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補腎吃粟子

  栗子,又稱板栗、大栗、栗果,為殼鬥科植物栗的種仁,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每年8月~10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收,去殼取仁用。栗子與紅棗、柿子並稱為三大木本糧食,還被譽為乾果之王。

慈禧,即葉赫那拉‧杏貞(1835-1908),皇太后,滿族人。1860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在位48年,成為清朝入關後僅次於康熙、乾隆統治時間的清朝統治者。據《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記載,慈禧太后最愛吃栗子,御廚們為了保證老佛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栗子,便將栗子加工磨成粉,再佐以冰糖等佐料,製成小窩窩頭,每餐必食。慈禧在古稀之年,仍皮膚細嫩,光滑潤澤,據說與常吃栗子有關。

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活血止血之功。《本草綱目》言其「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千金食治》言其「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新修本草》言其「嚼生者塗病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淤」。《滇南本草》言其「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營養分析表明,栗子中澱粉的含量高達62%~70%,蛋白質含量為5.7%~10.7%,脂肪含量為3%~7.4%。此外,栗子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鈣、磷、鐵等,特別是維生素C、硫胺素和胡蘿蔔素的含量較一般水果都高。《本草綱目》言,「栗子粥:補腎氣,益腰腳」,說明常食栗子粥有防老抗衰,益壽延年作用。現介紹幾則粥療方,供選用:

1.栗子粥:栗子5個,大米100g,白糖適量。將栗子去殼,洗淨;大米淘淨,與栗子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適量煮粥,待煮至粥熟時,調入白糖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將栗子研細,煮成粥糊狀,加糖食用,每日1劑。可養胃健脾,補腎強腰。適用幹脾腎虧虛,納差食少,泄瀉,小兒筋骨不健,腰膝酸軟等。

2.栗子芡蓮粥:栗子、芡實、蓮米各30g,大米50g,紅糖適置。將四者加淸水共煮為粥,待熟後紅掂調味服食,每晚遣•,連吃1月-2月。可健脾溫腎止瀉。適用於五更瀉。

3.粟子茯苓棗粥:栗子、大棗各10枚,茯苓15g,大米50g。將茯苓研細,大棗去核,先將大米煮沸後,下大棗、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貪,每日1劑。可健脾益腎。適用幹脾腎虧虛,面足浮腫,納呆腹脹,神疲乏力,腰脊酸軟,頭暈耳鳴,大便溏簿,小便頻數,淋瀝不盡等。

4.粟子豬腎粥:栗子7枚,豬腎1個,光山藥30g。將栗子風乾,豬腎去膜洗淨,切粒,山藥去皮,切塊,同大米煮為稀粥,先食栗子,再食其粥,毎日1劑。可補益肝腎。適用於關節酸痛,甚而強直,變形,腰膝酸軟,頭暈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