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期間的地市委領導們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驚全球。黨中央和毛澤東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力、物力搶險救災。唐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保家山抗震精神。唐山地、山地市級領導,充分發揚革命光榮傳統,舍小家,救大家,帶領廣大園,從而形成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市委,被人們譽為震不倒的旗幟。

一、大難當頭,旗幟不倒

解放後的唐山市,行政隸屬關係多次變遷,經歷了唐山地、市機構的幾次合與分,唐山大地震時,唐山市隸屬於唐山地區。

大地震中,唐山地、市委領導傷亡慘重,共有10名書記(當時設第一書記)、常委震亡。其中地委7名,他們是:

地委第一書記李悅農;地委代理第一書記牛勇;地委書記何毅、傅景瑞;地委副書記強華;地委常委、秘書長勞恩倉;地委常委、組織部長耐松。

市委有3名,他們是: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胡芳;市委常委、財貿部長尚雲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長郭志英。

地委第一書記、地革委主任李悅農,系河北蠡縣人,他是一位資深的領導幹部,曾在河北、四川等地任職,調唐山工作後,家屬尚未隨遷,隻身一人住在地委機關宿舍內,在大地震中不幸遇難。

地委代理第一書記牛勇也是一位資深的領導幹部,因李悅農患病,省委派他到唐山任地委代理第一書記、地革委代主任。牛勇離開張家口地委第一書記的崗位,到唐山上任不久,便被地震奪去了生命。

地委書記何毅、傅景瑞,副書記強華,地委常委、秘書長勞恩倉,地委常委、組織部長耐松等也都是資深的老同志。地震時,何毅住在地委機關大院的平房內,他的妻子和外孫女獲救,他本人震亡;傅景瑞除下鄉的女兒外,全家6口人全部震亡;強華全家震亡。

在地震的前幾天,牛勇因病住進了醫院,他的妻子胡女士(時任廊坊地區駐津辦事處主任)獲知後,於地震的頭一天,帶著小女兒來唐山看望他。牛勇曾任天津地委書記,與駐津某部軍長劉政非常熟悉。這天,劉政去北戴河路過唐山時,也順便到唐山看望牛勇。在唐山,牛勇夫婦熱情接待了他。

因工作勞累,得不到休息,入夏以來,牛勇的身體欠安,他的妻子和劉政軍長都勸他注意休息。劉政當即向牛勇提出,下午帶他到北戴河療養幾天。當時的北戴河隸屬於唐山地區,牛勇也想與劉政一同去,但由於還有好多工作需要幹,他說辦完了事情再去。

牛勇從張家口調到唐山工作後,也是隻身一人住在地委機關的宿舍裏,他的妻子和女兒都來唐山了,工作人員只好將他們安排在唐山地區商業局招待所下榻。當夜,大地震發生了,一家3口全部遇難。

震後,劉政軍長率部到唐山抗震救災,見到牛勇的遺體,悲痛萬分,靜靜默哀後,向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行了軍禮。後來,劉政在《特殊的戰鬥》這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沒想到當天夜裏,竟成了最後一面!我真後悔怎麼不堅決拉上他去北戴河呢!」

牛勇雖然在大地震中離開了人世,但他把公而忘私、忘我工作的崇高品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風留了下來。

位於唐山地委附近的「支左樓」,是「文革」期間給「三支兩軍」人員蓋的宿舍樓,部隊「支左」人員撤走後,分配給地委領導居住。勞恩倉從遷安縣委書記的崗位調任地委常委、秘書長等職,他的妻子王麗楨在唐山地區總工會供職。當時他大兒子勞亞平已在遷安首鋼參加了工作,大女兒勞怡文參軍在外地。勞恩倉和妻子、小女兒從遷安縣城搬進了唐山「支左樓」居住。

勞恩倉,灤南縣人,戰爭年代參加革命工作。地震時,他和妻子王麗楨、小女兒勞詠梅都被埋在廢墟下。當機關的幾位同志扒挖他時,他的意識還十分清醒,不斷與這幾個人交談,但由於一扇水泥預製板重重地壓著他的肢體,幾個人靠人力是沒有辦法挪動的,搶救人員只有到處去找「千斤頂」,在沒有找到前,搶救人員都萬分焦急,急得滿頭大汗。這時,勞恩倉看出了他們的心思,便安慰大家說,你們別著急,我能堅持,不行,就先救別人吧。在危難之時,他仍關心著群眾,處處為別人著想。他的大公無私的精神,令在場所有人無不感動。

快到中午時,人們終於找來一個「千斤頂」,頂起壓著勞恩倉肢體的預製板,將他從樓板下面慢慢地抬了出來。這時,他閉目不語,人們不斷地高聲呼喊他,他再也沒有說話,雙眼緊閉,與妻子和小女兒一同離開了這個世界。

唐山市人民武裝部地處鬧市區的西山口,解放前曾是國民黨駐唐山87軍軍部。這個院內,除辦公樓外,還有幾棟英國人蓋的住宅樓,俗稱洋房子。唐山地委第二書記、市委第一書記許家信,市委書記張乾、畢新文等市委領導以及市武裝部的部長、政委都住在這裏。

大地震時,許家信、張乾等被砸在廢墟之下。許家信躲在廢墟下的一個窄小的空間內。他的高大身軀雖然被埋在廢墟下,但大腦卻很清醒。震後過了一段時間,他聽到廢墟上面有人說話,這時脫險的武裝部軍人們正在扒挖他。在廢墟下,許家信聽出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俊傑的說話聲,便在廢墟下大聲下令:「趙俊傑同志,你別扒我了,趕快去向黨中央報告災情!」

在廢墟上面的趙俊傑,聽到許家信從廢墟下面傳出的指令後,立刻去落實。當時,唐山市內的通訊設備震毀,電話、電報全部中斷,趙俊傑只好驅車趕到了豐潤,豐潤的線路同樣也中斷了,他又驅車趕往遵化,在遵化電話也打不通,他又驅車趕往遵化空軍機場,用軍用電話接通了北京,及時向黨中央報告了災情。與此同時,駐唐山空軍某部戰士搶出電臺向北京發了電報;駐唐空軍劉忽然一行駕機、開灤唐山礦李玉林一行駕車分別到達北京中南海,一同向黨中央報告了災情。

唐山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行動和舉措,使黨中央及時瞭解到唐山地震災區的詳細情況,在第一時間內作出了抗震救災的各項決策,打響了抗震救災的戰鬥。

二、患難與共,勇往直前

許家信、張乾等市委主要領導從廢墟中被扒挖出來後,帶著傷痛立即展開了工作。許家信當即與張乾商定,就在市區最沖要的地方——西山口市武裝部門前成立唐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

市公共汽車公司黨總支副書記李玉珍看到市委領導在西山口冒雨辦公,便開來一輛大客車,作為市委領導的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幹部劉宴找來紙和筆墨,書寫了「唐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條幅貼在車上,這個條幅特別醒目。市委、市革委機關脫險幹部看到後,紛紛向這裏雲集。

為了避雨,工作人員都走上了「臨時辦公室」——大客車內,這時一些年輕人開始抹眼淚。許家信、張乾、畢新文等市委領導的心情也很沉重,但想到黨員幹部身上的責任,便都鎮定下來。在汽車上,他們向工作人員作了簡短的動員:大家不要難過,黨考驗的時刻到了,我們要鎮靜下來,現在就和在戰場上打仗一樣,只要我們活著,就要戰鬥下去,要顧全大局,開展好抗震救災工作。

唐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立後,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起草了一份「抗震救災動員令」,市委從空軍唐山機場借來一輛吉普車,這輛車由空軍一名科長駕駛,一名空軍技師操縱一台手搖發電機和廣播音響設備,由市革委政治部幹事畢成德和一名中學教師負責廣播。

他們沿街邊走邊廣播說「毛主席、黨中央十分惦記和關心唐山災區人民,已派解放軍和全國各地人民支援唐山,市委已在西山口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全力領導抗震救災工作」等內容。

每到一地,都有許多群眾圍上來,問這問那。市委宣傳車上的人員都耐心解答,當人們瞭解到市委還在,市委主要領導人還在,他們都有了主心骨。

時近中午,這台宣傳車途經釣魚臺唐豐路十字路口處,突然下起了大雨。車上的人員看到路口中央站著一名交通警察,他光著上身,下身穿著褲衩,頭戴警帽,光著腳在指揮著交通,大雨落在他身上似水柱一樣從頭頂直流到腳下。在他的指揮下,各種機動車輛都得以暢通,人們紛紛向他招手致意。

這輛宣傳車開到這位交警前停了下來,駕車的空軍科長走下車緊緊握住這個交警的手說,我們向你致敬、人民感謝你!並脫下身上的軍上衣給他披上。這位交警立正表示說,請轉告市委領導,有我在這裏站崗,請他們放心!

藍光閃過之後,駐昌黎某部隊政委趙江奉命率部進入唐山抗震救災,因他與市委領導許家信、張乾、畢新文等都是老同志,非常熟悉,所以進入市區後,在第一時間內,趙政委來到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看望幾位市委領導。

大災之後,老朋友相見,激動萬分。趙江政委問,老嫂子們怎麼樣?市委領導無言以對,因為當時他們誰也沒有顧及身邊埋著的妻子、兒女,他們被扒出後,都是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鬥爭之中。後來,張乾介紹,他的妻子是女兒扒出來的。

在交談中,趙政委又問,你們缺什麼?許家信說,指揮部缺個收音機,我們想要一個,聽聽中央的聲音。趙政委正巧帶著一台熊貓牌小收音機,馬上從衣服袋裏掏出來,送給了他們。接著又問,還缺什麼?當趙政委看到他們有的穿著背心,有的還光著膀子,當即把軍上衣脫了下來,遞給市委領導後才返回部隊。這一舉動,使在場的人對軍民魚水情的涵義理解得更為深刻。

7月28日這天,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人員從早到晚戰鬥一天多了,大家都還沒有吃過東西。有一名幹部不知從何處找來一些高粱米,熬了一大鍋粥,還弄來了幾包餅乾,分給市委領導們吃。許家信、張乾他們吃了幾口,見同志們也還沒有東西吃,怎麼也咽不下去,將粥和餅乾都送給同志們吃了。

震後,由於缺少食物,有一個災民到麵粉廠挖白麵,被執勤民兵當即制止。這個人不服,認為大災之後找點吃的不算偷,當即與執勤民兵發生了爭執,他們將「官司」打到了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部人員瞭解情況後,最後裁定:民兵的做法是對的,麵粉是國家的,個人不能私自動用。指揮部負責人對這個災民說,沒吃的了,這裏還有點餅乾,你拿去吃吧。這個災民聽後,眼含熱淚地說,太謝謝你們了,指揮部就這點食品,我拿去你們吃什麼?我拿一點兒,給你們留一些。這個「官司」就這樣結案了。

地震之後,軍民魚水之情,幹群團結戰鬥的故事太多了,至今仍在唐山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中廣泛傳頌著。

三、公而忘私,顧全大局

1976年7月27日,地委書記、地革委副主任張一萍獲悉將有大雨降落,決定與地區水利局副局長李潤芝一同到地處撫寧的洋河水庫檢查非常溢洪道施工情況。當天夜裏,發生了大地震。震後,他們處理好洋河水庫的事情,立馬返回了唐山,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之中。

地震前,張一萍、傅景瑞、強華、勞恩倉、耐松等地委領導都住在機關附近的支左樓內。地震中,這幾戶人家傷亡極其慘重,有的戶斷門絕煙。

張一萍與李潤芝從撫寧回到唐山後,看到家園變成了廢墟,得知張、李兩家各有5位親人在大地震中喪生,張一萍、李潤芝相視無言,淚水相望,情感交融,互感悲痛。後來,張一萍說,真想大哭一場,但是不能哭,千萬雙眼睛都看著我呢。晚上,張一萍回到地委蓋的塑膠棚裏,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入睡。天亮後,又忙起了工作,也就不想這些家庭個人的事了。

7月31日上午,張一萍正在緊張地工作,從外地來了一個粗魯之人,他急急忙忙地進了地委機關大院,找到張一萍,便焦急地尋問他的家屬在哪里?這個人的家屬在地直某部門工作。當時廢墟下還有好多人沒有被扒出來,還有一些傷病員被解放軍運到外地治療,張一萍怎麼會知道他的家屬在哪里呢?

張一萍一時回答不上來,這個人就急了,他掏出手槍對著張一萍高喊:「你們是幹什麼的,我槍斃你!」張一萍見狀沒有示弱,處之泰然。這時,赴唐救災的解放軍某炮團副政委張格成將他拉到一邊,進行勸說,他的情緒才逐步穩定下來,也理解地委領導的苦衷了。

張一萍是戰爭年代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他工作認真,對待同志友善,後來他回憶說:「這個人從外地跑來看望家屬,見此慘景,如何不傷心呢?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暴躁發火是能使人理解的。」

地震後,張一萍5位親人的屍體在7月30日才被救災部隊扒出來。小女兒因隨張一萍到洋河水庫去了一趟,從而躲過了一劫。

7月30日下午,張一萍的小女兒來到地委,找到張一萍說:「爸爸,我媽媽他們的屍體都扒出來了,快去看看吧。」小女兒哭著鬧著叫他回去看看。這時,地委正在開會研究搶救工作,張一萍執意沒有回去。一直托到晚上散會後才帶著小女兒回了家,這時5具屍體都不見了,被救災部隊運到郊外掩埋了。

唐山地、市委領導這類的事蹟還很多,當時他們都是這樣舍小家顧大家的。

地震一兩天後,中央、省、地、市、縣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都建立起來了,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和職工在較短的時間內陸續奔赴工作崗位,很快形成了統一的抗震救災指揮網路。災區從自發的自救、互救,進入了有組織的救援行動。救災物資和食品也很快運到了唐山,使災民擺脫了缺糧斷水之困境。

由於幾天幾夜的勞累,加之精神的高度緊張,張一萍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昏倒在地委機關的草地上。過了一段時間,張一萍聽到女兒和眾人的呼救聲,慢慢地蘇醒過來,看到圍在他身旁的除小女兒外,還有救災部隊炮團的張副政委,給他送藥的地區婦聯幹部陳志遠,還有來地委打聽災情的灤南縣委書記劉秋平、柏各莊農墾區黨委書記張逸生等同志。

張一萍對大家說,我作為地委的一名書記,在大災面前,怎麼能躺下叫人照顧呢?所以必須站立起來。當時,他坐起來沒有感到頭暈;試著站起來,還可以走,從而堅定了信心,鼓起了勇氣,又堅定地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去。

大地震發生後,中央為全面瞭解災區的情況,派出聯合工作組飛到唐山考察。當飛機在唐山上空盤旋時,他們看到震後的慘景,都驚呆了。飛機降落後,接他們的只有機場的幾名軍人,沒有見到唐山地、市委的人。

飛到唐山的河北省委副書記馬力,為瞭解地市委領導幹部的傷亡情況,驅車來到唐山地委,看到機關大院裏有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搶險,便大聲喊道:「你們認識我嗎?」大家抬頭一看,答道:「認識,你是馬書記。」馬力接著問,地委的幾位書記呢?工作人員急忙向他彙報了書記、常委們的傷亡情況。馬力聽後,又一次受到了震驚。

馬力在唐山工作多年,曾任唐山地委第一書記等職,他與唐山的領導幹部們都很熟悉,當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後,他的心情是極為沉重的。

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議室聽取了開灤李玉林等人的彙報,全面瞭解到災情後,當即下令:通知劉子厚(時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肖寒(時任煤炭部部長)他們,到唐山後就不要回來了,就地領導抗震救災!

河北省委決定:唐山地委書記、秦皇島市委第一書記劉琦任唐山地區抗震救災指揮部主任,副主任有張一萍、曹子揀(時任地委副書記)、唐山軍分區司令員沈光厚,政委肖剛志等。地委第二書記、市委第一書記許家信全力以赴指揮唐山市的抗震救災工作。劉琦奉命於28日深夜趕到了唐山地委機關大院。

時隔不久,新地委組成,許家信擔任了唐山地委第一書記,同時繼續任市委第一書記;省委將河北省副省長張克讓調到唐山,任地委第二書記;將徐伯勳從省委組織部調到唐山,任地委副書記兼秘書長,加上原來的地委倖存人員,組成了新地委。新地委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繼續奮戰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

四、團結奮進,再鑄輝煌

8月31日,唐山地委召開全區黨員幹部會議,表彰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模範人物,同時推舉出席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的「唐山豐南地震抗震救災先進單位和模範人物代表會議」的代表。許家信、張一萍等地、市委書記都被推選為代表。

9月1日,北京鐵路局派出一輛專列到唐山,把與會人員接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會。許家信、張一萍等地、市委書記作為模範人物代表出席了北京的會議,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會上,傳達了毛主席親自圈閱的中共中央檔,聽取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與會代表,佩帶紅花,領取了獎狀,地、市委書記們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從而煥發出沖天的幹勁。

在首都北京,唐山地、市委書記們的心情異常激動。當然,在內心深處最多的還是責任與擔當。展望未來,前程似錦;再創輝煌,任重道遠。他們立下誓言:決心奪取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讓黨中央、毛主席放心,讓唐山災區人民滿意!

唐山大地震雖然過去40多年了,但唐山地、市委和廣大共產黨員在大地震中展現的精神風采,至今人們歷歷在目,其抗震精神,鼓舞著人們奮勇向前。

唐山抗震救災的勝利,唐山抗震精神的形成,都凝聚著唐山地市委領導的功德,他們的事蹟值得學習,他們的名字應該永遠銘記。

(曾文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