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招生醜聞背後

當趙雨思在平臺上直播「美國高考狀元如何考上斯坦福」時,她對著鏡頭充滿自信地說:只要你努力,考上斯坦福也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她當時不會想到,這段錄影再次廣為流傳的原因竟是自己被斯坦福大學退學。

斯坦福大學等美國高校的舞弊事件成為這個春天教育領域最吸引眼球的國際新聞之一,各大國際主流媒體長槍短炮,關注多日,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艾倫•德肖維茨稱之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名校錄取弊案。

一個中國女孩和她背後的家族深陷其中,就此被推向風口浪尖。

招生醜聞牽出中國富豪家庭

2019年3月,美國檢方爆出一起涉案金額巨大的高校招生醜聞,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以及很多好萊塢名人、富豪均牽涉其中。招生醜聞的漩渦中心是一位名叫威廉•辛格(William Singer)的仲介。

辛格的手法並不新奇,無非是利用了資訊不對稱,用造假、賄賂兩頭通吃。他表面上通過自己的公司為申請學生提供大學錄取輔導,但實際經營的卻是賄賂生意,物件包括標準化測試監考官、體育特招的負責人和教練、學校高層。他通過簡歷和檔造假包裝客戶,順利送他們進入全美名校。

此案之所以稱之為最嚴重,是因為涉案數額之高,令人咋舌。據檢方控訴,辛格在2011-2018年這七年多的時間裏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操作(組織性敲詐勒索)總共賺了2500萬美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

5月,《洛杉磯時報》等多家外媒報導稱,本次招生欺詐案中最大的一筆賄款來自一名叫作「Yusi Zhao」的中國家庭,其父母花費650萬美元(約4400萬元人民幣),通過辛格的仲介幫自己的孩子入學斯坦福。

隨後,香港律師William Law代表趙雨思母親作出回應,稱趙雨思家人2017年4月向升學服務仲介辛格的基金會Key Worldwide Foundation捐款650萬美元。他們本以為這筆資金會用於支付斯坦福大學教員工資、獎學金及其他學生專案,而且這筆款項的支付時間是在趙雨思收到斯坦福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一個月後。換言之,趙家也是受害者。

事件繼續發酵,引爆了國內的輿論場。趙雨思的家庭背景被網友扒出,她背後的家族企業是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一場混雜著貧富差距、教育公平、藥物暴利的口誅筆伐拉開帷幕。

5月6日,斯坦福大學表示,並未收到650萬美元捐款,只收到過50萬美元給學校「帆船計畫」的捐款,且錄取與捐款無關,趙雨思因入學資料造假已做退學處理。並表示會繼續追查650萬美元款項的去向。校方還在回應中反省,將再次評估捐款審查和制衡制度,增加額外手段確保該類案件不再發生。

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雨思父親趙濤也在官網聲明,女兒留學資金與企業財務無關。但這並未平息網友的好奇和憤懣,趙濤和步長制藥的發家史也被扒了出來。據媒體報導,步長制藥早年一段針灸治好癱瘓婦人的「醫學奇跡」系虛假宣傳,而步長制藥自2015年到2018年至少七次捲入行賄受賄案中,旗下主推產品「丹紅注射液」在2018年因嚴重不良反應26次被列為有關部門重點監控。

而趙雨思的直播視頻成了另一大「槽點」,在直播預告裏,趙雨思被貼上「美國高考狀元」標籤。言語之中出現最多的觀點是:只要你努力,考上斯坦福也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趙雨思談到,她可以教授大家一些方法:比如海外擇校找老師諮詢,初中之後出去看看世界,跟外國朋友經常交流提高口語,要對自己自信,自己真的不聰明,全然沒有突出家庭背景為她申請帶來的好處。她在直播中提到的高頻詞句是:「只是在不斷開發自己的天賦」「努力真的很重要」「一定要通過學習讓自己變優秀」之類。家庭條件優渥還努力營造努力的「人設」引發了網友的冷嘲熱諷。

中國留學生的信任危機

為何美國高校的舞弊事件會引起國內輿論的軒然大波?答案恐怕是近年來海外留學的常態化和低齡化使得美國教育公平本身就成為了中國中產家庭的重要關切。同時,洶湧的留學潮也讓中國家庭成了美國大學的「搖錢樹」。

劉成擔任過美國常春藤聯盟學校的面試官,他認為中國留學生的「造假」風潮來源於中美教育體制的深層差異。

根據中國教育部公佈的資料,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已突破66萬人,赴國外攻讀本科仍然是目前最多的選擇。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簡稱IIE)2017年年底的報告,中國是美國最主要的留學生來源國。在2017年,在美國的留學生有33%來自中國。有資料顯示,美國現有36萬名中國學生,一年可以為美國帶來約14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如果說私立大學的性質和經營模式決定了對校友工作和捐款人的重視,那美國的公立大學則是長期受困於資金短缺,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學費收入改善大學運營狀況。

近些年美國很多公立大學的教育支出都在持續下降。美國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Center on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的資料顯示:美國50個州裏面只有3個州在增加公立教育支出,剩下的47個州都在減少。其中有17個州的支出甚至減少超過20%。亞利桑那州減少幅度高達55%。

智夢教育的留學顧問吳海超告訴《南風窗》記者,「很多美國公立高校也是需要中國學生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佔據國際生最大的比重,學費是救命錢。」2016年,全美的國際學生有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了114億美元學費。俄亥俄州立(OSU)和南加州大學(USC)曾經直接表示,中國留學生貢獻的學費給公立大學州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機會。

然而,吊詭的是,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留學市場,一方面卻是逐漸加深的信任危機。

事實上,在這起震驚美國教育史的舞弊案被曝光後,美國很多媒體就將矛頭對準了「中國留學生」。3月20日,美國《外交政策》報導了一篇名為《有錢的中國父母,如何讓自己的子女入讀美國名校?》(Here’s How Parents in China Get Their Kids Into Choice US Colleges)的文章。文章稱,很多中國父母花費數百萬美金讓自己的孩子入讀一流大學,簡直就是國際生版「招生舞弊案」。中國父母通過仲介雇傭顧問,來增加自己孩子被名校錄取的機會,這種做法和現如今廣為人知的招生舞弊案如出一轍。

北京一位資深的國際留學諮詢公司顧問劉成告訴《南風窗》記者,很多學生的背景是經過包裝的,而且可以偽造。「這本來是每個高中留學顧問應該協助大學招生官審核的事,但是在中國很多高中甚至都沒有配備校方的留學顧問。即使配備,很多校方顧問在操作上也非常不專業。」

劉成擔任過美國常春藤聯盟學校的面試官,他認為中國留學生的「造假」風潮來源於中美教育體制的深層差異。「這些欺詐、偽造的行為之所以會有市場,是因為美本申請校方考察內容和所使用的系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要看清之所以類似這樣的申請系統在美國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是在申請者所在高中的教職人員、有社會的媒體和執法部門的監督的合力下完成的。面對中國的申請者,這套申請系統缺少其他因素的輔助,因而出現了大量的漏洞可被人利用。」

「眾所周知」的秘密

雖然此次舞弊事件的核心是造假和欺詐,但是也令美國教育制度中另一大爭議話題也在中文輿論場浮現:捐款。

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是什麼?和通過高考按分錄取的中國式錄取不同,美國高校的錄取流程沒有統一的標準。《南風窗》記者查閱多所美國大學的官方網站,發現公開的申請材料要求至少包含:標準化成績(SAT\ACT\TOEFL)、性格背景、特長(體育、音樂)和多樣性以及申請的文書和推薦信。錄取標準可以劃分為三種:優秀程度(MeritBased)、特殊才能(Special Talent)、基於平權法案下的種族照顧。

然而,在公開的標準之外,還有「潛規則」,也就是所謂的綠色通道:家族的傳統(Legacy)和家庭捐款發展(development)。前一種是說,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是該校畢業,捐過款或者是知名校友,那錄取比例將大大提升。後一種則是,大部分學校都有所謂發展辦公室(development office)或者資源委員會的機構,專門用來尋找潛在非校友捐款者。這是美國高校錄取「眾所周知」的秘密。

美國記者、普利策獎得主丹尼爾•金在其披露美國一流大學招生錄取的紀實報導《大學潛規則》中,詳盡分析了家族傳統在錄取中發揮的作用,各高校的情形不盡相同:有些只涵蓋本科校友,有些則包括研究生甚至專科校友。錄取時的照顧有些僅限校友子女,有些則包括了兄弟姐妹、孫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的子女。直接的校友子女一般只占學生總數的10%~15%,如果包括更遠一點的親友,比例一般都會翻番。

哈佛大學也有類似的「關係戶」機制,叫作Z名單(Z-LIST)。在2014年的一場法律訴訟裏,美國司法部曝光了這些檔。

長年從事美國私立大學中國區校友工作的嚴非向記者披露了他個人對於校友的認知,「美國精英學校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完整的錢權機會體系。在校的學生只是冰山一角,校友才是資源。高校通常是有明確的校友名額的,對於名校來說,綠色通道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拉贊助,窮校友甚至中產校友,幾乎不在我們日常的注意範圍內了。」

目前在美國耶魯大學攻讀研究生的李希,高中和本科都是在美國完成的。她告訴《南風窗》記者,自己對於此次媒體曝光的舞弊事件並不感到驚訝,「剛來美國進的就是私立高中,見到的教育階級不平等太多了,捐款數額遠大於此。父母上過學校可以更好進。如果家裏能捐出一棟樓就更沒問題了。還有校友捐錢讓半個學校去南極豪華遊輪旅行。」

按照律師的說法,趙雨思的家人捐款的目的也是基於同樣的機制。「這一慷慨的行為不僅是為了學校和學生們好,也是一位慈母對雨思的愛與支持。」趙雨思母親的律師William Law說,這筆捐款與其他富裕家庭對大學的捐贈「別無二致」。

從杜克大學的發展史可以看出捐款為高校帶來的深刻改變。依靠全國最高的大一新生家庭捐款,杜克大學發展迅速,從20世紀70年代的區域性的學校成為如今全美排名前十的頂尖名校。「杜克大學把捐款家庭的小孩稱呼為發展案例(development case),單獨拿來評議,甚至每年制度化錄取100~150人,他們無需達到高標準的GPA和SAT,就能輕鬆入學。」教育行業研究者錢敏傑分析道。

哈佛大學也有類似的「關係戶」機制,叫作Z名單(Z-LIST)。在2014年的一場法律訴訟裏,美國司法部曝光了這些檔。Z名單裏既有校友關係戶的兒子,也有潛在的商界大亨和政界大佬的小孩。在這份名單裏,超過70%為白人。而通往Z名單之路,需要捐贈高額的現金或珍貴的藝術品。

儘管嚴非的工作和發展校友、募集捐款緊密相關,他還是流露出了無奈,「巨額捐款貌似是正常管道,但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對別的學生是不公平的。」

趙雨思曾經在直播裏告訴觀眾,「考上斯坦福不是夢,堅定目標,努力拼搏就能實現。」 她顯然忘了說更為根本的原因:來自上流家庭的財富和社會資本支持。

「任何人能不考慮經濟情況去追逐夢想都是一種特權吧,你自己不花錢意味著有人願意為你花錢。」李希說。

(曹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