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文化 促進祖國統一

文化交流作為兩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韌性始終在兩岸間發揮著粘合劑與穩定劑的作用。大陸全面推動落實「兩岸一家親」,文化交流更成為重要的途徑與抓手。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歷史使命與共同責任。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飽含著華夏先哲的無窮智慧,記載著炎黃子孫的輝煌業績。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讓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中華文化作為維繫兩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紐帶和共同的精神家園,彙聚了促進兩岸關係緊密聯繫和曲折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主要表現為巨大凝聚力、獨特親合力、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和無比的感召力等基礎性作用。因此,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歷史使命與共同責任。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在綜合國力的較通;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也重視本國傳統文化和民族軟實力的開發。因此,在兩岸關係的實踐中,展開弘揚中華文化的普及和新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

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明顯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責任。大力發展和弘揚中華文化,是尊重中國5000年文明歷史的表現,也將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

2018年2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台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對台工作面臨風險挑戰。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積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儘管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既有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和協商談判機制被迫中斷,兩岸關係受到嚴重衝擊。但我們還是要堅信,無論台海局勢如何激蕩,連接兩岸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斷不了的,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自信。當前,亟待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瞭解,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讓更多臺灣民眾瞭解祖國大陸、瞭解「一國兩制」的本質內涵。

深化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

30年來,儘管兩岸政治風雲起伏跌宕,但文化交流作為兩岸交流大潮中的主流之一,以其特有的柔韌性始終在兩岸間發揮著粘合劑與穩定劑的作用。大陸全面推動落實「兩岸一家親」,文化交流更成為重要的途徑與抓手。

首先,追求國家統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體系與思想精髄,更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統一並非一般的政治選擇和一時的政治訴求,而是在華夏歷史長河的積澱中形成的一種強烈的歷史意識,是牢牢植根于中華5000年沃土之中的民族情感,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基本社會理念和普遍的價值觀。千百年來的中華歷史,就是不斷追求「統一」的政治實踐,同時也不斷印證著「統一」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中共十九大報告將「推進現代化建設、祖國完全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三大歷史任務,明確指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的過程,同時也是引領兩岸關係推進國家統一的過程,推進統一已是正在進行時。

其二,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鑒因和精神紐帶,在兩岸關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海峽兩岸同文同種、根葉相連,縱然歷經滄海變遷,但中華元素始終是兩岸歷史文化的共同基因,這是兩岸社會關係中最牢不可破、最天然也是最厚重的連接。文化在兩岸關係中發揮緩衝與穩定的作用,兩岸開放交流30年來,陷入緊張與對峙的時候,通常文化交流作為兩岸關係是最柔軟最感性也最平和的部分,為兩岸創造出一個相對平和的緩衝地帶,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共同的文化淵源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與情感的最佳營養素。中華文化仍是兩岸共有的精神家園與資產,也正是有這樣的堅守與熱愛,成為我們今天努力追求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人文基礎。

其三,「兩岸一家親」蘊涵了中華傳統「和合」的文化價值觀。「和合」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價值與精髄,「和」所包含的「和平、和諧、祥和」與「合」所包含的「合作、融合、結合」都在「兩岸一家親」的論述中得以充分體現。兩岸同胞,從根源上是「同文同種」「血脈相連」「骨肉天親」;在中華歷史的過程中「休戚與共」,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在走向未來的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更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在精神層面有共同的中華文化傳統,「厚植兩岸的精神紐帶,促進心靈契合,增加中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其中特別指出了文化與精神層面的交流與融合,追求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高水準高層次的統一。

其四、兩岸文化交流任重道遠。兩岸文化交流應該立足強化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致力於增強兩岸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培育新動力。兩岸應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合力把中華文化的優秀元素和正能量向世界推廣,讓中華文化為人類的進步貢獻更為寶貴的經驗、智慧與美。

以中華文化破解「文化台獨」

蔡英文上臺後,延續了「台獨」分裂勢力的「台獨政治路線」(堅持「台獨」立場、主張「一邊一國」)、「台獨經濟路線」(經濟上「遠中脫中」與推動「新南向」)與「台獨文化路線」(推動「文化台獨」活動與建構「台獨」史觀)。因此,當下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統「獨」矛盾,是「台獨」與「反‘獨’促統」的矛盾。在文化領域則是,堅持中華民族史觀、弘揚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民族意識與蔡當局推行「台獨」史觀、大搞「去中華化」的「文化台獨」的矛盾與鬥爭。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是一個整體,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與目標。中華文化在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與實現民族復興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中華文化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對於凝聚和團結歷代各族人民起著非常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我們只有堅持弘揚中華文化,揭露蔡英文當局的「文化台獨」本質,用中華民族意識融解「臺灣主體意識」,確認中華文化是臺灣的主體文化、臺灣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認知,匡正錯誤的「台獨文化史觀」,才能逐步有效遏制「文化台獨」的蔓延與影響,避免中華文化被「台獨」分裂勢力所踐路與蹂躪。

海峽兩岸的巨大歷史社會變遷與臺灣島內的政治發展,島內出現了嚴重的「台獨」分離主義意識,並已形成強大的「台獨」政治陣營。繼李登輝與陳水扁之後,目前蔡英文當局更是變本加厲,依靠手中掌握的權力與資源,一方面大力推動「去中」「遠中」「脫中」「離中」「反中」與「抗中」的政治分離政策,企圖「解構中國」,完成體制上的「臺灣國家建構」;另一方面,從歷史、文化、教育、語言等方面大力推動「文化台獨」政策,企圖完成心理、精神與文化上的「臺灣國家認知建構」。因此,「文化台獨」就是從歷史、文化、教育、意識形態、象徵、符號、標識等多方面,推動「去中國化」「去中華化」及塑造「臺灣國家化」的歷史、文化、教育、觀念意識等一套「台獨」政策舉措。

然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5000年的燦爛文明,豈是蔡英文等「台獨」分裂勢力推動的「文化台獨」舉措所能徹底改變的。即使日本殖民統治臺灣51年,大力推行「日本文化」甚至「皇民化」,遏制與打壓中華文化,也未能改變臺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屬性與中華文化主體性。今日臺灣,不論南北,不論何種族群,基本的或主要的民間信仰與風俗習慣等等,都是中國的,都是中華文化的貫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全島媽祖信眾就超過1600萬人,占了臺灣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即使許多綠營人士甚至「台獨」人士,他們的文化信仰也是中國的,是中華文化,家裏牆上貼的是中國字畫,講的是中華文化古典。只因他們的政治價值與政治立場的改變,或因對大陸政治的反感,心靈被扭曲,從政治認同的改變發展到對中華文化認同的變化,但卻無法改變他們的中華文化基因。

(何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