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5月21日】美國商務部本月16日將中國通信設備巨頭企業華為列入“黑名單”,4天之後,又突然宣佈對華為作出“有限豁免”,放寬禁令90天。美國這一招是否意味著“華為禁令”有所鬆動?專家指出,美國這一招説明特朗普政府也承受著巨大壓力,90天的有限豁免不是留給華為,而是留給美國及盟國的企業。
美國商務部20日宣佈給華為頒發一張為期90天的臨時通用許可證,允許華為購買美國製造的商品,以維護現有的網路,並給現有的華為手機提供軟體更新。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發表聲明說: “臨時通用許可證允許運營商有時間作出其他安排,並給商務部留出空間,為目前依賴華為設備提供關鍵服務的美國和外國電信供應商制定適當的長期措施。”
對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1日回應說,90天的豁免期對華為來說沒有多大意義,華為的5G不會受到美國事件的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美國的這段時間不是給華為留的,而是給自己的,是在美國及其盟國的企業來不及調整的情況下,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調整機會,去尋找華為的替代者。”
有分析指,90天的豁免期是為了保證美國的華為手機用戶和農村寬帶網正常運行。
在承壓情況下,華府還能堅持封殺華為多久?張燕生坦言:“我相信美方短期內不會改變政策,華為僅僅是被封殺的第一批,下一步可能將中國中車、大飛機、中國中化等企業都納入封殺名單。我認為,在2035年之前,中美將一直處於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纏鬥’狀態,那之後,美國會意識到自己打不動,才可能考慮妥協、合作。”
中國未來應何去何從?張燕生認為:“中國應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和定位,一是在全方位開放條件下堅持獨立自主,不依靠外援;二是在發揮市場經濟決定性作用條件下鼓勵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行銷管道;三是在鼓勵科技創新條件下實現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分工位置的躍升;四是在大國戰略博弈下尊重常識,尊重規律,尊重邏輯;五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風險上升條件下做全球負責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