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部長: 今年起將有十七個省份開啟高考改革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6日談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時透露,從今年起還有17個省份要開啟改革進程。

陳寶生當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作如上表述。他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綜合改革中居於龍頭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穩落地,取得了成功,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了經驗。

談及改革取得的成果,陳寶生說,一是牽動了高中教學改革。上海、浙江普遍採用了「走班選課」等模式,過去那種固定班次教學的模式已經得到改變,學生自主權擴大。

二是推動了素質教育發展。這次高考改革之後,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考核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上海80%的學校建立了創新實驗室,建立了1800多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加強了素質教育方面的措施。

三是在學業水平的考評方面促進改革。過去考試的門類是固定搭配,現在是動態組合,發生了變化。

陳寶生坦言,改革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學生自主選課的空間究竟多大才合適,如果選擇的課太多,學生選擇的成本就會上升。再如,走班上課怎麼組織,對老師的工作量怎麼設定,以及學校管理、改革,都是新問題。

據介紹,目前,上海、浙江已經在試點基礎上完善了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啟動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經驗。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導這四個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組織力量研究,破解面臨的問題。

陳寶生透露,從今年起還有17個省份要開啟改革進程。「對這些省份正在進行評估,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實事求是、不湊數,條件達到了就批准啟動,條件達不到就創造條件,達到了再上。」

陳寶生指出,從目前進展情況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成功,進展健康。

陳寶生:中國學前教育規模世界最大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6日表示,「中國現在舉辦著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學前教育,2017年學前三年在園幼兒4600萬人。」

陳寶生當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作此表述。

他指出,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展最快的一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學前教育指3至6歲兒童的教學。陳寶生表示,「我們現在舉辦著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學前教育,2017年學前三年在園幼兒4600萬人,這是一個中等人口國家的概念。2017年適齡兒童的毛入園率達到79.6%,單純從毛入園率來看,達到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陳寶生也坦言,中國在幼兒教育發展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幼兒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充分反映出幼兒教育市場方面供求關係的巨大變化,人們育兒行為和觀念的巨大變化,這種挑戰是革命性的。

他以毛入園率79.6%舉例說,既要繼續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更要下大力氣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陳寶生表示,普惠性幼兒園不足,財政保障和成本分擔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保教人員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問題,都是下一步要解決的。

陳寶生:中國高校思政課變化明顯調查顯示受喜愛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6日在談及高校思政課時表示,有些學校的思政課,像春運高鐵票那樣「一票難求」。一些思政課作為慕課推上網絡,受到全社會喜愛。

這番話是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說的。陳寶生表示,下一步要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政觀,不能把思想政治課和專業課割裂開來,不能讓思政課脫離學生具體的成長環境和過程拔高起來,也不能讓思政課脫離廣大老師,特別是同思政課老師的育人過程、育人實踐孤立起來,要作為一個有機系統來對待。

具體到2018年:要出臺一項後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辦一個會,檢閱一年多來具體成果;進行一次專題輪訓,對所有思政課老師輪訓一遍;啃下像教師思政、課程思政、網絡思政這樣一批「硬骨頭」;建設一批思政課發展創新研發中心。

陳寶生:「雙一流」建設不會削弱中西部高校發展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雙一流」建設只能帶動中西部高校的發展,不會削弱。

陳寶生在答問時表示,「雙一流」建設是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這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工程。

他表示,「雙一流」建設是一項非均衡發展戰略工程,就是發揮制度優越性,集中優勢資源,培育衝刺世界水平的「國家隊」第一方陣,增強中國教育的核心競爭力,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制定了類似計劃。

陳寶生說,「雙一流」建設是開放的、動態的、持續激勵的計劃,打破此前類似計劃身份固化的弊端,給中西部高校打開了一扇發展的大門。

教育部部長談「減負」:一些培訓機構廣告是「雞湯+忽悠」

「雞湯喝得眾人醉,錯把忽悠當翡翠,不聽忠告聽忽悠,負擔增加人人愁。」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6日在北京表示,全社會都要提高教育素養,不要盲目追求成功學,一些培訓機構的廣告詞,很多都是「雞湯+忽悠」。

陳寶生當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部分。

他表示,減負不僅是教育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合作。

陳寶生:中國辦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開始形成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辦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已開始形成。

針對中國101所大學上榜「2018泰晤士亞洲大學排行榜」的問題,陳寶生說,近年來,中國高校在世界主要排名中位次整體前移,說明中國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已開始衝刺世界水平,中國辦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已開始形成。

陳寶生說,中國提高高等教育發展質量要辦四件事:一是提升培養能力。學校實際上生產的是未來,是人才,為未來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才培養能力就是學校的生產力。二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時代需要,信息化時代、全球化時代,新科技革命時代以及人工智能異軍突起,都要求對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改革、進行創新。三是要優化結構。調整優化學科結構、專業結構,讓高等教育能夠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跟著市場調,盯著未來走,優化結構。四是要改革體制機制,為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各種人才提供體制機制保證。改革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向改革要動力,是堅定不移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