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論壇昨日探討衛生局計劃調整雙非產婦婦產科服務費,發言市民多讚同調整手術費,認為在有限的公共資源下,本澳居民應享有優先服務權。但有意見憂慮分娩手術費增加8倍令外僱經濟負擔大增,希望政府推出有效措施幫助弱勢外僱群體。
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李偉成表示,本澳分娩費和鄰近地區相差太大,非本地產婦來澳分娩不斷增加,對醫護服務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等構成巨大壓力。此次費用調整充分考慮了不同的情況,按照市場標準調整分娩手術費。此次調整費用只包括產婦分娩過程中的部份手術及操作,相當一部份項目的收費並沒調整,例如化驗、影像、住院、醫療耗材等,確保孕婦低費用的產前檢查服務。他表示衛生當局會繼續完善有關措施。
婦聯副理事長、議員黃潔貞引述資料指,由2015至2017年,每年平均有3371名新生兒於仁伯爵綜合醫院出生,最近3年每年平均約有兩成八(約944人次)為非本地產婦,佔用了本澳公共資源一定比例。衛生局調整分娩手術費與市場相近,將使公立醫院的產婦向私立醫院分流,為產婦提供更多服務選擇,從而平衡公共資源,服務本地居民。她指出婦產科醫護人員不足,政府應培訓更多人員服務市民。她認為此次調升分娩費暴露政府沒有完善的調整收費政策,政府應該規劃加價機制,一併檢視各種不合理的收費。
發言的市民多讚同調整手術費。他們認為政府應按不同服務調升費用,避免以後產生爭奪資源的亂象,使公共資源得以善用。
民眾建澳聯盟副主席陳德勝憂慮分娩手術費增加8倍令外勞的經濟負擔產大增,若她們懷孕,會更多選擇墮胎甚至自行在家分娩,從而引致其他社會問題,造成社會不和諧。他希望政府推出措施幫助弱勢的外勞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