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臺北2日電】港媒報導,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港澳事務辦公室將合併,不再單獨存在。學者分析,二者若合而為一,代表北京將台灣問題港澳化,明確的目標是「一國兩制」。
香港明報今天報導,中共中央和中國國務院部分機構未來將合併,其中在國務院部分,將組建新的台港澳事務辦公室,不再單獨保留台辦和港澳辦。
這項消息引起各方關注。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認為,以往也曾出現類似的消息,這次再度傳出,「可能性相當高」。
寇健文認為,北京若合併這兩個部門,原因之一是香港占中運動前後,香港在很多議題上與台灣的連動性越來越強,香港事務已進入一個新階段。
寇健文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北京需加強目前分屬於不同機構的台港事務協調性,合併為一個部門符合這樣的需求。
除了協調的需求性,寇健文分析,港澳事務屬於北京「一國兩制」政策下的地方事務,若將國台辦和港澳辦合併,將傳達北京將台灣問題地方化的宣示。
對此,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嶽也認為,北京當局若合併台辦和港澳辦將是很大的變革,代表將台灣和港澳「一體化」,「一國兩制」的目標明確。
不過,張五嶽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一國兩制」的想法與提出「一國兩制」的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有所不同。
張五嶽說,習近平的「一國兩制」應該算是「新一國兩制」,強調「井水不犯河水」,將與台灣民眾分享發展成果,也強調心靈契合。
至於有分析指中共當局若合併台辦和港澳辦,著眼點之一是有利於打擊「台獨」和「港獨」,張五嶽認為「這是很次要的問題」,二者情勢並不相同,例如有主張港獨的人士,自身都不認為港獨能成功。
在評析港媒揭露的合併消息時,張五嶽強調需要觀察,因為對北京來說,「一個是『已回歸』(香港澳門),一個是『尚未統一』(台灣),問題的性質並不不同。」而且合併對涉台和涉港澳人事牽動很大。
「但若是真的合併,意義非比尋常,主要是有向國際以及向中國大陸內外宣示的政治意涵。
台辦與港澳辦合併港區政協委員:有可能
【中央社香港2日電】外傳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台灣事務辦公室將會合併辦公,中國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李慧瓊說,這有可能,但此安排未必與「港獨」和「台獨」思潮有關。
李慧瓊是親北京的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主席,身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她正在北京準備參加全國政協會議。
香港商業電台今天在發自北京的報導中引述李慧瓊說,她從媒體中得知港澳辦和台辦合併的消息,但認為這是有可能的。
但她說,如果北京方面把兩個機構合併起來,不代表北京中央不重視港澳工作,也未必與「港獨」和「台獨」思潮有關。
她說,在「新時代」下,政府換屆時作出機構調動是正常的事。
港媒明報今天報導,部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機構將會合併,在國務院部分,將會組建新的台港澳事務辦公室,不再單獨保留台辦、港澳辦。
台輿論:大陸31項惠台措施將對臺灣人才造成磁吸作用
【中新社臺北3月2日電】國務院台辦等多個部門近日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引發臺灣各界關注。有輿論指出,31項惠台措施前所未見,開放幅度超過往年,將會對臺灣人才造成相當大的磁吸作用。
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3月2日受訪表示,大陸此次發佈的惠台措施前所未見,牽涉部門之多,幅度之廣,是「很大的吸心大法」,效果會很大。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在《中國時報》上發表《大陸開動引擎強吸臺灣人才》一文指出,31項惠台措施不僅幅度超過往年,更具單向作為的特質,有引入臺灣青年與優質人才向大陸移動的內涵,將對兩岸交流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31項惠台措施引發廣泛討論。臺灣資誠影視音產業負責人支秉鈞表示,本次開放後對臺灣創意人才在大陸影視發展上更具空間,將產生更大的效益。多位大學校長接受《聯合報》採訪時指出,大陸惠台措施的磁吸效應,對臺灣高教造成的衝擊無法估算。
《經濟日報》在題為《陸送惠台大禮臺灣怎麼接》的社論中指出,在中共十九大後僅四個月左右時間,包括國台辦在內的多個部門就整合出31條最新惠台措施,行政效率令人印象深刻。儘管有些內容早已在執行中,但當中確實仍有不少「含金量」甚高的新開放作為。文章同時提到臺灣自身經濟與薪資長期停滯不前問題。
國臺辦發言人就美參議院通過「與台灣交往法案」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針對美國會參議院通過「與台灣交往法案」,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日應詢表示,外交部已就此表明瞭我們的立場和態度。我要強調的是,美國會通過一系列涉臺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我們堅決反對。我們也要正告台灣方面,不要挾洋自重,否則只會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