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外交信使

由於頻繁進行旅行,這一特殊人群面臨的各種交通工具故障率遠高於普通人。久而久之,中國外交信使隊伍有了一則不成文的規定:新任信使上崗前都要到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去祭奠故去的同仁。

2010年年末,正值象牙海岸內亂升級之時,一架法航A330客機降落在阿比讓國際機場。走出艙門的乘客紛紛議論著與他們同機的兩名中國「大人物」。這趟班機剛停穩不久,一輛懸掛中國國旗的使館轎車直接開到舷梯旁,載著兩名西裝筆挺、紮深藍色領帶的中國人和他們緊緊抱在胸前的包裹駛出停機坪。

實際上,早在六個半小時以前,千里之外的巴黎戴高樂機場二號航站樓,這兩名中國人已先於正常登機時間五分鐘在飛機上落座。那時,在其他法國乘客眼中,不時翻閱雜誌的他們,同眾多前往非洲淘金的中國商人沒有任何區別。沒有人注意到,二人中靠近舷窗一側的一位正雙腳交叉,緊緊鉗住座椅下的一個草綠色包裹。更不會有人注意到,這件草綠色包裹的一側有一枚鑲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鉛封。

這兩名所謂的中國「大人物」,其實是負責中共中央、國務院各部委與中國252個駐外使領館之間機密文件、資料傳遞工作的專業外交信使,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辦公廳信使隊。

與死神同行的外交信使

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的描述,外交信使作為「特殊的外交人員」,其職責在於保證外交郵袋在傳遞過程中的機密和安全,在執行公務期間,享有外交豁免權。據大陸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外交信使個人最高訪問記錄為142個國家。十年間,每名信使平均對全球主要國家出訪5次以上。

「‘公費旅行’與‘國家機密’使得公眾眼中的外交官始終籠罩在邦德一般浪漫神秘的光環之下。」英國國防部前資訊安全辦公室主任弗雷德•派帕博士(Dr. Fred Piper)如此評論,「然而,這風光無限的外衣卻難掩國家利益鬥爭中那血淋淋的氣息。」

擔任外交信使13年之久的前駐芝加哥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謝君楨則用「辛苦、緊張、危險」三個詞對這份工作做了概括。他回憶說:「擔任信使期間,我每年出差200 多天,不分晝夜飛往世界各地。」

與普通的公務出差不同的是,外交信使和郵遞員一樣,根據任務需要,一次旅行,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依次向每一家中國駐外使領館投遞並收集機要資訊。

「出一次國,走幾十個國家,一天兩個航班,兩天跨越半個地球,對信使而言是家常便飯。」謝君楨說。因此,中國外交信使均持有兩本護照,交替使用。同時,信使所持外交護照的頁數是普通護照的兩倍以上。於是,收集圖章也就成為一些信使的愛好。

出訪過112個國家的劉治琳曾經從北京出發接連飛往歐洲、非洲與美洲,最大室外溫差達65攝氏度。時差與溫差對外交信使的身體是極大的考驗。「一次出差要預備四個季節的服裝。」

由於頻繁進行旅行,這一特殊人群面臨的各種交通工具故障率遠高於普通人。自1958年至1963年,共有6名中國外交信使在蘇聯執行公務期間墜機身亡。久而久之,中國外交信使隊伍有了一則不成文的規定:新任信使上崗前都要到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去祭奠故去的同仁。

面對高風險的職業,一位俄羅斯前外交信使曾這樣回憶道:「當我帶著外交郵袋踏上飛機的那一刻起,死神便於我同行。」

「外交郵袋可以裝下整個世界」

雖然包括《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在內的6條國際公約共同規定了外交信使及外交郵袋不受侵犯的崇高國際法律地位,但針對外交信使的「意外」事件頻頻發生。「中國信使在出差途中發生過一些嚴重事件,有的遭遇尋釁,有的陷入騙局,有的被偷盜,還有的差點被綁架,」謝君楨副總領事一語道破天機,「我們隨身攜帶國家機密檔,只要沒到使館,腦子裏始終繃著一根弦。」

當面對生死考驗時,外交信使首先考慮的是外交郵袋的安全,因為郵袋中的高度敏感資訊關乎國家利益。按照美國國務院規定:外交郵袋內容可能涉及絕密及敏感等級的公務資訊;在一定長度以內的公務資訊,駐外使領館不得以網路、郵政等可能的非外交途徑傳遞,必須通過專業外交信使攜帶以目的國認可方式進行主權標記後的外交郵袋傳遞。

另據美國蓋爾集團(Gale Group)「解密文件參考系統」(簡稱DDRS系統),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委員會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等機構提交的多份報告指出,包括蘇聯/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等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期間,主要依賴人工遞送外交郵袋的方式,在政府與駐外機構間傳遞包括政府決策檔、國書、地區安全形勢評估、地區商業情報評估、重要人物出訪日程和特殊任務報告等具有較高價值的公務資訊。報告也指出,通過針對外交郵袋的截獲行動提高美國情報收集能力的可能性。

不過,外交郵袋並非只能遞送機密資訊。依照國際公約,外交郵袋指密封的、附有可資識別的外部標記、用以裝載外交公文與公務用品的容器。1918年,由於德國海關曾「不小心」將俄國運送外交檔的木箱摔碎,導致俄國在德國境內的反政府計畫流產後,俄羅斯開始啟用大紅色帆布袋作為制式外交郵袋。隨後,各國開始紛紛效仿。

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成立外交信使隊以來,一直使用草綠色外交郵袋攜帶檔。郵袋分為大、小兩種型號,正面均有中英文標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郵袋」字樣。使用時,外交郵袋須用尼龍繩子系好,同時加鑄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鉛封。

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國際社會對「公務用品」有著更為寬容的定義,各國對「袋」狀結構也有了不同的定義。美國國務院規定其外交信使的職責不僅是攜帶裝載公文的外交郵袋,更主要的是負責保管和運送大量裝載著公務必需品、機器設備,甚至建築材料的外交郵袋。

弗雷德•派帕博士向本刊介紹,隨著國際法律對外交郵袋的保護不斷完善,截獲外交郵袋的外交風險越來越大。竊聽與反竊聽成為國際外交資訊收集的主流發展方向。為此,各國駐外機構的「公務用品」更加依賴國內供應,進而也使得利用各種載體作為外交郵袋的事例日益普遍。

英國作為國際外交歷史悠久的舞臺,其海關對「外交郵袋」的變化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英國海關曾向媒體披露神秘莫測的外交郵袋,「小到圖釘,大到活人,外交郵袋可以裝下整個世界。」

通過外交郵袋方式偷運活人也並非危言聳聽。羅馬海關曾於1964年在一個埃及外交郵件用集裝箱內發現一名以色列男子。該男子曾效力於埃及軍事情報部門,叛變被抓後,埃及反情報機關試圖用這種方式將其運往開羅處決。而1984年6月,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摩薩德(Mossad)則以同樣的方式成功幫助尼日利亞前政府首腦流亡英國。

根據英國外交部解密文件案,長期以來,西方社會默許駐在交通落後、物資匾乏、戰亂地區的外交機構,均可將醫療用品、服裝鞋帽、個人信件等視作「公務用品」通過外交郵袋運送。通過這一準則,二戰時期邱吉爾首相大量消費的古巴雪茄煙源源不斷地從紐約運往英國。西方駐中東國家使館也可以向一些禁酒國家轉運酒精產品。

同樣,駐華使領館的大部分敏感設備也是依靠這一準則進入中國的,這其中包括汽車、電腦、電話以及目前部分使領館正在使用的空氣品質監測儀器。

外交信使行動準則

弗雷德•派帕博士認為,由於外交郵袋中包含著大量潛在的高度敏感資訊,外交郵袋對於目的國或第三方國家而言往往具有極高的情報價值,所以保護己方外交郵袋與獲取對方外交郵袋是各國高度重視的工作。

外交信使楊岸信向本刊記者透露:「外交信使的特殊權力是具有明確主權標示的外交郵袋賦予的。」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會受到侵害的只有外交郵袋。所以,在阿比讓國際機場上演的頗為「風光」的接機儀式,對楊岸信而言,卻並非「好事」:「咱們的信使通常搭乘商業航班,走‘綠色通道’(外交通道)出關。只有在突發情況下,才會從停機坪直接出場。」

在弗雷德•派帕博士看來,近十年來,隨著國力激增,中國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國際公約的制定及締約過程,為本國外交權益提供了良好的國際法環境。中國政府正力圖通過完善國際及國家法律、規範合理安排信使工作以及加強人員選拔及培訓工作等三個途徑保障外交信使及外交郵袋在國際社會中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據楊岸信介紹,中國外交信使的工作流程嚴格按照國際法有關規定操作,例如,中國政府每年通過各駐外使領館照會各國外交部門中國外交信使名單。外交信使過關時,主動出示外交護照及外交信使證。外交護照上注明其信使身份,《信使證》上,須由專人填寫外交郵袋數量及編號。此外,中國還參照蘇俄建立了外交信使的行動準則:一個信使行動組的標準配置為兩人,組員相互監督。以北京為中心,採取多組先後實施長距離巡遊的遞送模式。

在「PA72楊水長」叛逃事件中,這一外交信使配置模式的特點被充分地反映出來。

1985年11月25日,中國外交信使楊水長利用同行信使何存峰如廁時機,攜帶外交郵袋向泛美航空公司PA72次航班機長尤金•特納申請政治避難。隨後,機長以故障為由改降芝加哥奧哈利國際機場,並將楊水長及兩個外交郵袋藏匿於客機「安全屋」內。

隨後美方機長、移民局及國務院官員,通過一位同機的中國旅客作為翻譯,輪番同何存峰進行交涉。10小時後,何存峰才再次見到兩個外交郵袋,並得以通知中國駐美使領館人員。何存峰回國後,因「恪盡職守、忠於使命」獲得外交部嘉獎,記大功一次,並上調兩級工資。同時其事蹟被多個外交系統媒體轉載。

在弗雷德•派帕博士看來,對於80年代的美國情治系統而言,10小時的時間足以拆封外交郵袋,並做到完好無損的復原。「楊水長」事件中,消失10小時的絕密外交郵袋是否被拆閱至今不為人知。

根據蘇聯克格勃特工奧列格•戈爾季耶夫斯基的回憶錄,蘇聯的反間諜人員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掌握了成熟的甄別開封外交郵袋的間諜與反間諜技術,其中包括檔中紙張的特殊折疊方式,郵件袋上巧妙編紮的繩結,集裝箱中擺放物品的特定次序等手段。以至於冷戰最後20年間,西方信使的外交郵袋一旦丟失,就立即啟動「徹底銷毀」的應急預案。

不同於中國外交信使的運作模式,西方多以1人為信使行動的基本單位,以多基站輻射的方式完成全球的信使工作。希望通過每一名信使在有限的範圍內做單程出國訪問,減少工作量,降低運行成本。這其中以英國的女王信使和美國國務院外交信使最具代表性。

據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招聘資訊,美國常年在泰國曼谷、塞內加爾達喀爾、德國法蘭克福、巴林麥納麥、佛羅裏達邁阿密、南非比勒陀利亞、巴西聖保羅、韓國首爾和華盛頓特區等9個常駐信使站維持約200人的外交信使隊伍。每名外交信使的起薪為每年38,394美元到56,383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23,8043元到34,9575元之間),此外還可享受免稅的海外住房津貼和資格教育津貼。

但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外交信使,都遵循著同樣一條文件處理原則:當外交郵袋有可能超出己方控制範圍時,外交信使可提前通過銷毀檔的方式,防止資訊洩露的可能性。根據謝君楨、劉治琳、李世濱等信使的回憶,在多次空難危機中,中國外交信使以水浸、粉碎甚至放入口中嚼爛等手段銷毀過大量外交郵件。

外交信使甄選標準高於宇航員

英國女王曾將英國外交信使隊伍——女王信使(Queen’s Messenger)喻為「國家機密的第一捍衛者」。弗雷德•派帕博士表示:「負責傳遞國家機密的專業人才,本身就是一組神秘莫測的密碼。」

各國能夠承擔這項殊榮的「特殊外交人員」需要通過極為嚴苛的甄選和鍛煉。政治審查是每個國家在挑選外交信使時的第一步。前蘇聯克格勃,即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是負責俄羅斯聯邦外交部信使候選人的政治資質甄選及人員培訓的唯一機構。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曾對外宣稱,俄羅斯外交信使甄選標準比選拔宇航員還高。

美國國務院外交信使則需要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接受三次不同級別的背景調查。初審以所有20歲至60歲的申請者所提交的材料為基礎,進行資質審查。培訓期間,還會對候選人進行道德考察。最終任命儀式前,還將由國務院組織候選人安全資質審查。這項審查包括工作經驗、教育背景、社會獎勵、培訓經歷、人生規劃以及家庭背景等多項指標。而英國的女王信使則要求必須是退役軍官。

中國第一批外交信使全部出自野戰軍系統,年齡不超過30歲。嚴格的政治審查淘汰了大批「歷史不清白」的候選人。剩下的申請者則被送往部隊或地方院校進行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外語集訓,之後便走上了外交信使的崗位。

良好的教育背景與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是各國外交信使甄選中必不可少的要求,而掌握至少一門通用外語則是對信使申請人的基本要求。美國200名外交信使中絕大多數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中國自1960年起,逐漸開始了對外交官的學歷教育。中國著名攝影家關宗山在那一年經山東省電影製片廠推薦參加了外交部的英語考試。隨後,關宗山進入外交學院青年幹部英語班接受了三年的語言培訓。1963年,他開始了長達17年的外交信使工作,一直做到副隊長。

美國國務院外交信使申請者必須具備三年的普通工作經驗,一年的外交專業從業經驗。而中國的外交信使隊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停止了對外招聘的做法,轉為在系統內部選拔信使。

此外,各國外交信使選拔標準都在向軍事化發展。除英國有明確規定外,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外交信使也大多是軍人出身,除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外,還掌握基本軍事技能。俄羅斯對信使候選人的射擊與格鬥項目定立了明確的指標。關宗山考入外交部那年起,中國也開始以空軍飛行員標準對信使候選人進行嚴格體檢。

除必要的學歷教育外,各國還對信使候選人進行全面的專業培訓。美國國務院外交信使候選人需要通過12周到14周的培訓課程,課程包括自選一門外語科目,必修國際法、地理、國家概況以及歷史等科目。雖然中國外交部未對外公佈信使候選人的具體培訓安排,但自1950年代第一批外交信使至今,大多數信使均參加過外交學院兩年制機要班或高級外交官培訓班等課程。

目前,基於二進位現代演算法衍生的高科技保密手段不斷發展,使得現有技術很難在時效範圍內大規模破譯出有價值資訊。雖然一些篇幅較長、時效性較高的資訊更偏向於互聯網加密管道遞送,但外交信使制度仍然是當今各國認可的安全可靠的外交機要資訊傳遞途徑。

(李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