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世界各國享紅利

中國企業以高度的熱情擁抱「一帶一路」給自己帶來的機遇,在各個經濟合作領域積極參與,創造出了一大批「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專案正在逐步落地。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跨區域、跨意識形態的國際合作大開發中,「走出去」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升級的一個明顯標誌。

中國企業以高度的熱情擁抱「一帶一路」給自己帶來的機遇,在各個經濟合作領域積極參與,創造出了一大批「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馬來西亞城」:吉隆玻新中心

「將要興建的吉隆玻又一地標性建築群——馬來西亞城,將是‘一帶一路’倡議下馬中企業合作共贏的新典範。」這是馬來西亞依海控股集團副主席林剛河近日在吉隆玻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的表態。

2015年12月31日,中國中鐵和馬來西亞依海控股有限公司組成的聯營體收購了「馬來西亞城」專案60%股權。中國中鐵持有聯營體40%的股份,依海控股持有聯營體60%的股份。這個專案把中國資金和優勢技術引進來的同時,也竭力為馬來西亞當地人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項目也會本著惠及當地企業的原則,為中資企業提供一個與當地企業良性互動的合作平臺。

「馬來西亞城」專案距離「雙子塔」大廈約7公里,是目前吉隆玻中心區域單一最大、未開發的完整地塊。該專案發展投資初步估計將達100億美元,占地面積約20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840萬平方米,開發期限為15至20年。

根據馬來西亞政府規劃,「馬來西亞城」專案主要以加拿大蒙特利爾地下城為設計藍本,把世界一流的設計理念體現在項目中,將成為吉隆玻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集金融、商業、文化、旅遊、高級住宅於一體的頂級商貿中心。「馬來西亞城」也將通過銜接吉隆玻國際機場,以及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新馬高鐵,甚至是規劃中銜接曼谷的泛亞細安鐵路計畫,成為馬來西亞與世界接軌的門戶。

亞吉鐵路:非洲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2016年10月5日,連通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與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亞吉鐵路正式通車。作為中國中鐵在非洲建的第一條及最長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全程由中國設計、融資、施工及運營,堪稱中國鐵路首次全產業鏈的「走出去」。

亞吉鐵路是貫穿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與吉布提首都吉布提之間的動脈通道。全長752.7公里,其中埃塞境內鐵路線長約670.7公里。2009年,埃塞開始為全國鐵路網系統招標,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西方國家的經濟不景氣,因此埃塞首先考慮的合作對象是金磚國家。中國公司提交了很好的方案,並得到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貸款支援。

有一些西方聲音認為「中國是在向第三世界國家傾銷落後技術與產能」。對於這種論調,埃塞俄比亞鐵路公司總經理格塔丘博士(Getachew Betru)明確反對。他公開表示,中企嚴格按埃塞相關法規進行建設,「事實上,是我們在做選擇,而不是中國在為我們選擇。我們選擇的是技術,這一選擇也取決於埃塞的交通規劃。我們做了很多可行性研究,在品質評估方面,更是由中方、埃塞方及獨立的第三方公司形成了嚴格的檢查程式,一切都很透明。」

起初,埃塞想按照歐洲標準或美國標準修建鐵路,但與中國企業合作後,最終採用了「中國標準」。格塔丘表示:「實質上,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大體一致。埃方選擇了中國二級鐵路標準,如今我們已經用‘中國標準’構建了埃塞的鐵路標準。」

中國中鐵修建的輕軌,也給埃塞帶來軟實力的提升。與亞吉鐵路一樣,輕軌也是先由中方承建單位參與運營,合同期內中方邊運營邊培訓當地人,合同期結束後,埃塞將全面接管。如今,輕軌投入運營已有一年,司機由埃塞本地人擔任。格塔丘說:「合同中明確限定了退出機制,先是中方教授我們,然後完全成為埃塞的項目。這體現了共同的友誼,也加強了我們的能力建設。」

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問非洲期間,提出了中非將合作打造非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區域航空三大網路及基礎設施工業化(三網一化)。格塔丘認為亞吉鐵路是「一帶一路」與「三網一化」的成果體現,他說:「‘一帶一路’與‘三網一化’概念一致,將非洲所有首都實現互聯互通。通過亞吉鐵路,埃塞與吉布提的首都已經貫通,這在東非甚至整個非洲都是了不起的舉措,這是‘一帶一路’的成功範例,應得以複製。」

庫魯-捷蓋列克銅金礦:礦業合作新模式

作為我國礦業開發的龍頭、黃金行業中唯一一家中央企業——中國黃金集團2008年便開始制定海外資源開發戰略,於2012年在吉爾吉斯斯坦註冊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正式進駐這個礦產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並在吉國西北部的賈拉拉巴德州恰特卡爾區並購了庫魯-捷蓋列克銅金礦。

在一系列的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和反復論證後,確定建設一座日處理礦石量6000噸、年處理量達180萬噸的大型采選礦山。而這也將成為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銅金礦生產基地和該國最大的地下開採礦山,日處理規模將僅次於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支柱庫姆托爾金礦。

吉爾吉斯斯坦礦產資源豐富,但由於投資不足、技術有限、礦山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的不完善,開發程度較低,一些礦山開發進度也較慢,因此希望吸引國外先進的技術和充沛的資金與之展開合作。與中國黃金集團開展合作,吉方首先看重的便是其過硬、先進的行業技術。目前除了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黃金集團在其他獨聯體國家以及非洲市場也在操作礦業領域項目。

庫魯-捷蓋列克銅金礦是吉國資源儲量和建設規模最大的銅礦,具有良好的資源增儲前景。一旦礦山投入建設和生產,將給吉國經濟增加新的增長點,推動吉國發展。該專案正式投產後,預計將為吉爾吉斯斯坦帶來每年1000萬到2000萬美元的稅收。同時也將為中國彌補大量的銅缺口。該項目還在探索本地建設冶煉廠的可能性,這不僅能為吉國填補銅金冶煉產業鏈的空白,也能在吉國直接形成產品運回國內,降低運輸成本。

中國黃金集團在專案建設中嚴格遵守著當地的環保和安全規範,對水資源加大保護力度,還不斷參與當地交通、教育、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如捐助修建公路和幼稚園、贊助當地貧困學生以及老兵,提供機械幫助抗洪和清雪、甚至設立礦區醫務所,讓礦區百姓和員工免費看病等,充分體現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中主動承擔的大國責任。

專業的技術、嚴謹的作風、包容的企業責任感,中國黃金集團通過庫魯-捷蓋列克銅金礦專案贏得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尊重和信任,讓「一帶一路」的礦業合作體現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的合作模式,讓資源開發合作變得更加綠色和溫暖。

上海水產「全球捕魚」

作為第一批捕撈業態轉型——走出國門發展遠洋漁業的「上海水產」,堅定不移地實踐「一帶一路」倡議及「走出去」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外擴,產品回國」的步伐,戰術上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造船買船入漁合作模式,更加注重於國際品牌和市場份額的跨國並購,擴大資源份額,完善跨國經營佈局。

目前,在世界公海大型拖網加工和大型金槍魚圍網兩大領域內,「上海水產」已是全國行業組織的領頭羊,並已成為中國遠洋漁業行業中「漁場、漁船、漁具、漁法」最全面、最先進的企業。

21世紀初,上海水產集團已開始走向陸上,獨資、合資開辦加工廠。「十二五」期間,昔日「出海型」的「走出去」模式向「上岸型」發展得到提速發展。2013年上海水產集團成功收購了摩洛哥希斯內羅海產有限公司,除了4艘有證生產船以外,還有可持續發展的廠房、冷庫等配套設施,改變了早期採用的「入漁他國,在雙邊合作上,我方提供船隻,對方提供資源」的模式。由此進一步鞏固了在摩洛哥專屬經濟區獲取資源的基礎,提升了產品和資產價值。

2014年上海水產集團的跨國並購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由著眼于資源獲取,延伸到捕撈生產、加工、市場和品牌的完整產業鏈下的跨國經營模式。當年,上海水產全資收購了在阿根廷馬德林的阿特瑪漁業公司,包括產品品牌、4艘有證生產船和一座標準加工廠,新增了年產量10000噸、產值4000萬美元的紅蝦、鱈魚、魷魚等產品。2015年該公司生產的2800噸阿根廷紅蝦全部回國銷售,成為國內市場消費的新亮點。

2016年6月,上海水產集團旗下的上海開創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又出資6100萬歐元全資收購了有100多年歷史的西班牙阿爾博(ALBO)公司,殺入有准入貿易壁壘的歐洲市場。本次的全資收購,連同ALBO公司的品牌、市場管道和現代化食品生產流水線、不僅有力地提升「上海水產」開創在境外的海產品精深加工,而且對開拓全球海產品終端市場,增加和優化回國產品的數量和品種結構有著非凡的意義。

順應國家海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區戰略的宏觀經濟發展,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海水產集團在產能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形成新的產業擴張和盈利模式,擴大產品開發和有效供給,打造出從「漁場」到「市場」的高效遠洋漁業產業鏈。

(潮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