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不補,秋天吃苦

到了夏天,就有可能出現營養物質補充少、消耗多的情況,可選用一些益氣、生津的滋補中藥朲進行夏令進補。

在很多人眼裡,進補只在冬令。其實不然,冬令進補、冬病夏治都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相生相剋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方法。冬病夏治,夏令調補則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

在我們江南地帶,夏季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證。多汗、胃口不好納食少、晝長夜短睡眠不足,是夏季最常見的症候群,其實夏季是四季中能量消耗最多的時節,百姓常說的苦夏難熬也就是這個意思。

正因酷夏有濕,脾肺氣虛,或氣陰兩虛,正氣較弱,無力抵禦暑熱的侵襲。中醫以益氣健脾、怡情養心為要點。夏天由於日長夜短,睡眠休息時間相對減少,再加上天氣炎熱出汗多,體力消耗比其他季節要大。同時消化功能有所降低,進食減少,所以一般到了夏天就出現了補充進人體的營養物質少、消耗的營養物質多的情況。所以夏令進補可選用一些益氣、生津滋補中藥,如西洋參、石斛、百合、太子參等。在夏季不宜用過於溫熱、滋膩的滋補品。

膏方,又稱為膏劑,以其劑型為名,並不是僅滋補而言。它是在大型複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確立不同處方,經濃煎後摻入某些輔料而製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只要儲存適宜,四季皆可用。

在各種進補的方式中,「清補」是當今一種好選擇。在臨床中,不管患者什麼狀況,辨證施藥是關鍵。首先應調理身體內環境,只有內環境適宜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補養。如今不少人平時飲食肥甘厚味又少動,脾胃困濕,蛋白質攝入嚴重過量,給腸胃造成嚴重負擔,不僅沒有達到進補的目的,甚至適得其反。「清補」是當今四季調理的合理選擇,尤其夏天。清補膏方尤其適合江南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