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先講先贏解釋臺山核電安全問題讓居民放心   博言

對於近期港澳社會瘋狂流傳疑臺山核電廠會出現質量問題,雖然本澳亦有社會團體紛紛透過各種形式向社會傳遞不同的有關資訊,並沒引起社會過大的反映,但是為了消除社會的擔憂或產生更大的影響,政府當局以先發制人及先講先贏、固全大局的方式,邀請了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應急辦、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等幾個部門和機構的領導專家來澳詳細介紹了國家及廣東省的核電發展情況。以讓廣大居民瞭解國家整體核能政策、廣東核電發展及臺山核電站工程進展及安全上等問題,減少居民擔心臺山核電的安全問題,政府當局這樣“急時雨”的舉措有利於讓居民吃下定心丸,也有助打消了有心團體或個人將可利用為明年立法會選舉的“政治籌碼”。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臺山核電站是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和法國電力公司按70% 和30% 的比例合資新建,一期工程總投資502 億元,其中註冊資本金高達167.4 億元人民幣,是中法合資最大的清潔能源企業,也是目前國內電力領域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據公開數據,自2009 年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國家核安全局及地區監督站共實施18 次例行和非例行檢查、57 次各類專項檢查和711 次日常檢查:總體上,臺山核電廠品質保證體係有效運轉,建造品質處於受控狀態。目前,臺山核電廠1 號機組已進入裝料前的調試準備階段,2 號機組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據悉,臺山核電廠和英國、美國擬建EPR 型核電專案的壓力容器鍛件,均由法國AREVA 公司下屬的CREUSOT FORGE 公司供貨。今年AREVA 公司向法國核安全局提交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壓力容器頂蓋上表面的中心區域存在碳元素偏析、衝擊韌性低於預期值。臺山核電站距離臺 山市區約44 公里,距離江門市區約79 公里,距離珠海市區約74 公里,距離澳門特別行政區約68 公里。據臺山核電公司核電專家介紹,臺山核電站採用國際最先進EPR 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放射性物質通過專門的設施和三廢治理方法,降低了發生核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放射性排放低於國家的排放規定。“第二代EPR 核電技術的安全隱患概率是百萬分之一,而第三代EPR 核電技術則低至千萬分之一。”專家們說。“打個比方,白酒酒精濃度高,可能被點燃,而啤酒酒精濃度低,就不能被點燃。”專家們告訴記者,用作原子彈的核燃料鈾-235 的濃度必須大於90% ,而壓水堆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鈾-235 的濃度只有3% — 5% ,核電站就像低度的啤酒,安全可以保證。

距離澳門67 公里以及距離香港130 公里的臺山市,正興建首座全球最大型的新式核電廠,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稱這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核電廠」。但近日被揭核電工程從生產、管理到監管均出現多重漏洞,安全隱患備受公眾關注。臺山核電廠的輻射量比大亞灣核電廠高出1.4 倍,社會則傳出有多名外國專家質疑,該核電廠有根本設計缺陷,對核電廠能夠極速完工充滿疑慮。有團體則認為,比鄰近香港更靠近核災的潛在危險區, 更應敦促澳門特區政府要求廣東省政府擱置啟用臺山核電廠,直至確保安全質素符合歐洲標準為止。新澳門學社要求內地當局在臺山核電站兩個機組完全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前,絕不能開機投產。學社並認為,內地當局不應該為追求能源結構改革的指標而忽略公眾安全,並要求澳門政府公佈具體的核災難應變方案。學社還批評,上特區政府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當真正發生核事故,設立封鎖區的依據是污染程度而非距離。臺山位處澳門西南,若果用電高峰的夏天不幸出現大規模核洩漏事故,澳門正正處於災區的下風位,污染物會隨風飄到澳門,澳門人根本無處可逃。學社認為,澳門的食水、大部分副食品均來自內地。核事故出現時,供澳食水的竹銀水庫及輸澳食品的供應鏈都會處於受影響的範圍。然而,特區特府未有對上述可能的情況作出預案,確保澳門民生所需的持續供應。從日本311 災難可知,核事故對境外遊客的心理影響極為巨大。若鄰近地區核事故,無論影響程度大小,澳門作為旅遊休閒中心將蒙受災難性打擊。

作為建制派的立法議員李靜儀日前 則指出,自2011 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嚴重的核事故以來,社會已再高度關注核安全和核事故的應變處理。目前,本澳二百公里範圍內正運作的核電站包括深圳大亞灣核電廠、嶺澳核電站及陽江核電站,而正在興建的臺山核電站距澳僅六十餘公里,萬一出現事故,對本澳的影響會更大。她並稱,早在1995 年,當時的澳門政府已製定核安全事故的應變方案;回歸後,保安協調辦公室因應核工業的發展,於2011 年對相關方案和工作措施進行修訂和完善,制訂了《鄰近地區核電站事故應變計畫》,但計畫並未涵蓋正處於驗收階段,且屬首個距本澳不足一百公里的核電站臺山核電站。她並就臺山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對政府當局提出質詢。

據瞭解,對於核電站安全性的問題,核能發電已經曆30 多年發展到80 年代, 全世界投入運行的核電站已超過400 多座。除了1979 年3 月美國的三英里島核事故和1986 年4 月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011 年3 月11 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外,核電站的安全運行記錄一直很好。三英里島核事故,在經濟上損失很大,對當時人們的心理也有很大影響,但事故本身並沒有對居民造成危害。核電站周圍的水、空氣、牛奶中的放射性含量仍然大大低於國家規定的允許標準;受輻照最嚴重的幾個維修人員只受到相當於作一次X 光透視所受到的劑量, 更沒有死亡一人。蘇聯的核電站事故是最嚴重的,它的反應堆廠房被毀壞, 有許多工作人員因受傷、燒傷和射線照射致死, 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出來,嚴重污染了廠址周圍大片土地,甚至還涉及到歐洲許多國家的環境安全。但是,如果把這個事故與近10 年來發生的飛機失事、化工廠爆炸、水壩決口等這些死傷人數達幾百、幾千甚至上萬人的事故相比, 每生產100 萬千瓦電能,平均發生的死亡人數對煤電、油電和核電分別為1.8,0.3 和0.25 。燃煤電廠的職業危險比核電站大6 倍多。可以說核電是一種安全的能源。當然,仍必須從核電站事故中吸取教訓,對核電站設計和運行操作進一步改進。隨著科技進步,人們一定能採取更加有效的手段來控制核電站可能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使核電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核電站安全的主要目標是保護站區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在所有運行時和事故時受到的放射性輻照劑量達到合理可行的盡可能低水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不超過規定的水準。為確保核電站安全,世界上所有發展核電的國家都制定各自的安全標準和規定,包括在核電站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各階段所應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對從建造到退役的整個過程應進行的評價。其中, 美國於1982 年4 月提出的核電站安全標準,以概率作出定量表示,具有一定代表性。在選址安全方面,核電站選址時必須調查和評價可能影響核電站安全的站址特徵和環境特徵。它不僅要考慮與用電負荷的距離,還要考慮地震、地質、氣候、水源、人口密度和附近工業設施等各種因素。核電站要遠離地震活動帶,對建築和設備要採取嚴格抗震措施;對洪水應按千年一遇的低發生概率處理;對各種外來飛射物(包括飛機)的撞擊,要考慮用厚而堅固的混凝土安全殼予以防禦。總之,要針對各種自然的和人為的可能事件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可是,2011 年3 月發生在日本的福島核事故不僅對日本人民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核災難,也已成為全世界核電界需要深刻反思、反省的教訓。日本核電專家的深刻反思帶給我們的四點警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福島核災難及日本核電專家的深刻反思帶給我們的重要警示至少有以下四點:一、核電產業要嚴格自律——任何時候也不能將自身的經濟利益置於公眾利益之上、不能為追求經濟效益而降低安全標準。福島核事故的禍根不是天災“海嘯”和“地震”,而是“人禍”,是日本核安全監管機構即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ISA )和東電公司觸及了核安全文化的“紅線”——將自身經濟利益置於公眾安全利益之上。東電公司一直抱著“核電站是安全的”僥倖心理,強力反對執行新的安全標準,並得到了NISA 的默許。這一教訓需要我國核電產業界和監管部門高度重視。二、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要恪守“安全至上”的原則——絕不能搞“安全性讓位於經濟性”或“在安全性和經濟性中找平衡”。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肩負著核安全的國家責任,要切實履行“安全至上”的監管責任、切實提高核電監督檢查能力,確保安全評審不受任何經濟部門、企業商業利益、地方政府的影響和乾擾,確保重要安全事項的真實性。三、核電科普宣傳必須實事求是——絕不能“只報喜不報憂”,對核電站現存的一些致命問題和可能危害總是迴避和淡化。絕不能把當前核電發展的障礙歸結為“公眾不懂核電、公眾科學素養低”。對於公眾關心的“核電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對人們健康和生態環境到底會有哪些影響”,要實事求是地回答,不能給公眾錯誤概念,不能迴避世界各國至今尚無法解決的難題和挑戰,比如核事故後核污染控制、放射性核廢料的永久安全儲存等,不能把無窮無盡的麻煩留給子孫後代。四,中國核電發展要有整體規劃和區域合理佈局——對於敏感地區和戰略核心地帶的核電專案決策必須慎之又慎。核電產業是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產業鏈前端、中端和後端要有整體規劃,核電設計、製造、調試、運行、管理維護、事故處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要協同發展。同時,敏感地區和戰略要地的核電站專案在決策時要慎之又慎,要從“一旦出事會有什麼後果、國家要付出多大代價”來權衡,而不是從地方能源需求和投資需求出發。

針對社會有團體或個人關注臺山核電站的安全上的問題,在安全技術方面,臺山核電合營公司副總工程師鄧正平日前則解釋指,臺山核電站位於廣東省臺山市赤溪鎮,與澳門的直線距離約為六十七公里,由中國廣核集團、法國電力集團(EDF) 和廣東省的粵電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目前正在建設兩臺採用EPR 三代核電技術的壓水堆核電機組。臺山核電採用的EPR 技術成熟,是在法國和德國投運的N4 和KONVOI 核電機組的基礎上,改進和優化形成的三代核電技術,充分吸收了過去四十年國際上壓水堆核電機組的運行和技術經驗,其中的主要技術已經過四十多年全球三百五十七臺壓水堆核電機組的運營檢驗。技術滿足歐洲用戶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 標準,也滿足中國核安全法規的要求。供應商阿海琺集團(AREVA) 被指組件測試造假問題,鄧正平表示,根據股東方EDF 的口頭反饋訊息,確認有關核工業技術設計標準沒有問題。臺山核電廠的建設製造完全符合我國的相關法令要求。至於阿海琺的壓力容器被指碳含量超標,中廣核指實質是新舊標準不一致,並不是製造過程檢測中發現的品質問題。鄧正平稱,法方在壓力容器上開展的測試結果,符合法國執行多年的核電技術標準RCCM 要求。RCCM 標準是法國核電部件設計建造協會在藉鑒美國ASME 基礎上,吸收法國在核電建設運行中的經驗發展出來的設計規則、製造及檢驗規則,於一九八○年首次發佈。及後法國建設了五十臺反應堆機組,均符合RCCM 標準,已平均運行三十多年,說明RCCM 標準安全可靠,故臺山核電兩臺壓力容器沒有質量問題。至於法國的新法令標準,則還沒有經過工程實踐及運營檢驗。臺山核電廠反應堆壓力容器碳含量有沒有超標?郭利民強調,核電廠的兩個機組都沒有出現問題,一直按相關標準及指引檢測,兩機組完全符合要求。目前有關方面的做法,是用新法規要求追溯過去製造的設備,技術標準沒有改變,但檢驗方法改變了。

此外,還有內地核專家除了一再強調臺山核電站的設備技術質量“過關”,亦堅稱擁有雙層安全殼技術,加上“堆芯熔融物收集容器”的設計,萬一反應堆徹底溶穿,都會保證永遠在密封環境內不斷冷卻,是“最保守、最安全、最穩健的設計”。綜合考慮,發生類似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日本福島、美國三哩島核電事故的風險很低。中廣核集團指出,法國及芬蘭兩個與臺山核電廠同類型的在建EPR 機組,均沒停工,且壓力容器已安裝就位。據悉,法國、芬蘭兩個EPR 核電專案的壓力容器均已安裝就位,一直按各自的工程建設計劃持續推進,並沒有外界傳言般停工。強調臺山專案的國內外設備製造商,在製造過程採用的技術標準完全一致,阿海琺承擔全面的技術和品質責任。三菱重工、東方電氣均經阿海琺資格審查,是合格分包商,並獲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的民用核安全設備製造資格。且在設備製造過程中,國家監管機構、業主、協力廠商獨立監督機構、供貨方、分包商均嚴格按照法規和合同要求進行程序控制,保證設備製造的品質。環保部( 國家核安全局) 核電安全監管司湯搏副司長日前則表示,臺山核電廠建造品質處於受控狀態。臺山核電廠在建設過程中,依照我國核安全法規,國家核安全局地區監督站派出現場監督組,由6 名專職核安全監督員常駐臺山核電廠現場,對土建、安裝和調試等活動實施全日制、24 小時旁站式的監督。另外,國家核安全局還對國內製造廠生產的設備開展駐場監督,對進口設備進行安全檢驗。

對於社會有居民對臺山核電站安全問題產生的顧慮和擔憂,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日前則重申,即使發生第七級即最高級別的核電事故,澳人都無須疏散撤離,為釋除疑慮,將邀各界組團到訪參觀。惟澳門尚在必須採取食入防護措施的一百公里範圍內,對於相關檢測儀器的要求,黃司稱,在一一年檢討核意外的應變計劃時已有提及,要求部門購置配備。黃司稱非 常理解。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標準,倘若二十公里範圍以外的大亞灣和臺山核電廠發生等同於日本福島核電站事件的最高級別事故,本澳亦無須進行全面的防護措施。二○一一年國家環境保護局 也曾回覆澳門政府,強調澳門距離核電站較遠,即使核電站發生嚴重事故,都無須採取隱蔽、撤離等行動。特區政府保安當局亦正就籌建涉及核安全問題的即時通報機制,與省環保廳進行積極磋商,一旦建立並啟動機制,或有相關最新消息,將及時向社會公佈。當局將持續密切留意週邊地區的核安全情況,做好訊息發佈和完善應急方案等工作,積極回應廣大居民的關切,保障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內地多個核安全部門急時來澳向社會解釋有關臺山核電站的安全問題,一方面值得讚揚就是政府當局,能夠在短時期能與內地有關部門密切聯繫,以最有效方式向社會公佈相關的資訊;一方面有助居民對臺山核電站安全問題減少所受不正言論的影響與顧慮或擔憂;另一方面亦是體現中央政府或內地有關部門重視本澳居民的安全和健康,體現本澳在“一國兩制”之下有不少的光環作用。筆者亦相信將來當局透過組織更多的團體或個人代表到臺山核電站現場觀望其中的建設安全情況,以及將建設的技術與安全資訊更為透明及公開化,相信將會起到更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