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的男人」到「王」

  文在寅:開啟新韓國之門

隨著5月10日凌晨選舉結果的出臺,文在寅不出意料地當選為韓國第19屆總統。

對於自己的勝選,文在寅早有把握。8日,他在忠清北道忠州選舉遊說時表示說,

「如今問題在於,我文在寅的得票率會是百分之多少」,「大家會讓我的得票率超過50%嗎?」文在寅方面的選舉對策本部長宋永吉更直言,「如果想要衝破目前韓國所處的經濟困境與朝核問題等,國民必須為文在寅投出過半數的壓倒性得票率。」

作為大選「復習生」,文在寅在2012年總統選舉時曾惜敗朴槿惠。但如今的韓國政壇早已物是人非——「親信門」爆發、保守政黨龜裂、朴槿惠入獄,誠如文在寅所說,應儘快結束目前社會分裂的狀況,讓韓國踏人一個「正義統合」的時代。由於韓語中「文」與「門」的寫法相同,不少人企盼,文在寅能夠真正開啟韓國新時代的大門。

出身貧寒的「問題少年」

文在寅的人生軌跡,可謂韓國民主化進程的縮影,也反映出一代韓國人在改革道路上做出的不懈努力。

他從小家境貧寒,出生之前,父母原本生活在朝鮮東北部的咸鏡南道。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父母乘船逃難來到韓國南部的巨濟島,靠給人打工、送煤炭、賣雞蛋維持生計。文在寅上小學時,全家搬到釜山影島。幼年時期,文在寅的外號是「問題兒童」,起初因為名字諧音相似,長大後由於性格叛逆,他成為了真正的「問題少年」。參與民主化運動後,他曾兩次人獄。

因而,他常常自嘲自己從來都不是教科書上的「模範和榜樣人物」。

上學期間,他所就讀的慶南中學富家子弟雲集,這所學校後來出過總統(金泳三)、國會議員、法院院長等韓國行政、立法、司法領域的代表人物。

這段上學的經歷對文在寅日後的思想和事業規劃產生了巨大影響。雖然中學為他帶來了廣泛人脈,但這些同門師兄弟之後卻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一一大部分人成為了右翼保守派成員。在這樣貧富差距巨大的校園裏,他第一次對「不公平」有了切身體會。在人生的叛逆期,他成為了真正的「問題少年」,和周圍朋友抽煙、喝酒、看黃色小說,據說曾被校方4次勸退。

他曾透露:「上學期間,因無法負擔學生會費,每當要繳費那天,我都會翹課跑到海邊玩一整天。」這成為他強烈主張要「學費半價」的原因之一。

經歷了高考落榜和復讀,文在寅以校級狀元的身份考人韓國名門慶熙大學法學院。之所以選擇慶熙大學,與這所學校的創始人趙永植博士和文在寅的父親一樣,都是從朝鮮戰爭時期來南方避難的人士不無關聯。

接下來的經歷懸念迭出。大學三年級,為反對樸正熙的獨裁統治,他策劃組織了慶熙大學建校以來規模最大的學生遊行,共4000多人參加。他也於1975年被軍政府以參加示威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被校方除名。出獄後,他被當時的軍政府強制徵兵,開始了軍旅生活。有趣的是,在特戰部隊服役期間,因表現出色,他還擔任了陸軍特戰團旅長,並受到後來的韓國總統全鬥煥的表彰。但此後,文在寅成為反全鬥煥獨裁的先鋒力量。

1979年樸正熙遇刺身亡,韓國一片混亂之時,文在寅因參與遊行、違反戒嚴令再次被捕。同年他收到通過司考的成績單,但由於有犯罪前科,他被禁止擔任法官。文在寅說:「我很失望,但法治的夢想一直在我心中,從未潤滅。」

「與盧武鉉是命中的相遇」

在首爾遭遇失意的他,回到了韓國南部的釜山老家。在釜山,文在寅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盧武鉉。他曾在自傳《文在寅的命運》中寫道:我覺得成為律師的一切過程,就像是命中註定為了遇見盧武鉉。

原本主力處理商業訴訟的盧武鉉,因釜山多名學生私藏禁書被捕、慘遭酷刑,出於義憤開始為學生辯護。懷著共同理想和抱負的文在寅,和盧武弦一起合辦律師事務所,處理釜山的勞工及人權案件,也一同成.為釜山著名的人權律師。文在寅曾說,如果不是認識盧武鉉,他可能選擇一輩子做律師,是盧武鉉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

2002年盧武弦作為民主黨候選人參與總統選舉,文在寅在幕後支持兄長,為其出謀劃策,奔走拉票。文在寅的名字第一次被韓國國民關注也在這一年。當時,作為總統候選人的盧武鉉在釜山演講時表達了他對文的信任和感激:「我認為自己一定會當選本屆總統,因為我有一位摯友文在寅,能夠擁有這樣朋友的人,一定會是一位好總統。」

盧武鉉當上韓國總統後,文在寅曾多次表示對政治不感興趣,盧武鉉說:你幫我當選總統,就要負責到底,我們要一起並肩戰鬥。在盧武鉉的一再邀請下,文在寅出任總統民政事務首席秘書,但一年後因身體不適辭掉了在青瓦台的工作。

後來在尼泊爾休假期間,文在寅突然聽到盧武鉉被彈劾的消息時,他立即奔赴青瓦台,組建律師團為盧武鉉辯護。2005年,他重新回到青瓦台擔任市民社會首席秘書官、民政首席官以及盧武鉉政府後期的秘書室長。文在寅曾說:「我並非真心想擔任這個職務,只是總統的政治處境太艱難了。」

由律所到青瓦台,可以說文在寅一直是盧武鉉背後最重要的男人。每當盧武鉉遭遇危機,文在寅都全力支持他渡過難關。儘管他早先對政治漠不關心,但開始參與工作後,他的出色表現被稱作「王首席」「永遠的秘書長」,是盧武鉉不可替代的工作夥伴。

在2002年到2011年間,文在寅的名字總和盧武弦聯繫在一起。他在盧武弦政府時期是其最核心的幕僚長官,卻從未因濫用職權留下令人非議的話柄。2008年盧武鉉卸任總統,他也離開了青瓦台。盧武茲自殺後,文在寅向全國民眾平靜地宣佈盧武鉉的死訊和遺言。他形容,盧武鉉逝世當日是其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天。

「清除積弊」首當其衝

2011年底,深得民心的文在寅終於決心參選,正式走上競選之路。

在韓國第18屆總統大選中,他以不到3%的微小差距敗給前總統朴正熙之女、新世界黨參選人朴槿惠。2016年底,朴槿惠因貪污受賄被彈劾下臺,他再次參選韓國總統。文在寅向支持者表達再次參選總統的意向時,笑稱自己的強項就是重考,當年他在高考及司法考試,都是兩次才成功。

雖然他幾度拒絕參與政治,但也曾反問:為什麼所有事只有走政治這條路才能達成目的?文在寅坦言,從事政治活動對他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盧武鉉讓他改變遠離政治的想法:你可能不再受命運擺布,但那些留給我的工作讓我沒有選擇。

前總統朴槿惠遭遇「干政門」事件後,

4月11日,文在寅再度公佈總統競選承諾,表示若成功當選,下屆政府將推進就業崗位革命、經濟民主化、福利國家、新政治、和平與共存等五大課題。

內政方面,文在寅高呼「清除積弊」,甚至將這個主張列為競選綱領第一條。他主張設立「清除積弊特別調查委員會」,對檢察機關和財閥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還主張清查前兩任朴槿惠與李明博政府的腐敗問題。他還聲明,將來要把調查範圍擴大至李明博四大江的整頓事業和資源外交,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目前韓國社會需要通過政黨更迭,徹底清除積累已久的體制頑疾和腐敗。」一位常年往返于中韓之間的韓方人士對《鳳凰週刊》評價道,「文在寅是這個時期最好的選擇。」

按照文在寅的說法,新政府將「增加工作崗位」,核心是在任期內創造81萬個公共部門工作崗位,通過縮短勞動時間在企業或私人部門創造50萬個就業崗位。他說,希望自己成為韓國「第一個福利國家總統」。他表示會將老年人基本年金和殘疾人年金增加一倍,向青年求職者提供就業準備金,為12歲以下兒童每月提供10萬韓元資金,全額報銷婦女懷孕和生產時期必需費用等。

此外,他還提出「權力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總統辦公室從青瓦台移至光化門政府首爾大樓,總統工作時間24小時對外公開等。

繼承者還是開拓者?

經濟福利政策受到大部分國民支持之時,他的對朝政策卻備受爭議。一直以來,他都主張以和平方式,通過對話解決朝核問題,並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避免半島發生危機。韓國國民擔心,作為盧武鉉時期核心幕僚的他,對朝主張是否會回歸或延續金大中和盧武鉉時期的陽光政策。

2007年10月,盧武鉉曾徒步跨過三八線前往朝鮮訪問,並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進行會談。文在寅競選綱領中的兩項對朝政策引人注意:一是他主張要與朝鮮開展對話,希望舉行首腦會談;另一件,他將重啟在2016年因朝鮮舉行核子試驗而關閉的開城工業園。

他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稱,我們必須擁抱朝鮮同胞作為大韓民族的一分子,為了做到這點,無論我們樂不樂意,必須承認金正恩是他們的領導人,且是我們對話的物件。

輿論擔心,上述對朝主張將讓半島局勢陷人更大的不確定性中。更多人則對他的安保政策表現出極度不信任。在他們看來,兩位前總統施行的陽光政策並未成功,不僅未能阻止朝鮮進行核子試驗,還受制於朝鮮的種種需求。另外,文在寅主張不僅要重啟開城工業園,甚至將現有規模擴大20倍。坊間擔憂,他的外交政策不僅會為朝鮮贏得時間,也讓其獲得更多金錢,朝鮮將更加不遺餘力地發展核武器。

按照文在寅的說法,讓朝鮮棄核的方案是「說服中國重啟六方會談、說服美國誘導改善韓美關係、說服朝鮮重回對話桌」。因此有觀點批評他沒能掌握目前局勢——事實上中國已經在致力於重啟六方會談,他的外交努力可能只會落為競選口號而失去實質意義。

外交政策上,文在寅是否會繼承盧武鉉政府時期的「親中反美」政策,也令部分保守派擔憂。他聲稱,韓國應該學著如何對美國人說「不」。他提出的《朝鮮半島無核化和平構想》還包括可能要撤出駐韓美軍、要求美國轉交作戰指揮權等。盧武鉉執政時期就在對朝政策上處處和美國唱反調,還撤掉了當時親美的外交部長。文在寅的對美政策與盧武鉉的路線非常相似。

對於敏感且複雜的「薩德」問題,文在寅一開始本持反對態度,後來經過多次反復,而在美韓發生「薩德」帳單事件以及中國對韓國的經濟重創,韓國不僅經濟上陷人絕境,更在外交上面臨兩難局面。

穩操勝券之後,文在寅公開聲稱「部署‘薩德’的問題應交由國會和新政府來決定」,還決定「當選後首先訪問美國」,提出要穩定局勢。據文在寅的助手們私下稱,他們對於目前所發生的「薩德」加速部署的情形感到「憤怒」。文在寅還警告稱,美國的這種行為將導致韓國反美情緒上漲,使兩國間的安全盟友關係複雜化。

儘管外交方針備受爭議,但仍無礙選情。作為典型的「386時代人’,文在寅被認為是最符合目前韓國國情和時代要求的總統。

所謂「386時代人」——「3」是指該群體當時30多歲,「8」是指他們上大學時屬於八幾屆,那時正是韓國從獨裁統治向民主政治轉型的動盪期;「6」是指出生於60年代。總的來看,「386時代人」多是在獨裁時期投身民主化運動被捕入獄的學生,後成為民主運動律師、勞工組織代表和民主運動領袖,是為民主運動奉獻激情和血淚的知識份子。他們的政治思想左傾,主張社會正義、公平,代表了社會進步力量。這一代人也被認為是韓國改革的核心力量。

文在寅曾在演講中稱:支持者們期待的並不是盧武鉉的回歸,而是在繼承盧武鉉精神的同時,做更優秀的文在寅。到底會是盧武鉉的「影子」還是進步派的開拓者,他將在未來五年向國民證明。

(啟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