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和三伏貼

  中醫講究四季調養,從疾病的治療來講,每個季節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理論,在夏天貼三伏貼,就是典型的根據節氣治療疾病的方法。三伏貼是古人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利用穴位貼敷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三伏貼又稱天灸療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種,屬「穴位敷貼」,是把中藥貼於穴位上達到灸治效果的一種將中醫經絡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最早見載於南北朝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

三伏貼的核心理論為冬病夏治,「冬病」泛指感受寒邪、易於冬季發病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肺部疾患,虛人感冒等由體虛、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咳嗽,一般寒冬季節發作較頻繁,症狀明顯,遷延不愈。冬季,常以治標緩解症狀為主,不便從本質進行治療。「夏治」是指選擇夏天炎熱季節,採用適當藥物對疾病進行治療,三伏貼是典型的夏治。到了夏天,慢性咳嗽發作較少,或基本不發,正是根治的好時機。三伏貼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熱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運用敷貼療法刺激體表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可糾正臟腑陰陽的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產生良好的、溫和的治療和調整作用,從而達到以膚固表、以表托毒、以經通髒、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可以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恢復正常,並能補益人體元氣,增強抗病能力,以預防冬季來臨時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

為什麼要選擇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治療呢?古代醫家解釋說,因為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中伏為第四個庚日,末伏為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紀日法」中帶庚字頭的那一天。「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五行學說中庚屬金,肺亦屬金,故庚與肺相配。所以,三伏之日,肺臟氣血通暢,藥物易於深達臟腑,是治療調整肺臟疾患的最好時機。此外,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盛的日子,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天人相應」的觀點,這段時間便成了人們補益陽氣、驅散體內寒邪的最佳時期。加上辛溫祛寒、逐痰平喘的中藥,配以特定經絡穴位,使得三伏天穴位貼敷的療效更好。

三伏貼的用藥也很講究。它是先將辛溫的藥材,如生薑、白芥子、麝香、細辛等中藥打成粉,然後用薑汁調製而成。因為其中大部分藥物都屬溫性,而姜為辛串之物,能幫助藥物滲透皮膚。藥性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滲透達皮下組織,一方面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另一方面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直達臟腑失調、經氣失調的病所,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從而發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貼雖好,但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用藥。像熱證、咳血、純陰虛肺燥的病人不能貼敷。3歲以下的兒童和孕婦也不能貼敷,因為三伏貼是讓身體的陽氣鼓動起來,孕婦貼敷容易影響胎氣,太小的孩子皮膚過於稚嫩,容易起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