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涯規劃是青年融入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王希富

為幫助青年更好把握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機遇,特區政府舉辦「奮鬥青春、放飛夢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行政長官崔世安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展望未來,青年人的發展需要粵港澳大灣區的平臺機遇,大灣區建設亦需要青年人的傳承接力;青年人既要把握好大灣區發展的紅利,也要承擔起大灣區建設的使命。

主題為「大灣區建設下的青年發展新機遇」的論壇,逾一千四百名本澳及大灣區城市的政府代表、青年代表及其他嘉賓出席。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中聯辦主任鄭曉松、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廣東省副省長張光軍,香港特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及肇慶等地的政府領導,以及五位主旨演講嘉賓,共同為論壇主持啟動儀式。

崔世安致詞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明年將迎來國家成立七十周年和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在這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把握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契機,舉辦「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共謀「大灣區建設下的青年發展新機遇」,支持助力青年人在大灣區中「奮鬥青春、放飛夢想」。

崔世安指出,大灣區建設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粵港澳合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為粵港澳三地、特別是為廣大青年朋友,帶來了承前啟後的發展機會。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

青年作為未來的主人翁、發展的生力軍,是大灣區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家要全力以赴,為大灣區青年的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正如青年論壇的舉行,就是為大灣區青年增進友誼、凝聚智慧、共同發展,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張光軍對大灣區青年代表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發揮自身所長,提出務實可操作的政策建議,共同為大灣區建設出謀劃策,貢獻聰明才智;二是要共同參與,推動大灣區青少年交流活動縱深發展,並繼續策劃組織更多品牌項目,使更多青少年參與到大灣區建設中;三是要付諸行動,掀起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熱潮,政府也將積極推動建設更多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大的平臺、更好的條件、更優的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表示,透過是次大灣區青年論壇,可研討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和機遇,也可促進大灣區內的青年交流。香港致力推動青年發展的工作,幫助青年抓緊大灣區的機遇,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提升有關支持,並與大灣區各市,以及更多團體和企業加強合作。誠意歡迎大灣區各市青年到香港,看看香港的發展,共同探討更深入的合作。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出席論壇是也強調,廣東省為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在南沙、前海、橫琴建設了八百六十多個孵化器和雙創平臺,上月已經開通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即將開通的港珠澳大橋,將大大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水準,會大大帶動大灣區西部的一些城市發展,使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對港澳居民普遍關心的在內地居住、工作、生活所涉及的稅收問題,中央有關部門也將會作出適當的處理。所有這些政策措施,都惠及大灣區居民,特別是為港澳青年到內地就學、就業、創業、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為港澳青年參與共建大灣區提供了重要保障。並稱,大灣區的居民是大灣區建設的最大受益者。不僅如此,港澳青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有一些捷足先登的青年朋友已經成為成功者。粵港澳三地各有優勢,大灣區充滿機遇。誰眼光遠大、善抓機遇、巧借優勢,成功就青睞誰。青春永遠離不開奮鬥的脈動。國家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廣闊,港澳青年朋友只要志存高遠,崇尚奮鬥,甘於吃苦,樂於奉獻,勤於開拓,永遠創新,並與內地青年相互學習,攜手並進,就一定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這片天空下綻放青春光彩,放飛人生夢想。

可以說粵港澳三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在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同時,都對青年參與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寄予厚望。這一點從早前三地政府的一系列舉動和措施中都可見一斑。相信隨著未來三地合作的深化,將會為青年參與其中提供更為完善和便利的條件。因此青年們也有必要從認識到行動上都有所準備。

正如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長米健所言,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大時代、新時代。這個時代的起點標誌是中國改革開放,今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四十年間獲得如此的巨變、發展、繁榮和強盛。青年可以說是生逢其時、恰逢其時,趕上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四十年來我們這些人經歷了改革開放的過程,見證了國家的發展日益昌盛。大灣區發展建設是時代給予大灣區青年的饋贈,但它同時也要求大灣區青年有勇敢的歷史擔當。大灣區青年一定要確立這樣的使命感,即大灣區青年強,大灣區強!大灣區強,中國更強!

他強調,青年要重視實踐,沒有行動的夢想,最後只能是空想。對於行動意識,首要是實力,在奮鬥發展過程中,實力始終是最重要的,實力是一項事業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事業的最後保障。一切事業都必須腳踏實地去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偉大的事業也要一步一步做起,要善於抓住機會,但也不能急於求成。

在大灣區時代到來時,大灣區青年人必須要有參與更加激烈競爭的思想準備。澳門的青年人從現在起必須打起精神,準備應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澳門的青年人最好用向上行動或奮鬥的勇氣決心,代替向上流動的期待。所有的成功都是奮鬥而來,都有來之不易的辛苦曲折。

有了夢想積累了實力,看準了時機,現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準備做自己的事業時,膽識就是成功關鍵。人這一輩子想成就一項事業,沒有幾次冒險,不擔一些風險,不受一點挫折,實際上很難達成目的。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人貴有自知之明,青年人更要知道自己長處所在,以己之長取勝。

其實,在青年做好準備迎接參與大灣區建設,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離不開來自社會和政府的幫助,更少不了青年自身的努力與配合。除了在過往和今後一段時間裏不斷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宣導,增進交流、瞭解、合作,以及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不斷創新制度,完善措施外,還應當有更為具體的工作,著眼於將大灣區建設與青年人的成長更好的關聯在一起。筆者認為,這其中良好的青年生涯規劃就是一個重要抓手。

生涯規劃,一般認為其全稱是職業生涯規劃,他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通過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事業職業目標,而預先進行生涯系統安排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也被稱作職業生涯設計,分個人職業規劃(設計)和組織職業規劃(設計)兩個方面。在本澳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說是一個較為新鮮的名詞,自2009年起,本澳才有團體將此概念引入,向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提供諮詢服務。從一開始,主要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停留在就業市場訊息的提供和分析方面,其後才逐漸擴展的結合諮詢者自身進行優劣勢進行綜合分析,給出較為專業的意見,協助其清晰職業發展定位。可以說,本澳的職業生涯規劃推廣正在逐漸走向成熟。不過要全面而正確的人士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並且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仍需繼續努力。

俗話說的好「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與一般職業介紹、就業選擇最大的不同就是,職業規劃重點考慮個人的優勢和潛力,為個人確定最適合的職業,而不單單是考慮薪酬福利的因素,從而將選擇出來的職業定位為個人可為之奮鬥的事業和目標。當然,這其中仍然需要對整體社會就業環境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再輔以專業的分析,對實現目標職業過程要素進行預計。可以說,職業規劃相比與一般的就業幫助更為長遠。

對個人而言,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於説明個人樹立明確的目標,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最後獲得事業的成功。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説明個人按照自己的資力條件找到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畫未來,進一步詳盡估量主、客條件和內外環境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人都是具有社會屬性,良好的個人職業規劃不僅僅對自己的發展、事業的成功有巨大作用。對社會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以本澳為例,現時社會普遍存在向高薪職業看齊的心態,賭場職員、公務員一直都是就業者眼中的「香餑餑」,而其他工作則被排放在次等或者無可奈何才選擇的位置,造成「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作」的結構性失業一直存在。加之本澳人力資源一直以來處於不足情況的現實,「找工作易,找好工作難」成為很多市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想法,但是這其中的「好」字定義卻有失偏頗,過多的看重薪酬和福利,而未有考慮自身是否真正適合這份工作,以及能否在此職業上取得成功。若是職業生涯規劃在本澳得以更大範圍推廣和為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所認同。通過專業人士的指導,在結合社會需求,分析自身優劣勢後,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當可讓相當大一部分人從追求一時高薪、高福利的就業「陷阱」中走出來,從而有效緩解結構性失業的情況。

而且,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職業生涯規劃並非是簡單的找一份工作,通過專業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能有一部分就業者會發現自己真正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是自己創業,而且要從事的相關行業還極有可能是本澳所未出現,或者處於起步萌芽階段的行業類型。那麼這些人士就將成為本澳相關行業的生力軍和急先鋒,從而為本澳的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另外,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個人清楚的認識自身,包括優勢也包含不足,因此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提高。當每個個體都努力進行自我完善,自身素質大為提升的同時,整個社會的競爭力也將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顯而易見,職業生涯規劃的推行不僅為個人也將為社會帶來不小的益處。那麼如何做好生涯規劃呢?有人曾總結出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該遵守如下準則:(1)擇己所愛。從事一項你所喜歡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生涯也會從此變得妙趣橫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之母。調查表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務必注意: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擇己所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2)擇己所長。任何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能力條件。而一個人一生中不能將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須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擇己所長,從而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比較優勢原理充分分析別人與自己,儘量選擇衝突較少的優勢行業。(3)擇世所需。社會的需求不斷演化著,舊的需求不斷消失,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新的職業也不斷產生。所以在設計你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一定要分析社會需求,擇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長遠,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行業或者職業發展方向,再做出選擇。不僅僅是有社會需求,並且這個需求要長久。(4)擇己所利。職業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其目的在於追求個人幸福。所以你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預期收益——個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選擇是在由收入、社會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變數組成的函數中找出一個最大值。這就是選擇職業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則。

當然,上述的原則開起來容易理解,但是靠個人去把握和執行的話,由於個人認識的不同很多時候還是無法避免出現判斷失誤。所以就需要較為專業的人士或機構提供幫助。我們開頭提到的新青協所設立的諮詢中心就是這樣的機構。但是明顯的,單純依靠個別的社會團體和機構還是不足的,有關的社會團體、政府部門還是應當下大力氣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推廣和施行,並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專業的支援。

此外,筆者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市民接受教育階段就要展開,而不是等到馬上要就業了才「匆忙」進行。比如美國的大學一般職業指導的重點是推行四年職業規劃專案:學生入學第一年,幫助學生接觸和瞭解就業狀況;第二年幫助學生發現和瞭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第三年説明學生瞭解市場需求和雇主資料,參加社會實踐和招聘會;第四年輔導學生寫求職信,傳授求職要領和麵試技巧。這樣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正是本澳所最為欠缺的。

還需要指出的一點就是,職業規劃不單單是針對個人的,企業亦應為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在公司建立以人為本的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的目標體系,將企業發展願景與幫助每個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結合起來,才能讓員工在職業中更加努力發揮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即留住人才,又更好的實現企業的發展。

而再進一步的擴展到本澳整體來講,青年是澳門的未來,澳門的未來是必須要深度的融入大灣區的發展當中,因此澳門青年生涯規劃也必須與大灣區的建設發展相匹配。如此,澳門青年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才能既不負青春年華實現自我價值,又能在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的過程中更好定位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