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不甘失敗「三箭齊發」將難以得逞

蔡當局被拒絕出席第七十屆「WHA」後,並沒有死心。蔡英文除了倒打一耙地攻擊北京之外,還在繼續大搞小動作,並以「三箭齊發」方式,進行滋擾。雖然蔡當局也明知收效將會很微,但似乎並非是為了成功推翻「WHO」秘書處的決定,而是旨在「攪局」,以「出一口氣」。當然,還抱有一絲僥倖心理,希望能有「奇蹟」出現。

蔡當局發出的第一支「箭」,是趕在各會員體向「WHA」提出補充議程的期限,也就是今(十六)日之前,請求「邦交國」向「WHA」提案「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按照「WHO」的議事規則規定,第七十屆「WHA」的議程在一月由執委會確定。各會員體若有補充項目,就必須在大會開會前六天提出,也就是五月十六日之前提出。由此,蔡當局的「外交部」已經正式洽請各區「友邦」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WHA」的提案,並列入本次「WHA」議程。據「外交部」昨日發出的「新聞稿」聲稱,台灣在全球各區域的「友邦」,已經陸續致函「WHO」幹事長陳馮富珍,要求將「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提案,列入本月二十二日至三十一日的「WHA」議程。按照相關規則,在本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開會的總務委員會,將會先討論這些提案,並決定是否放入大會議程,大會也將會討論是否採用總務委員會的決議。但蔡當局似乎也早就知道這支「箭」將會未射先折,即使是拿到大會表決,也將會遭到大比數的否決,甚至還將會發生二零零七年「WHA」表決類似提案時,竟然有「友邦」(哥斯達黎加)投了反對票,而且還隨即與台灣「斷交」的尷尬情事,因而又聲稱當這項提案在總務委員會和大會上討論時,如果有國家有異議,台方不會要「友邦」要求就此案表決,因為今年「WHO」已排定在二十三日投票改選幹事長,如果台方發動「友邦」要求表決,會進入冗長的辯論,可能會癱瘓議事,沒有國家願意見到這個狀況,台方不願意讓他們為難,因此不會追求表決。

由此可見,蔡當局此舉純粹是為了「攪事」,將其今年被拒絕以「觀察員」身份出席「WHA」之事拿到大會的桌面上,擾攘一番。因為蔡當局也知道,今日其處境比慘遭滑鐵盧的二零零七年還要糟糕。不要說是「邦交國」不會「拔刀相助」——以往最依賴的美國,特朗普總統正與習近平「哥倆好」,因而其相關官員不會「自砸飯碗」,「非典型總統」特朗普連聯邦調查局局長都「炒魷魚」了,還在乎一個小小的外交官?因此,直到如今,除了是只有涉台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表態支持台灣出席「WHA」之外,沒有任何一位官員為蔡當局說話,以至是正式代表美國與會的衛生福利部長普萊斯在報名截止之前都並沒有開聲幫腔;就說是那些「邦交國」,只是「盡人事」而已,不會真的「盡力」。實際上,正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對發展中國家充滿了吸引力,都希望能夠搶搭上這趟可促進國家發展、人民脫貧致富的「列車」。而台灣的「邦交國,大多是窮國小國,眼看到此大好機會,都有意為自己留下「後路」,因而不會為「明知不可為」的事情葬送自己或將會有的機會。因此,連蔡當局也已預知這支「箭」將會未射先折。,即使提出討論,相信能強力否決。相信這個道理連蔡當局自己也知道。因此,其此舉基本上只是「不求結果,只求過程」,「出一口氣」而已,或也可說是「跌落地還要抓一把沙」。

但仍可洞悉到蔡當局「國安」高層的險惡用心。「外交部」在致各「友邦」的請求函中,是要求他們的提案使用「台灣」的名義的,而非過去連續七年馬政府的「衛福部長」獲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出席「WHA」所用的「「中華台北」稱謂,這明顯是要在國際場合上進行「一邊一國」的活動。還有更甚者,前「外交部」次長、世界衛生顧問團召集人高英茂日前就建議,推動「友邦」在「WHA」大會上啟動「二對二辯論」,就「台灣加入WHO案」(不少出席「WHA」)進行辯論。幸而,也有其他人認為,這可能會是個指標,意味著蔡當局不再「維持現狀」,將點燃「外交烽火」,而沒有被接納。

第二支「箭」則是「老哽」,將由「衛福部長」陳時中率隊,在二十日啟程前往瑞士日內瓦。本其原來的方案含有領取旁聽證進場旁聽的一項,但在綜合評估後,認為既然並未受邀,就不宜進大會旁聽。不過,仍將按照原定計劃,在大會開幕前舉行國際記者會,並在場外與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衛生部長舉行雙邊會談,還將會接受多個國際媒體的訪問。

第三支「箭」,是爭取讓「友台」的候選人當選「WHO」新任總幹事。被蔡當局視為「北京代理人」的現任總幹事陳馮富珍,將於六月底任滿卸任,新任幹事長於七月一日就職。因而這場「WHA」的其中一項議程,就是在開幕後翌日選舉新任總幹事。蔡當局意圖在此動手腳,爭取讓較為「友台」的候選人當選,以便就能「運作」其廢棄陳馮富珍與北京代表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及《WHA第25.1號決議》,還有關於落實「IHR」的《內部備忘錄》。這樣,台灣當局要出席「WHA」以至是加入「WHO」,就將會掃除政治障礙,較為容易了。

實際上,《諒解備忘錄》是中國衛生部長與「WHO」總幹事在二零零五年五月十四日簽訂,施行細則於七月十二日公布。《諒解備忘錄》是「WHO」根據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規範「WHO」在「IHR」架構下,如何與台灣應對的方式。而《WHA第25.1號決議》則規定,「WHO」秘書處必須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省,並且必須避免任何會造成認定台灣在「WHO」內有單獨地位的行為,任何涉及這個《諒解備忘錄》規範下的事物,都必須透過「WHO」總部的聯絡窗口,先行與中國在日內瓦的常駐代表團以及「WHO」的總幹事辦公室和法律顧問辦公室諮商。關於落實「IHR」的《內部備忘錄》,則要求「WHO」的官員在內部文件提到台灣時必須使用「正確的用語」,即「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蔡當局的「國安」系統分析,在新任總幹事的三名候選人中,如果是目前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議題特別顧問的英國籍納巴羅當選,比起其他兩位候選人,可能會對台灣未來在「WHO」的參與將相對有利。另外兩名候選人分別是埃塞俄比亞籍的特沃德羅斯,他是現任的埃塞俄比亞外交部長、前任衛生部長;另外一位則是巴基斯坦籍的尼西塔,她是巴基斯坦首位女性心臟科醫生,曾擔任負責衛生等業務的聯邦部長,也是「WHO」多個專案委員會及諮詢小組成員。由於埃塞俄比亞和巴基斯坦是聯合國「七七國家集團」的成員,而「七七國家集團」與中國關係密切,在聯合國的很多會議上,他們都是用「七七國家集團+中國」的名義,表達共同的立場,而且埃塞熱比婭、巴基斯坦本來也就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中國對他們的影響力會比對英國遠超過很多。相對而言,英國傳統上對國際政治與國際法律的操作比較成熟,比較知道如何避開一些不必要的爭執,再加上會比較尊重國際法治,因而倘是由他當選新任幹事長,可能會對台灣較為有利。

其實,這也是「單廂情願」。因為即使是由英籍的納巴羅當選總幹事,他作為聯合國專門機構的高級職員,必須遵守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而上述的「WHO」幾項文件,都是依據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制定的,他無權將之推翻。而倘他是由英國外交部派遣到聯合國任職,同時也須遵守英國與中國建交協議。否則,中國作為會員國,有權提出罷免案,而其他會員國將不會為他緩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