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綱要出臺對澳門發展有重大意義 劉紹滿

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令人萬分期待以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望在日內即將重磅公佈,無疑粵港澳大灣區不再是概念,開始從藍圖轉為現實,同時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將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在“兩會”之前公佈相關綱要內容,意義重大,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加快推進。相信將更加有助中央新時代改革及推動大灣區的發展明確指導方向,也相信國家領導將會在“兩會”期間再次重視大灣區發展作出現實性的指導及指示精神,更有助大灣區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獻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典範作用。本澳應抓住歷史性機遇,發揮好“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的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切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助力穩健本澳經濟多元向前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佈,相信並非偶然的,特別大灣區“九加二”地區城市已達成共識,各項基礎建設不斷完善,例如港珠澳大灣的開通等,可見,中央政府是在水到渠成之際有計劃地推出,尤其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公佈,筆者相信相關綱要指導精神將會寫在中央政府的“兩會”報告上,將會更加有利推動大灣區的發展,從概念性的大灣區,從中央政策及號令上實現真正大方向有步驟有政策有措施地推動大灣區的發展及落實;同時,也相信將為全國的政協或人大代表提供有理有據為大灣區的發展可行的實施建議提案,無疑“綱要”的公佈,其中的歷史意義重大。對於澳門而言,“綱要”的出臺,也是為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獻上一份賀禮,相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將為澳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眾所周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佈,顯示以國家強大的號召力及執行力。大灣區建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日前則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著力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同發展,讓大灣區廣大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本澳應迎合時代需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圍繞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認真落實國家即將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以打造“一個中心”和“一個平臺”為重點,著力推動大灣區在“一個中心”和“一個平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市場,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新的合作機制,以求在體制和機制上創新突破,配合其“九市兩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即將出臺,相信“大灣區”的九市兩特區將有清晰分工定位,惟並不等於之後一條大直路,各市間仍存在競合,關鍵在各方須以多贏心態,結合力量把大灣區做大做強。特別是,目前,粵港澳有著全球獨一無二的“123”現狀。這個“123”,是指“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如果要打造一體化的市場,推動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讓各種生產要素便捷有序流動,確實需要在體制和機制上進行突破。有分析指出,這些突破口的實體性支撐,首先體現在重點合作平臺的建設上。為此,聯席會議指出,重點建設若干個高水準的粵港科技創新平臺,深入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共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擴大廣東自貿試驗區對香港在商貿、金融、航運、法律、科技等領域開放,深入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加快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區規劃和起步區、橫琴“大橋經濟區”、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珠海橫琴新區、廣州南沙新區、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等粵澳合作重點平臺建設。在社會民生領域,同樣需要突破。如養老保障、職業資格互認、文化交流、環保等,目前三地因政策不同,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從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攜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合作都將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全面深化兩地科技創新、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

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粵港澳大灣區要在時空上真正融為一體,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首要的一關。正如廣東省省長日前所言的,要通過採用“並聯審批”、“並行處理”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用海、用地、投資審批效率,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要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優化查驗流程,提高通關效率,促進粵港澳三地要素資源更加便捷流動。像港珠澳大橋,在他看來,不僅僅是道路通車,還要出臺政策,方便汽車的來往、人員之間的來往。當下灣區各大城市,都在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城市高快速路網和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增強城市間的聯通能力及對外輻射能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有利於粵港澳三地人員往來、貨物往來、資金往來的機制政策舉措。

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有五個: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隨著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進。相信在產業發展、交通,生態環境等方面,專項規劃,將會加快編制。同時,對發展建設過程中,重要平臺載體的規劃設計要全覆蓋。對已經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的,各方面有共識的,條件也具備的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要力推儘快落地動建,並且不斷有階段性成效。在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們要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引擎作用。同時,它們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側重。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關鍵是要通過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高效便捷流通,優化資源配置,特別是以科技創新驅動帶動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提升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澳門主要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也值得一提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提出了四點殷切希望:一是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二是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三是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四是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然而,無疑“習大大”的這四個“更加積極主動”,就是港澳在未來國家發展和改革開放大格局中可以發揮所長、大顯身手的地方。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都為港澳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港澳可以把自身所長與國家所需更好地對接,培育新產業,增創新優勢,同時也更好地助力國家發展和改革開放。澳門可以繼續發揮與葡語國家聯繫比較密切的優勢,拉動更多葡語國家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在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商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獨特的平臺作用。其實,對於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呼籲,澳門是最早一批回應及開展研究的城市之一。澳門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指引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和進步。崔世安日前則指出,未來澳門將把握發展機遇,努力把澳門“一中心、一平臺”的發展定位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緊密結合,抓住重點,形成合力,繼續與國家部委加緊聯繫、密切配合,創設條件及提供機會,支持澳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讓澳門廣大居民及中小企業能夠切實收穫到國家戰略所帶來的紅利。

其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2017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澳門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努力推進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致力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發揮澳門獨特優勢,全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特別是,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然而,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也指出: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期下澳門融入內地發展,提升自身發展的難得機遇。在新時期下,澳門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把握發展機遇,努力把澳門“一中心、一平臺”的發展定位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緊密結合,抓住重點,形成合力。

筆者也相信,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對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澳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進一步創新合作機制、構建互利共贏合作關係的一項重大部署。尤其,澳門擁有世界級旅遊休閒硬體設施,旅遊教育和培訓經驗豐富,澳門有條件提供優質的旅遊教育培訓服務,打造成為“旅遊教育培訓基地”,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鄰近省市聯合開發並推廣“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和路線、推進遊艇自由行、聯合赴國內外開展旅遊推廣活動,將有助提升大灣區旅遊的國際影響力。

因此,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歷史意義重大。澳門未來應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透過“一中心、一平臺”服務好大灣區的同時,也應聯同大灣區的夥伴城市一起秉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理念,加快制度創新和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實現商貿環境、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多元文化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統一,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及最優化配置,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灣區。不辜負中央政府的期望,將進一步有力地促進大灣區地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