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去神秘化 中共高層政治生活漸公開

北戴河,西元前215年,一支浩浩蕩蕩的人馬,簇擁著秦始皇來到這裏祭海、求仙。此後,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來此觀海並留下不朽詩篇。如今,北戴河與美國的大衛營、俄羅斯的索契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夏都」——國家領導人度假勝地。

隨著8月中旬北京的天氣漸漸涼爽,北戴河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8月15日,習近平、李克強、韓正、劉鶴等中共高層悉數亮相,標誌著今年的北戴河暑期休假正式結束。

根據慣例,每年夏天,中共高層習慣到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消暑度假。歷史上因為「中央暑期辦公」制度的存在,北戴河一度顯得神秘而特殊。它絕少見諸於官方媒體,卻曾在中共政治運行中扮演著某種重要角色,一度甚至不可或缺或難以取代,堪稱中國政治的「晴雨錶」。直至今天,海外仍習慣稱之為「北戴河會議」。

其實,對於這一說法,中國官方媒體曾經對專門刊文闢謠。2015年,在坊間熱議「北戴河會議」之時,新華社旗下媒體突然刊文「北戴河無會」,稱中央暑期辦公制度早已告別歷史舞臺,「隨著中國政治逐漸走向透明化、常規化,北戴河已經不需要那麼神秘,其政治色彩逐步淡化,回歸其北方稀缺的療養勝地本來面目。」

官媒如此直白地談論「北戴河會議」,被認為是有意借此淡化密室政治的固有影響,剝離籠罩其間的神秘感。此後一兩年,「北戴河會議」有輿論場中走向平靜,流言漸少。而本港媒體今年刊發的文章,已經通篇用「休假」、「休假式會議」來取代「北戴河會議」字眼,間接降低過往的政治色彩。

官媒細節釋放玄機

雖然中共高層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在2003年就劃上句號,但這依然不影響研究中國政治的觀察家們對北戴河的關注。而近期有關今年北戴河的種種細節,也經由中共官媒釋放出諸多重要資訊。

8月4日,中國官方新華社稱,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之托,中組部長陳希在北戴河看望慰問62位特邀休假專家,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亦露面參會。這是北戴河暑期休假啟幕的唯一官方信號。

8月8日,新華社又刊發《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優秀專家代表北戴河休假側記》,稱中共高層於本月3日至8日邀請62名科學研究專家到北戴河度假,專業涵蓋載入航太、青藏鐵路、高分衛星、積體電路、生物醫藥、食品安全、農業技術等,與核心技術相關、與民生福祉相連。

《人民日報》更罕見提到了6天北戴河休假安排。特別指出的是,中共高層與這62位參加休假的專家舉行座談會。《人民日報》透露,座談會上,中央領導向專家瞭解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的意見建議。休假期間,下午、晚上基本不安排活動,專家可以去海裏游泳、到海邊散步,甚至就待在賓館裏休息。

文章最後還透露,由於中國的核心技術受限,此次北戴河休假氛圍有些不同,並用「有些嚴肅緊張,畢竟面臨的形勢緊迫」來形容。

此外,新華社還報導,8月8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赴華正式訪問的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Espinosa),地點就是北戴河。這也是自8月1日一周以來,首位公開亮相的中共政治局常委。

不僅如此,8月13日,中國人大網還披露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北戴河暑期休假期間的消息。報導顯示,他於8月10日到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北戴河管理部視察。

北戴河管理部,又名河碧螺湖賓館、北戴河休養院,是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中心下設單位。

而在此前北戴河暑期休假期間,鮮有這樣的報導。有研究中國政治的觀察人士向《鳳凰週刊》記者證實,以往北戴河會議期間,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並沒有視察北戴河管理部的慣例,此次栗戰書視察部門實屬罕見。

據報導,栗戰書在北戴河管理部先後視察了綜合樓、總服務台、秘書局暑期機要保密室、機關休假人員就餐餐廳、庭院環境、海濱浴場等,看望了休假的常委會委員、機關幹部職工。

其中,報導中提到的「秘書局暑期機要保密室」引發外界關注。據視察人士分析,該機構應該設計負責北戴河會議期間保密工作的督促檢查和保密事務工作。

報導還說,栗戰書充分肯定了全國人大機關暑期休假服務保障工作,強調機關各行政後勤單位要不斷提高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為機關提供安全、優質、高校的服務保障。

分析指出,上述報導說明栗戰書對於該管理部在北戴河會議期間所做的「保密」、「安保」等方面的工作給予肯定。

此前曾有本港媒體稱,今年北戴河安保工作比過去更嚴。秦皇島公安局也曾事先發出通告,從7月14日至8月19日,北戴河區在機動車尾號常態限行寄出上實行雙休日單雙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還將對進入北戴河區的車輛作限行。

不過,栗戰書考察的北戴河管理部,只是保障人大機關的後勤工作,而中共領導人的安全保障應該是由中央警衛局負責。

前述觀察人士認為,對於今次北戴河休假來說,無論是栗戰書所視察的北戴河管理部的公開化,還是李克強在北戴河接見外賓,均意味著中共高層北戴河休假在中國政治生活中將公開化,以往的神秘色彩逐步淡化。

曾經的「中國政治風向標」

北戴河位於河北省東部的渤海海濱,距山海關不遠,清朝末年就是外國人的避拷聖地,因此建有很多濱海別墅。中共建政後,中組部在北戴河選擇了風景最好的西山,對原有別墅進行接收或購買,組建了療養院安置傷殘將士。接著,全國工會系統也效仿蘇聯的做法,開始組織勞模到北戴河休養。

1949年6月,朱德總司令來到北戴河,成為第一個在此療養的中共領導人。他非常喜歡這片海和山,後來幾乎每年都來。1952年,中組部療養院移交給中央辦公廳,改名為中直機關療養院,規定中直機關的幹部一年有一周去北戴河休養的假期。

1953年秋,中共中央決定每年夏季在北戴河辦公,中央暑期辦公制度正式形成。中共中央確定在北戴河夏季辦公,實際帶有半休養半工作性質。同年冬,中共中央辦公廳決定籌速中共中央辦公廳鐙衛局北戴河管理處,為中央暑期在北戴河辦公服務。

為此,中央在西山新建了房屋、道路和水塔,又對新老房屋進行了編號,新蓋的1號樓是毛澤東居住,周恩來住的德國牧師樓是27號樓,鄧小平住的老房子是16號樓。這標誌著中央暑期辦公制度的形成。1960年,這裏又給毛澤東修建了95號樓。

在中共歷史上,很多歷史性決策都是在北戴河作出的。比如,毛澤東時期的1953年到1965年,夏季的中央重要會議,幾乎都在這裏召開,「新華社北戴河電」這樣的字眼頻頻出現在報端,中共的一些重大決策也不斷從北戴河誕生。

有一種觀點認為,「北敝河會議」,事實上體現的是在中共一黨內部,集中精英對重要議題進行充分討論,最終不同看法間實現趨同一致,取得共識的協商過程。同西方一樣,它也是中共政策得到支持、執行的工具,尤其是對於危機管理和重大國事,可免於漫長程式的消耗。

而中共領導人近年來在北戴河亮相,大致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最為常見,就是代表中共中央肴望受邀到北敝河度假的專家。比如,2013

年之後歷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皆會在8月初現身北戴河,看望參加縣期休假活動的專家。

新華社報導顯示,習近平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期間,也曾在北戴河至少有兩次公開活動,分別在2010年和2012年惡期,他兩次在這裏接見休假的優秀專家和基層一線人才。

在過去近20年中,中共最高領導人現身北敝河務望專家的情形只有一次。那是2001年8月7日,吋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和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以及時任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國務院副總理李鼠清等,在北戴河集體會見部分國防科技專家和社會科學專家,並同他們進行了座談。

座談會由朱鎔基主持,時任中共中央商層丁關根、李鐵映、吳邦國、張萬年、溫家寶、曾慶紅、王忠禹、宋健,以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見,並出席了座談會。這是中共髙層在北戴河集體活動的唯一一次公開報導。

第二種,便是會見特定人物。歷史上,中共領導人多有在北戴河會見來訪者的公務活動。

以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為例,1984年8月16日,鄧小平在北戴河接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物理學家丁策中;1985年7月21日,鄧小平在北敝河會見了日本參議院院長木村睦男;1986年8月5日,正在北戴河休養的鄧小平會見了日本自民黨最高顧問二階堂進等等。

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除上述集體活動外,也曾在北戴河會見特定人士。2000年8月5日,江澤民在北戴河會見了6位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土•,其中5位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丁策中等人。

同年8月15日,江澤民還在北戴河接受了美國記者華萊士(Wallace)的訪問。華萊士在訪問中提問尖銳,但報導最後被認為是「中國對外宣傳的一大突破」,也被視為中國外宣的「成功案例」。

根據新華社等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統計,胡錦濤任總書記期間,在北戴河有一次公開露面。2005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8月4日,胡錦濤在北戴河專程看望在這裏避暑的開國上將呂正操。這也是官方報導的胡錦濤在北戴河唯一一次公開露面。

作為現任中共總書記,自2012年以來,習近平還未在北敝河有過公開亮相。

中國總理層面,除集體活動外,則更是鮮有在北戴河公開露面的情形。此番李克強在北戴河會見聯合國大會主席,從既有資料來看,是李克強任總理以來,在公開報導中首次於北戴河進行公務活動。

仍備受關注

在人們心目中,北戴河的神秘體現在很多地方。比如,外界搞不淸眾多中央機關的療養院是怎麼分佈的,更加好奇領導人住在哪里、如何度假。

據一位曾在中央領導人身邊工作過的老同志介紹,黨、政、軍、人大和政協這五套班子的療養院分佈約定俗成,沿著海灘,「西中直機關、東國務院」,軍委原先在西邊有療養院,後來又在東邊的金山嘴修建了一處,人大和政協的療養院則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也在東邊。

而領導人的療養院集中在西山。毛澤東喜歡平房,為他修建的95號樓就是一座有高臺階和高空間的平房。後來,鄧小平也在此處居住過。設初毛澤東居住過的1號樓也是平房,其他領導人通常住的都是兩層小別墅。據一名中共前領導人子女回憶,這些小別墅「按照級別和家庭人口多少分配。級別愈高的人,被安排在更靠近海邊的地方住」。

大部分職級較低的官員,則可以攜帶家眷住進北戴河各機構所屬的幹部培訓中心。「高級官員的別墅都相隔很近,他們可以在散步期間互相問候。但是所有人都處於重重保衛之中,不是誰都能隨便見到現任領導人的」,一位在北戴河休假的機關幹部說。

因為「文革」,中央暑期辦公制度曾一度廢止。「夏都」被再度啟用,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有意思的是,鄧小平做出這個決定,是迫切希望通過旅遊業掙外匯。

1979年2月4日,《人民日報》曾在顯要位置刊發了一條消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北戴河休養區撥給旅遊部門接待外賓使用」。當時除了毛澤東生前居住的「95號樓」,其他所有療養院都交了出去,分別組建為東山賓館、西山賓館和中海灘賓館。從此,北戴河神秘的中央箸期辦公地向普通百姓敞開了大門,中外遊客都可以住進原先領導人注的樓裏了。

至1984年,得到「平反”的老幹部越來越多,他們在「文革」中歷經磨難,身體大多垮了,急需休養場所。在此情況下,北戴河的一些療養院陸續還給了中央各個單位。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恢復中央暑期辦公制度。

此一階段,「夏都」最為海內外關注的,是在每次中共的全國代表大會之前,都會在此召開醞釀會議。比如,1987年暑期,中央領導、中央書記處成員和中央政治局部分委員,在北戴河對十三大報告進行了討論修改;1997年暑期,十五大準備工作也在北戴河進行,文件起草班子在這裏匯總各方面建議,進行反復推敲。

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老百姓開始和中共高層領導人共用這片避暑勝地,也留下了不少佳話。據說,有一年,一位政治局常委只帶了兩名工作人員,悄然走進一家小餐館吃飯,被老闆認了出來。但這位領導笑了笑,示意老闆不要驚動大家。最後,他和普通客人一樣吃完飯、結了賬,散步離去。

2003年7月,因為大規模爆發的SARS疫情和乾旱、洪澇等天災,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下令取消暑期辦公制度,北戴河的「夏都」功能又一次中止了。

雖然中央暑期辦公制度取消了,但領導人在此休養的慣例並沒有改變。特別是改  革開放40年來,中國政治環境已今非昔比,「休假」二字早已回歸正常語境,公眾假期也日益制度化和正常化。但長期以來,這一制度對大部分高級官員來說,只是一項「紙上權利」。

「上級領導如果不休假,下屬根本不敢請假」,一位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官員告訴記者,在社會長期形成的思維意識裏,那些加班加點、不計得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老黃牛」才是學習的楷模。「將領導幹部的休假規定落到實處,是建立法治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完善權力運行機制的具體實踐」,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徐華發表文章認為。

自2003年取消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官方均在有意無意的釋放淡化北戴河政治色彩的信號,但取消集中辦公,不代表中共高層不再到北戴河去,作為休養場所與避暑勝地,北戴河仍然是夏季中國政治上最受關注的地方之一。

人們普遍相信,不管是真正在北戴河舉行正式會議,還是一群中共現任及卸任高級幹部到北戴河海邊戲水避暑、閒話漫談,仍常成為中共每年下半年政策走向的風向標。因此,當這些頂層政治精英聚集在北戴河,不免成為外界一窺中共政情的管道之一

(張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