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推動智慧城市與民防建設需人才配合 博言

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作新一年度施政報時則指,澳門將加快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戰略。同時,在完善應急機制及強化公共安全方面,當局將設立民防及應急協調的專責部門。可見未來特區政府將更加重新發展智慧城市及民防的建設,尤其是自「天鴿」風災發生之後,亡羊補牢加臺民防建設也是符合城市發展的需求,透過失去智慧城市與民防的建設,兩者並不矛盾,智慧城市是當前城市發展的一種全新的理念與路徑,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新選擇,能否借「阿里」之力實現本澳智慧城市的目標,關鍵仍需人才的配合。

特別就是本澳經歷「8•23天鴿」風災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本澳防災減災工作,尤其,對基礎設施、防水民防設施等城市建設方面,社會普遍認為必須儘快做好防澇基礎建設,建議透過區域合作,聯同鄰近地區共同構建風災預警和防災機制,必須做好預報,提高居民的防範意識,防患未然。特區當局應總結經驗教訓,加強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把居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和水準。其實,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則發表了題為《務實進取,共用發展》的201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短中長期防災減災措施,並宣佈將於2018年啟動編制澳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報告提出,將健全以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結合、日常預防與應急處理結合的機制,強化高層統籌指揮、部門協同行動。要著力制度建設與資源投入,配合短中長期措施,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在「完善應急機制,強化公共安全」方面,短期措施包括各部門啟動編制應急行動預案;設立民防及應急協調的專責部門;完善風險管控和危機應對的法律法規;改善內港防洪防潮、排水排澇的基礎設施;完成第四條原水管道內地段工程,以提升自來水廠的安全運行能力和應急備用儲水能力;增加通訊應急手段,及時發佈緊急資訊;研究訂定窗戶抗風標準;完善對地下室、地下停車場的管理,優化風暴潮時的擋水機制;修訂電力設施安裝設計標準;建立緊急狀態下的特別通關制度等。中長期措施包括:加強城市安全運行能力,在新城規劃中優先做好基礎設施;積極推動澳門電網與南方電網第三通道的建設;開展澳門電網的防災抗災總體規劃;加大澳門自身儲水能力;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危機資訊管理系統。施政報告中還提出,在澳門半島建設新的民防和應急行動中心辦公大樓,加強統一指揮中心的軟硬體建設;構建災害綜合風險與應急能力第三方評估機制;深化防災減災人力資源開發,建設專業高效的應急救援隊伍;強化氣象部門等人員專業培訓。澳門將加快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戰略。明年政府專有雲計算中心及大數據平臺將初步建成並投入運作,憑藉雲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以及部門間更順暢的數據交換,特區在政務、交通、旅遊、醫療、安全等領域,將逐步向居民展現智慧化的成果。利用大數據建立危機資訊管理系統,推動災情資訊共用,建立統一的資訊發佈平臺;建設專業高效的應急救援隊伍,強化氣象部門等人員專業培訓等。

其實,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發展。阿里巴巴日前與本澳特區政府的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阿里則為本澳政府提供雲計算技術,相信將有助推動本澳發展成為智慧城市,有利提供以智能服務提升本地民生及遊客體驗,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醫療、智慧政府及人才培訓等。特區日前也指出,澳門特區政府是從宏觀角度構建智慧城市,在推進過程中,除了通過新科技手段來完善政務,逐步促進社會善治之外,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創新經濟發展,為青年人和中小微企創造多元機會和支持,相信將對整個澳門社會可持續和繁榮穩定發展尤為重要。把城市智慧化作為「四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從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氣象、智慧環保、智慧社區等諸多方面,全方位打造「智慧城市」。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人民防空如何適應新形勢,落實新要求,開創「智慧人防」新天地,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努力在迎接挑戰中創新變革,在把握機遇中跨越提升。

自「8•23天鴿」風災發生之後,足以講明的問題就是本澳「智慧民防」的問題跟不上社會的需求。據瞭解,「智慧民防」建設以資訊技術為先導,對技術應用、資訊支撐、人才隊伍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應「智慧民防」建設的新要求,完善相關保障機制,確保「智慧民防」建設有序推進。實現「智慧民防」有效運行,資訊支撐是其重要保障。資訊支撐來自多個方面,可簡單區分為及時資訊、基礎資訊、歷史資訊,以及自有資訊、外部資訊等等。從資訊來源保障講,要建立以空情資訊、民防基本資訊、地方社情資訊等為重點的資訊收集匯總管道,使民防與、地方在防空行動中實現資訊互通和共用。從人防自身資料庫建設來講,要以民防工程、防空襲預案、防空專業隊伍、重要經濟目標、人口疏散等為重點,建立相關資料庫系統,形成規範完善的數位化管理體系,奠定智慧化管理的資訊基礎。如:推進重要經濟目標「三維」建模,開發建設人防工程「三維」資訊平臺等。在總體規劃設計和關鍵專案建設等方面,要建立專家諮詢機制,並由專家團隊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在「智慧人防」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方面,要積極與「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進行溝通協調,召開以資訊產業局等主要成員單位為主體的專家會,及時給予政策指引和專業輔導。在具體專案開發建設中,要選取具有專業資質的企業單位參與研發,努力優化功能設計,建設精品工程。建設適應「智慧人防」需要的民防隊伍,要以民防指揮所管理中心、通信警報處等資訊化職能部門為重點,加強現有人才隊伍培養和年輕專業人才招聘工作,切實把專業保障力量建強。同時,要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提高民防系統幹部職工隊伍在資訊化管理應用方面的整體素質,深入開展以「一專多能」、「崗位AB角」等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實踐活動。對衛星導航定位、資訊中心指揮調度等重點崗位,建立關鍵崗位人才儲備制度。

推動澳門雲計算中心建設,相信將有助本澳打造成新型智慧旅遊城市,特別將會構建城市的智能交通網絡,通過水路、陸路、空路的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交通資源的智能調配。但是,智慧產業是科技含量高的產業,也是產業鏈比較緊密的產業。因此,具有團隊精神是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注重人才團隊意識的培養,是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的一個顯著特點。人才培養實行見習生制度,可提供給學生培養自己的應用能力、協調和團隊意識的機會。而把有沒有團隊精神作為物聯網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並且把它作為淘汰軟體人才的重要依據,才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的借鑒要點。在美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主要是為適應市場的需求,根據智慧城市人才需求結構,構建完整的、分層次的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根據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人才。美國擁有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要保持其技術的領先地位,需要有大量從事智慧化技術研究的人才。同時,美國擁有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設及軟體公司,也需要有大量的物聯網及智慧城市建設開發人才。美國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是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由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學校和培養機構分別承擔。美國大學的在物聯網和軟體人才培養上,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物聯網和軟體教育課程要不斷更新,以便緊跟時代的要求和企業需要。主要體現在:一是注重知識面培養,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二是注重學生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的培養;三是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四是通過在校學習和在職學習並舉辦法,注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五是堅持少講課、多自學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六是建立完善的考試評價方式和標準多樣性。在美國,學生學習能力的自我培養重於教師具體知識的傳授。大學生若要獲得學位,主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美國大學生一進入大學校門,就要自己選專業、自己選課程、自己學知識、自己掙學費,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老師上課不會細緻地講述知識和技術,而是提出問題、指明方向、考核結果。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索物聯網知識和技術。

智慧城市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才,印度政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培養和吸引高端人才,扶持、加強原有正規的理工技術學院在資訊技術及軟體產業高級人才培養方面的傳統優勢。同時還在中學、大專院校開設不同層次的電腦軟、硬體課程,形成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體系,以滿足智慧產業發展的多種需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屆政府都在稅收、股權、金融扶持、工資待遇、來去自由、創業輔導、子女教育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優惠政策,吸收了大批科技人才到班加羅爾工作或創業,主要集中在班加羅爾軟體科技園。印度政府十分重視輸送和鼓勵高素質人才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留學。印度政府以寬容和大度的姿態對待出國留學現象,並把其作為一種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管道。印度的大學生一直可以自由地到國外去求職,尤其是印度6所完全與國際接軌的理工學院的畢業生,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到國外就業。印度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印度和歐美尤其是美國之間在高技術產業方面的市場聯繫也非常密切。同時,印度政府對軟體產業實行了一系列政策優惠,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海外留學或工作人員回國開辦軟體企業及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大開「綠燈」。這些人才回國創業,促進了軟體技術在印度的快速擴展和印度軟體產業的迅速崛起,有力地推動了印度軟體技術及軟體產業與國際接軌。20世紀6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投資創建「科學人才庫」,吸引並接納海歸人才。為此,印度政府在主要發達國家都建有海外專家人才資料庫,尤其關注那些能為印度重點專案解決難題的人才。人才庫的建立,使印度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海外人才分佈,根據國家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吸引人才回流或為印度服務。這種以節日形式將國家政策品牌化,以民族群體凝聚人才的政府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國際效果。成熟的資訊產業的人力資源結構應該呈「金字塔」型,頂端是若干名高端管理技術人才,底端是一大批基礎技術人才。軟體產業三級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綜合體系,要協調發展。印度及班加羅爾就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培養高水準、實用型軟體技術人才的途徑,形成了一套國際公認的軟體人才培養模式,軟體人才形成了「金字塔」結構,特別是大量能夠編程的「軟體藍領」,使得印度的資訊企業可以形成專案經理、系統分析員、程式員這樣合理的人才結構。應鼓勵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加快對現有電腦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加強非電腦專業的資訊技術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各類軟體人才。調整招生計畫,促進產、教結合。針對各企業人才需求的缺口,適當調整部分本科、研究生的招生計畫,實行「產、學、研」合作,定向培養軟體方面的人才。

營造智慧城市建設應重視相關學科創新與發展的環境。無疑研究型大學是智慧城市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源泉,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更多學科、專業的融合與創新,隨著智慧城市建設融入的元素越來越多,大學通過營造這種獨特的環境和氛圍,能夠讓更多有宏大夢想的尋夢者、探索者,在研究型的大學裏去創新和發明,去開發和實現他們的研究成果。國外高校放寬簽證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不斷擴大對研究型大學的投入和建設,改進學校生產力,完善學校與公司、企業的夥伴關係,側重研究的戰略性和針對性的考量,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改變教育模式,積極營造一種支持創新環境和氛圍,讓更多有宏大夢想的尋夢者、探索者,在研究型的大學裏去創新和發明,去執行和實現他們的研究成果。採取了一系列穩定和有效的策略和資源,來保持在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學科科研與教育方面的領先地位。未來有緊跟時代,大力培養具有智慧城市建設廣闊視野與戰略格局的高級管理人才,始終在戰略制高點上謀劃研究人才培養問題。

值得一提就是,加大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學科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力度。例如有報導指,英國在人才教育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特別重視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的理念融入到了英國社會的各個部門和每個人的心中大力招攬人才。積極培養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一直是是英國政府企業的一個重要理念。截至2010年,英國高等院校共有180多所,在校學生200萬以上,這些院校每年接受資助達740億英鎊。在芬蘭,意識到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對本國發展的重大意義,政府也極為重視在這些領域的投入。芬蘭雖然人口很少,但擁有21所大學和30所高等技術院校以及眾多的科研機構,時刻為本國的發展提供著強勁的智力保證和人才支持。芬蘭還建立了使產學研充分融合相互帶動的研發投入體系,每年對重點研發的經濟支持就達到全國GDP的3.5%,是全球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國家之一。實現智慧城市的善治,既要建立和完善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推進智慧城市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開發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又要採取多種方式培養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可以說,統籌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企業責任、標準建設、部門協調、應急機制等流程,增強智慧城市的技術動力,構建人工智慧技術從研發到應用的完整閉環,才能更好地應對日趨多樣化的需求和挑戰。總之,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智慧城市建設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到循序漸進、井然有序。通過技術應用和城市治理兩個方面的提升,推進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和公共服務的精准化,最終讓未來城市的運轉更加智慧,並為市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在智慧城市人才需求的「光譜」裏,涉及的面非常廣,需要各種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發達國家特別重視加強與科研院所、專業機構的聯繫,注重引進、培養和儲備「智慧城市」緊缺技能人才、複合型人才,促進區域之間「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交流、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應著重智慧城市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協調合作,利用充裕的教育科研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制定和落實人才培養措施,在培養的過程中,發掘各種管道,積極創造各種條件,鼓勵人選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實踐,並選派人員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的其他城市進行參觀學習,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培養提供保障。通過政府給企業和教育部門提供引導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寬鬆環境,同時,特區政府應要通過法律手段為地區所急需的人才鋪路搭橋,讓全球最好的人才,在最合適的年齡從事最滿意的工作,發揮最大的作用,得到最高的回報。

因此,颱風「天鴿」造成澳門損失114.7億澳門元及導致多人死傷,人防的建設仍然有很大的提升機會,若將智慧城市的定位及發展方向與人防建設相結合起來,相信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思路決定出路。」對於智慧城市及民防的建設,除應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從發展環境、資源共用、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入手,推動「智慧民防」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佈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應讓更多新型類的專業人才及開放式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