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富
又到每年一度的暑期及畢業季。暑期工、畢業就業成為年青人關注的重要話題。日前由教青局主辦、汎澳青年商會承辦的「青年善用餘暇計劃二○一六」啟動。今年有一千五百五十八名青年報名,最終四百三十八人通過網上能力測試與面試,七至八月到本澳各公共部門和私營機構實習六至八周。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期望參與者藉此探索專長,踏實耕耘,為日後豐盛人生及早畫下藍圖。
活動由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多個公共部門及私營機構共同參與。老柏生致詞指出,計劃自一九九五年起推行逾二十年,參與機構從初期的十多家,發展到今天的三十六家,提供的實習名額由最初的百多個,增至今年的四百八十六個;提供實習機會的行業和工作類別,也由早期的公共行政、教育、圖書館及工商界別等,延伸到近年的會展、金融、銀行及工程界別。從參加者意見回饋中,瞭解到實習生都有不同得著。
特區政府正致力推進「一中心、一平臺」建設,全面實施教育興澳、人才建澳戰略,加強青年培養,培養更多的精英人才、專業人才和應用人才。希望參與機構充分指導是次計劃的青年朋友,給予實踐機會及輔導關顧,進一步拓大計劃成果,共同做好培育澳門青年人才的工作。亦期許參與者在實習期間,秉持勤奮、守時、忠誠、敬業及謙遜有禮的態度,踏實耕耘。
參與籌備活動的汎澳青年商會會長陳蓓表示,該會透過籌備是次活動,發現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部分青少年變得隨遇而安、缺乏社會競爭心態,冇規劃好自己未來的人生。隨著澳門經濟急速發展,料就業市場競爭將越趨激烈,本澳青少年希望覓得理想職業亦面臨更大挑戰。是次計劃正好提供機會,讓本澳十八至廿四歲的青年人於暑假期間加深認識職場生活,瞭解喜歡和適合自己的行業,清晰未來方向,以便更好地規劃人生。
其實,類似的暑期實習計畫在本澳早已有之。甚至不單是局限在本澳境內。京澳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何超瓊上月稱表示,由該會主辦的「攜手促成長」北京暑期實習活動,將於七月八日至八月七日在北京舉行。她表示,內地經濟蓬勃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也日漸頻繁,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越發重要。北京也步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令具備國際背景和視野的複合型人才凸顯優勢,更多澳門人願意前往內地尋求更好發展。因此,京澳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會計畫於今年舉辦「攜手促成長」北京暑期實習活動,旨在為本澳青年提供機會,赴內地各種工作領域進行職場鍛煉。希望青年多角度深入瞭解祖國國情、社會發展及文化習俗,促進個人成長、拓寬就業前景。
根據計畫,凡符合條件的澳門學生將獲安排至北京市政府機構、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等機構參加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習,並開展成長培訓、大學生交流、企業家面對面、參觀訪問等一系列豐富活動,以促進交流、增進友誼、開拓視野、豐富閱歷、提升競爭力。
除去社團參與籌備和主導的類似活動。更早些年前,特區政府勞工局亦早就推出過「高等院校畢業生內地實習計劃」。可惜的是計畫第一年原本推出的1000個名額,最後只得83人參加,而成功完成實習並留在內地就業更是寥寥無幾,使得當局在之後推出計畫時只得將名額減少,即使如此,報名人數也只有半數左右。
綜觀類似的就業輔導活動。其實可以清晰的看出本澳年輕一代的就業心態。一是儘量留在本地,即使是專業不對口。其次是,首選政府工、大型企業尤其是博彩企業。為的就是穩定、當然,確保本地人就業是政府的義務,留在本地就業也是居民的權利。但是面對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人才流動區域化、全球化,真的只有留在本地最好嗎?留在本地就業,身邊有親屬、朋友,而且也是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中工作當然更容易適應。但是對掌握某些專業以及對某個行業感興趣人來說,倘若本澳沒有合適發展機會,選擇到外地不是更好嗎?況且,並非是到外地就不能在回來,在外地的工作其實不僅僅只是工作糊口而已,更重要的學習和掌握更多技能、瞭解更多工作環境的要求等。這些經驗對未來返回澳門創業發展,甚至成為本澳某一行業的領頭人都有著莫大幫助。這一點在臨近的香港亦有體現,上月26日,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京出席「共圓中國夢.金融夢」全國金融青年論壇時表示,特區政府已撥款1億元用於保險業和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同時,今年將會資助近100個青年內地實習專案,惠及3700人,比去年超3成。他希望港生通過實習,進一步增強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對維護「一國兩制」有更加堅定的信念,做香港和諧穩定的助力者。他亦特別強調,當前國際企業對擁有內地工作經驗的人才需求旺盛,以冀協助其打入內地的龐大市場,因此,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人積極尋找內地發展機會。港生在內地實習,不但可擴展視野,還可瞭解內地商業環境和建立人際網路,這些寶貴經驗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必然有一定幫助」。
再者就是就業方向上,原本就已經是最熱的政府工,在這兩年博彩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更加的收到推崇。即使是已經在企業有相對穩定的年青人也是「騎驢找馬」,抱著尋找機會進入政府公職的心態。
可以說,上述的兩點傾向已經在本澳年青人就業趨勢中相當明顯。這不僅會對青年人自身的成長、成才構成影響。甚至會對本澳長遠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湧現造成困擾。需要特區社會上下充分重視,做好就業輔導,實現各行各業人才的接續,促進澳門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前幾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區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正式提出。其後行政長官更是親自「掛帥」人才發展委員會,及至早些時候人才發展委員會網頁正式開通,並專門開設人才資料登記專頁,以廣泛收集澳門人才的資料。特區政府同時發出呼籲,希望澳門人才積極進行登記。其實,如何更好培養適合本澳發展需要的人才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要指出的是人才的培養以及成長應該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施政報告中所提及的各項措施,以及特區政府和社會上下的努力,只是為人才的培養與成長奠定制度條件與資源基礎,而要真正將這些有利的資源善加利用,並且結合人才自身成長特質則需要社會與個人的引導與規劃。筆者認為,這當中生涯規劃的作用尤其值得關注。
生涯規劃,一般認為其全稱是職業生涯規劃,他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通過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事業職業目標,而預先進行生涯系統安排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也被稱作職業生涯設計,分個人職業規劃(設計)和組織職業規劃(設計)兩個方面。在本澳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說是一個較為新鮮的名詞,自2009年起,本澳才有團體將此概念引入,向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提供諮詢服務。從一開始,主要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停留在就業市場訊息的提供和分析方面,其後才逐漸擴展的結合諮詢者自身進行優劣勢進行綜合分析,給出較為專業的意見,協助其清晰職業發展定位。可以說,本澳的職業生涯規劃推廣正在逐漸走向成熟。不過要全面而正確的人士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並且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仍需繼續努力。
推廣職業生涯規劃具多方面意義
俗話說的好「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與一般職業介紹、就業選擇最大的不同就是,職業規劃重點考慮個人的優勢和潛力,為個人確定最適合的職業,而不單單是考慮薪酬福利的因素,從而將選擇出來的職業定位為個人可為之奮鬥的事業和目標。當然,這其中仍然需要對整體社會就業環境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再輔以專業的分析,對實現目標職業過程要素進行預計。可以說,職業規劃相比與一般的就業幫助更為長遠。
對個人而言,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於説明個人樹立明確的目標,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最後獲得事業的成功。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説明個人按照自己的資力條件找到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畫未來,進一步詳盡估量主、客條件和內外環境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人都是具有社會屬性,良好的個人職業規劃不僅僅對自己的發展、事業的成功有巨大作用。對社會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以本澳為例,現時社會普遍存在向高薪職業看齊的心態,賭場職員、公務員一直都是就業者眼中的「香餑餑」,而其他工作則被排放在次等或者無可奈何才選擇的位置,造成「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作」的結構性失業一直存在。加之本澳人力資源一直以來處於不足情況的現實,「找工作易,找好工作難」成為很多市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想法,但是這其中的「好」字定義卻有失偏頗,過多的看重薪酬和福利,而未有考慮自身是否真正適合這份工作,以及能否在此職業上取得成功。若是職業生涯規劃在本澳得以更大範圍推廣和為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所認同。通過專業人士的指導,在結合社會需求,分析自身優劣勢後,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當可讓相當大一部分人從追求一時高薪、高福利的就業「陷阱」中走出來,從而有效緩解結構性失業的情況。
而且,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職業生涯規劃並非是簡單的找一份工作,通過專業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能有一部分就業者會發現自己真正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是自己創業,而且要從事的相關行業還極有可能是本澳所未出現,或者處於起步萌芽階段的行業類型。那麼這些人士就將成為本澳相關行業的生力軍和急先鋒,從而為本澳的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另外,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個人清楚的認識自身,包括優勢也包含不足,因此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提高。當每個個體都努力進行自我完善,自身素質大為提升的同時,整個社會的競爭力也將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離不開社會支持
顯而易見,職業生涯規劃的推行不僅為個人也將為社會帶來不小的益處。那麼如何做好生涯規劃呢?有人曾總結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該遵守如下準則:(1)擇己所愛。從事一項你所喜歡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生涯也會從此變得妙趣橫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之母。調查表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務必注意: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擇己所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2)擇己所長。任何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能力條件。而一個人一生中不能將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須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擇己所長,從而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比較優勢原理充分分析別人與自己,儘量選擇衝突較少的優勢行業。(3)擇世所需。社會的需求不斷演化著,舊的需求不斷消失,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新的職業也不斷產生。所以在設計你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一定要分析社會需求,擇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長遠,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行業或者職業發展方向,再做出選擇。不僅僅是有社會需求,並且這個需求要長久。(4)擇己所利。職業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其目的在於追求個人幸福。所以你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預期收益——個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選擇是在由收入、社會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變數組成的函數中找出一個最大值。這就是選擇職業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則。
當然,上述的原則開起來容易理解,但是靠個人去把握和執行的話,由於個人認識的不同很多時候還是無法避免出現判斷失誤。所以就需要較為專業的人士或機構提供幫助。我們開頭提到的新青協所設立的諮詢中心就是這樣的機構。但是明顯的,單純依靠個別的社會團體和機構還是不足的,有關的社會團體、政府部門還是應當下大力氣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推廣和施行,並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專業的支援。
此外,筆者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市民接受教育階段就要展開,而不是等到馬上要就業了才「匆忙」進行。比如美國的大學一般職業指導的重點是推行四年職業規劃專案:學生入學第一年,幫助學生接觸和瞭解就業狀況;第二年幫助學生發現和瞭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第三年説明學生瞭解市場需求和雇主資料,參加社會實踐和招聘會;第四年輔導學生寫求職信,傳授求職要領和麵試技巧。這樣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正是本澳所最為欠缺的。
還需要指出的一點就是,職業規劃不單單是針對個人的,企業亦應為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在公司建立以人為本的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的目標體系,將企業發展願景與幫助每個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結合起來,才能讓員工在職業中更加努力發揮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即留住人才,又更好的實現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