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再次執政後黨務工作重要性消降?

民進黨將於七月十七日舉行第十七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這是民進黨第二次執政後的首個全代會,作為黨的最高權力機關,並將選舉產生作為執政黨的中央黨部,因而其動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所在。

為了召開這次全代會,民進黨已經開展了系列的組織工作。其中選任黨代表的選舉,已於五月二十二日進行。按照《民主進步黨黨章》規定,出任民進黨全代會的黨代表,分為當然黨代表和選任黨代表兩部分。其中當然黨代表,由各縣市黨部選出的代表,及各直屬黨部選出的代表,以及原住民族代表組成,單一性別在總數中每滿四人應有一人,海外代表總數不得超過全體黨代表總額百分之五,第十七屆全代會的選任黨代表名額為三百三十九席(其中兩席為原住民族代表)。而當然黨代表則由現任中央黨部執行委員、評議委員、秘書長;現任縣市黨部及直屬特種黨部主任委員、評議委員會召集人;現任縣市以上民選首長的黨員;現任「中央」(「立委」)、直轄市及準直轄市(縣市議員)民意代表的黨員;現任各縣市議會議長、副議長,及各農田水利會會長的黨員等組成,均以全代會開會時在任者為限。歷任黨主席的黨員也是當然黨代表。本來,當然黨代表還包括現任「副總統」、「總統府正副秘書長」的黨員,「行政院正副院長」、「秘書長」、「政務委員」、各部會首長和政務副首長中的黨員,但已被第十六屆第二次全代會決議取消。目前共有三百三十六席當然黨代表。由此,第十七屆全代會共有六百七十五席黨代表。

全代會每兩年為一屆,每一年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集一次,必要時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或全島五個以上縣市黨部的書面提議,中央執行委員會應召集臨時全代會。全代會的職權,包括有修訂黨章,議定黨綱,聽取並檢討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聽取並檢討中央評議委員會的工作報告,聽取並檢討中央、直轄市市議會黨團及縣市以上行政首長的工作報告,受理及議決提案,選舉、罷免中央執行委員及評議委員,議決中央評議委員會移送的重大紀律案,議決紀律評議裁決條例及仲裁條例並行使仲裁委員的同意權,議決廉政條例並行使廉政委員的同意權。經全代會就「國家」重大政策所做的決議文、競選綱領,視為黨的綱領的一部。

今次全代會,將按黨章規定,直接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執委)三十人,候補委員五人;中執委隨後互選十人為常務執行委員(中常委),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但單一性別在選出總數中每滿四人應有一人。黨主席為當然中執委及中常委。另外,直轄市市長、「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幹事長及書記長為當然中執委及中常委,任期依其職務調整;縣市長為當然中執委,並互推一人為當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職務調整。「立法院」、直轄市議會黨團代表、縣市長及「中央」部會首長以上的政務官,經邀請應列席中執會、中中常會。

黨主席由全體黨員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二年,連選得連任一次。主席出缺時,所餘任期未滿一年,由中執委互推一人代理;所餘任期超過一年,應擇期由全體黨員投票補選之。代理主席或補選產生的主席,其任期均至補滿原任期為止,任期超過一年者,視為一任。 現任「總統」為黨員時,自其就任之日起,為當然黨主席,至其卸任之日止。其任期以「憲法」規定的「總統」任期為一任。「總統」不出任黨主席時,代理主席或新任主席的產生方式,依上述主席出缺的規定辦理,其任期與「總統」的任期同。

從前日起至十七日止,民進黨進行中執委、中央評議委員選舉的領表、登記。由於中執委及中常委是黨中央權力核心,目前民進黨執政,每周召開的中常會,有機會當面向蔡英文表達意見,各派系積極在爭取中。也由於有多位大老退位,各派系誰來接棒,引起關注。但前日的第一個領表登記日,只有「立委」陳賴素美、台北市議員王孝維兩人登記,略顯冷清。

不過,民進黨中執委的選舉方式是單選制,每一黨代表只可在候選人名單中圈選其中一人,不像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是採用複選制,每一黨代表可在候選人名單中圈選應選名額的一半,因而容易為派系所操控。因此,各派系都是經縝密計算後,才推出候選人名單,並作好配票方案。在此情況下,獲各派系安排的候選人,反而是在報名截止時間前,才到中央黨部報名登記。而在報名期伊始時就進行報名登記者,未必是「真命天子」。

不過,此種冷清狀況,仍然反映出,民進黨在再次執政後,黨的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政府權力機關,黨中央黨務工作的重要性反而是有所消降。而且,在第十七屆任期內,台灣地區並沒有重大公職選舉,各派系也犯不著提前撕破臉。因此,中執委候選人的登記報名情況較為冷清,也是可以預料的事。

當然,民進黨在此前也曾執過政,在二零零零年陳水扁上台後的七月十六日,所召開的第九屆第一次全代會,選舉過程還是十分激烈的。其原因,一是當時民進黨內的派系之爭非常激烈,「美麗島系」(已分裂為「新動力」和「新世紀」)、「新潮流系」、「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互不相讓;即使在派系內部,也有分岐。實際上,「新動力」內部就發生了陳忠信與其派友互毆之事。因此,當時的全代會是炮聲隆隆,大鳴大放。近年由於在此前已經通過「解散派系」的決議,除「新潮流系」化身為「新社會」之外,其他派系都名存實亡,而且大多成員都已聲明自己為「英派」。因而很少有互相炮打,已經歸於沉寂。而且全代會開會的時間也很短。最近兩次黨代會在進入主要議程時,就僅是只有幾分鐘就完成議題,重要性已經減低。不過仍有矛盾,如「一邊一國連線」就因是否特赦陳水扁的問題,與蔡英文鬧得很不愉快;而「新潮流系」的林濁水、梁文傑,近日也對「總統府」處理馬英九的赴港問題,頗不以為然。

二是當時並未有「當然黨主席」的制度,黨主席已於一個月前選舉產生,由謝長廷當選。而謝長廷與陳水扁之間有「瑜亮情結」,難免不同步。尤其是陳水扁的得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九,全拜宋楚瑜另行拉隊參選之賜才當選「總統」,其「含金量」並不高。因而後來陳水扁主導全代會通過修改黨章案,設立了當然黨主席制度,才控制住了黨中央和「立法院」黨團。而在今次,蔡英文是以超過半數得票率當選「總統」,對中央代表具有震懾力。但黨團不少「立委」也因自己是直選產生,自恃有實力而成為「自走炮」,提出一些與蔡英文競選綱領有扞格的提案,蔡英文為控制黨團,決定撕毀自己在競選時為做「全民總統」不兼任黨主席的諾言,但與陳水扁時的情況有所不同,中央代表仍在蔡英文的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