省委副書記等職。
2003年,李嘉到梅州擔任市委副書記,並兼任組織部長,其後歷任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2012年2月,調往珠海任市委書記。3個月後,時年48歲的李嘉進入廣東省委常委序列。當時,南方網報導稱,李嘉是新一屆廣東省委常委中最年輕的一位。
因為具有年齡優勢,還有高學歷等原因,很長時間以來,李嘉被視為廣東政壇的“明日之星”。
廣東省一位企業家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李嘉主政珠海期間,力推有軌電車,這個飽受詬病與爭議的項目,花了很多錢,但貌似並沒有什麼用。“該項目舉行聽證會時,不少市民堅決反對,但不知道為什麼李嘉還力推該項目。”
2013年9月8日,珠海有軌電車一號線首期工程正式動工,同時對所在的梅華路進行改造,全長8.9公里設12個站點,總投資26億元。此後,李嘉曾多次到專案現場視察調研。這個有軌電車項目,原本計畫2014年11月通車,但至今“仍處於調試階段,暫不具備對乘客服務條件”。
據《羊城晚報》報導,2013年1月召開的珠海市兩會上,珠海市政協委員、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副會長游海燕直言政府有軌電車專案未讓市民有充分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屆時會不會花了大價錢但得不到社會好評,甚至令人感到資源浪費?”
游海燕表示,當時規劃有軌電車路線的時候,並沒有邀請本地的交通專家來研究方案,而是邀請了外地專家來決定。游海燕表示,有軌電車的使用者是珠海的市民,應該要讓有軌電車的真正使用者來說話,“這說明政府在重大專案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性上的缺失。”
中山大學一名知情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李嘉48歲即成為省委常委,有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的頭銜,深耕廣東官場20多年。“如果仕途不是遭遇重創,他應該會有比較樂觀的仕途前景。”
李嘉和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是中山大學的校友,二人先後落馬,引人猜想。
2014年11月28日,朱明國落馬。據高檢網2016年4月1日消息,朱明國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後,移送廣西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已向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據財新網透露,早在2013年底中央第八巡視組進駐廣東後,就收到了關於李嘉的舉報材料,主要指向其在梅州任上的違紀違法行為。
廣東一位接近省紀委的知情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梅州早有傳聞,稱李嘉任梅州市長和市委書記的任期內,涉嫌向廣東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林存德行賄。“2014年10月,林存德因涉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案,被廣東省紀委帶走調查。林存德落馬後,供出了李嘉。”
此外,在仕途上,李嘉與梅州市委原書記朱澤君及籍貫梅州的萬慶良均有交集。公開簡歷顯示,李嘉在1998年12月到2003年5月任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時,萬慶良在2000年2月到2003年3月擔任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李嘉做了萬慶良的副手3年。後來李嘉深耕9年的梅州,又是萬慶良的老家。
從2003年5月到2012年2月,李嘉一直在梅州工作,先後任梅州市委副書記、梅州市委書記。2010年7月,朱澤君接任李嘉擔任梅州市長,李嘉則升任梅州市委書記,其後2年兩人搭檔執掌梅州官場,直到2012年2月,朱澤君接任梅州市委書記,李嘉則轉任珠海市委書記。
有“梅州”標籤的萬慶良和朱澤君二人均已落馬。而在朱澤君被立案調查3天后,其“搭檔”李嘉被宣佈落馬。
李嘉與朱澤君在梅州共事期間,曾傳出一些不和傳聞。
《法制晚報》援引梅州市宣傳系統一退休幹部的話稱,“書記市長兩人有矛盾不合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該退休官員稱,朱澤君工作作風強勢,梅州很多大事都由他拍板做決定。朱澤君覺得李嘉當市委書記之前也沒有什麼政績,並不把他放在眼裏。
“大家以為李嘉是示弱,實際從後來看,他志向高遠,其發展目標根本不是在梅州。”該退休幹部說。
2012年2月,李嘉被廣東省委宣佈調任珠海市委書記,朱澤君接任梅州市委書記。
李嘉一離開梅州,原本與李嘉不和的朱澤君態度發生巨大變化,頻頻向李嘉示好。他專門請人撰聯一副,送給李嘉。上聯是“情系嘉應紅色土地謀綠色崛起”,下聯是“胸懷九州百島明珠煥多彩神奇”,橫批“嘉福”。這個對聯也被發在當時《梅州日報》頭版上。
多位受訪者表示,朱澤君態度轉化的背後,一是要緩和兩人此前的緊張關係,二是對李嘉的仕途前景看好。
廣東的反腐格局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肖濱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從落馬官員的特點分析,廣東的反腐格局可以大致從粵西、粵東和珠三角這三條主線來分析。
粵西以茂名為代表,代表人物是原市委書記羅蔭國,其落馬後又牽出其前任市委書記周鎮宏。粵西的腐敗以“買官賣官”為主要特點。
粵東以揭陽和梅州為代表,代表人物是梅州的朱澤君、李純德和揭陽的陳弘平,這條線突出的腐敗特點是“賣地”。
珠三角以深圳為代表,還牽扯到珠海和廣州。代表人物是許宗衡、萬慶良。因經濟發達,官商勾結的特點更為鮮明。
肖濱認為,這三條線有一個特徵,就是粵東、粵西都往往與珠三角相串聯呼應。“有些人通過賣官賣地等方式撈足錢後,繼續疏通關係,從粵東、粵西進入發達的珠三角區域,甚至進入了省委常委序列。”
肖濱認為,廣東的腐敗不是最近才有,早已根深蒂固,盤根錯節,隱藏得很深,甚至可以說早就形成了牢靠的包庇網。“以往打擊力度不夠,十八大後強力反腐,把他們的庇護網撕破了,很多問題官員就被挖出來了。”
肖濱說,廣東反腐不是拔出蘿蔔帶出泥,“而是拔出小蘿蔔帶出大蘿蔔,又帶出大冬瓜、大西瓜”。
十八大後,廣東省反腐力度很大,其廳官落馬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1月28日,廣東省紀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介紹,2013年以來,廣東查處廳官的數字逐年上升,分別為2013年38人、2014年95人、2015年170人。
肖濱認為,廣東落馬廳官數量多,與高壓反腐有關,也與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林存德的落馬有重要關係。
“林存德在省委組織部工作期間,分管地方幹部,很多廳級官員的提拔跟他有關。傳聞他接受調查時,供出了一大批人。”肖濱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2014年10月,因涉萬慶良案,已經退休的林存德被廣東省紀委帶走調查。退休前,他還主持了2011年廣東地級市集中換屆。
林存德雖非“老虎”級別,卻因為他長期在組織部門掌握實權,被認為是廣東反腐取得進展的重要人物。廣東坊間傳言,茂名原市委書記梁毅民、深圳原政法委書記蔣尊玉等上百位廳市級官員,都向林存德有過利益輸送。
有輿論認為,因為經濟發達,讓廣東官員有了更多“腐敗機會”。對此,肖濱認為,發展經濟本身不是腐敗的根源,“但是廣東的官場腐敗又的確跟經濟增長方式有一定的關係。”
肖濱說,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最早的強調招商引資、“三來一補”等,決定了官員跟商人存在利益交換的可能性。“在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官員個人的道德水準往往經不起考驗。”
籍貫廣東揭陽的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世界銀行經濟顧問姚樹潔指出,廣東的改革,一開始就是在不斷的“闖紅燈”中前進的。在此過程中,許多人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經濟增長。而對於那些不把握好自己的官員來說,是一邊闖紅燈,一邊給自己創造尋租的機會。
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某國企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與其說是“闖紅燈”,不如說是“闖黃燈”更合適。“因為,在廣東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有很多政策上的模糊地帶,難以界定。”
這位全國人大代表舉例說,廣東逢年過節有發紅包的文化,5元一個10元一個的都有。“以前領導來公司視察,我們也會準備一些紅包,把幾千元錢分到幾百個紅包。這些官員拿到紅包後是否裝入了自己口袋,我們不得而知。這究竟是不是屬於行賄受賄也不好界定。雖然一家企業就萬兒八千元,但會積少成多。”
2015年9月19日,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曾表示,當前廣東腐敗存量大、歷史遺留問題多,土地工程領域的官商勾結、幹部人事領域的買官賣官、以“紅包”禮金名義行賄受賄等三個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廣東省委黨校副教授張浩認為,曹鑒燎等人的貪腐歷程,折射出過去有關部門選人用人標準的局限。“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背景下,部分地區在選人用人上更傾向於‘經濟能人’,把經濟增速的多少當作主要政績,卻忽視了幹部的黨性修養、法治素養和道德品行。”
在廣東多名官員落馬後,最近一系列人事遞補調整工作已經展開。最近兩個月以來,廣東共有近30名正局級官員職務變動,全省21個地級市中有9個調整了黨政“一把手”,佛山、肇慶、珠海黨政“一把手”全換。
比較引人注目的是, 3月24日,也就是李嘉落馬的次日,珠海召開全市幹部大會,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毅宣讀省委有關決定:郭元強任珠海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免去李嘉的珠海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郭元強此前的身份是廣東省商務廳廳長、黨組書記。這次赴珠海任職之所以受輿論關注,除了完成了珠海市委書記位置的“無縫對接”外,還因為他曾是廣東首名通過“公推比選”的方式,歷經面談、筆試、面試層層篩選出的廳長。
2012年2月份,廣東省委組織部向各市和省直部門公佈公推比選方案,在全省範圍內選拔外經貿廳(後改稱商務廳)廳長。“公推”是指由下一級黨組織公開推薦人選,“比選”則重在比較,好中選優。郭元強最終從推薦報名的32名幹部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
郭元強今年50歲,他在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高級公務員培訓班學習時,肖濱曾經給他上過課。“我覺得他能在李嘉落馬後的節骨眼上臨危受命,說明他還是比較受重用的。”
肖濱認為,“三廳官舉報對方是腐敗分子”的問題,反映了官場生態本身出現了問題,這與目前採用的幹部從上到下的任命制有關。“在這種制度下官員的特點是‘上跑下橫中拆臺’”。
“因為烏紗帽是上級給的,所以他們往上跑,對上級很諂媚;也因為烏紗帽與下級無關,所以朝下橫著臉;對平級而言,輕者互相不信任,重者互相拆臺,互相舉報。”
肖濱認為,在目前沒有大規模的成熟的民主選舉的條件下,“公推比選”的方式依然有存在價值。“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選到優秀幹部,另一方面也能減少腐敗。”
(周群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