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澳門錯過的發展機遇(四) 輕軌建設蹉跎又蹉跎 陳觀生

要說從回歸之初到回歸20年,爭議時間和建設時間最長的澳門公共工程,肯定非輕軌莫屬。澳門輕軌從提出之日,就面臨著各種利益博弈的阻礙,時至今日,才看到部分線路(氹仔線)完成。澳門輕軌已經成為澳門特區政府有史以來持續爭議時間最長、也是最考驗政府智慧的公共事件。輕軌建設出現種種問題,工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通車時間一再延遲,當局一再蹉跎歲月,輕軌工程不但屢遇阻力,也很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每公里造價最貴的客運軌道之一。

「難産」的澳門輕軌

澳門輕軌系統自2002年提出初步構想,中間諮詢多次、亦曾擱置,至社會有共識,已是2009年,及至方案落實、招標到動工,又搞兩三年,蹉跎又蹉跎,但別人不會停下發展腳步,這期間廣珠城際軌道早開通、澳大橫琴校區亦已啟用,比澳門輕軌遲提出而工程規模遠超澳門輕軌的港珠澳大橋也已經建成通車……只能無奈說一句:好事多磨。

2003年2月,澳門特區政府正式開展了構建輕軌系統的研究工作,並在首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確定了澳門建造軌道運輸系統的目標和需要,並建議澳門軌道交通系統採用輕軌系統。報告中還分析了一系列以服務住宅區、商業區和旅遊區為主的概念走廊。在隨後進行的大型公眾諮詢中,市民提出了許多的意見。

基於首階段研究得出的軌道技術基礎,以及收集到的公眾的意見、建議,特區政府於2005年啟動了較深入的輕軌系統可行性研究。這一階段的研究報告闡述了輕軌系統主要的服務對象,並分析了多條可覆蓋澳門半島、氹仔和路氹城的可行服務路線。得出三條長約27公裏、沿途有29個車站的初步路線方案。

在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進一步為澳門的輕軌系統進行深化的研究,目標是深入探討過去的報告所得出的初步路線和服務範圍的特徵。當年政府公佈的「澳門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方案認為一個架空的輕軌系統是最合適的設計,並且提議使用一套雙軌雙程、以橡膠輪胎行走的軌道系統,軌道總長約22公裏,設有26個車站,班次為3至6分鐘一班。車站的設計強調需要有月臺幕門、自動扶梯、升降機,並採用自然光和通風、無障礙通道等。

經過廣泛和深入的技術評估,以及考慮了諮詢中所得出的意見後,特區政府於2007年7月公佈了「澳門輕軌系統的優化方案」,優化後的第一期輕軌方案建議的路線全長約20公裏,覆蓋各出入境口岸、高密度住宅區和一些旅遊景點。澳門半島段將設有12個車站,從東面連接關閘和媽閣。而氹仔和路氹城段將設有11個車站,連接西灣大橋和北安客運碼頭,共23個車站。

2009年10月,運輸基建辦公室公佈「輕軌系統第一期2009興建方案",落實車站總數調整為21個。為照顧澳門世界遺產景觀,以及預留與未來輕軌第二期的地底軌道連接,媽閣站改為地底站並擴大車站規模,以配合作為本澳和區域交通接駁的綜合交通樞紐。同時媽閣至南灣的南、西灣湖段軌道改為隧道,西灣湖站設施地底,南灣湖站設於地面。方案針對本澳城市定位及區域交通融合的需要,預測輕軌尖峰時段每小時單方向最高載運量將逐步上升,由營運初期7,800人次增至2020年約14,100人次。未來,澳門輕軌與廣珠城際軌道將透過在蓮花-橫琴的無縫換乘對接,並透過它接通全國的城際及高速軌道網,把澳門與全國各地連接在一起。

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的建設工作逐步進入實質性階段。氹仔的三個路段:「氹仔市中心段」、「路氹城段」及「氹仔口岸段」的路線及車站的設計工作於2010年全面展開。「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行車物料及系統」採購國際公開招標工作亦按序推展,至4月招標期結束,一共有3間公司參與競投,甄審工作隨後展開。另一方面,運輸基建辦公室在2010年亦與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就澳門輕軌項目與內地建立技術援助簽署合作備忘錄,此外,也組團赴港進行考察,加強與各地在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和政策、法制上的銜接等方面合作與交流,為未來工作做好準備。

2011年3月3日,澳門特區政府與三菱重工簽署「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行車物料及系統」判給合同,標誌著澳門輕軌系統的輕軌列車和系統的製造工作全面啟動。作為整個澳門輕軌系統的「心臟地帶」的輕軌車廠,於同年11月啟動地基建造工程,標誌了輕軌項目土建工程正式展開。

澳門輕軌項目於2012年正式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在2月和6月,分別舉行了「氹仔市中心段」、「路氹城段」及「口岸段」建造工程的動土儀式,各路段的工程相繼啟動,標誌著氹仔段的輕軌工程已經全面展開。

輕軌建設伴隨爭議不斷

本澳輕軌發展一直以來就是爭議不斷,爭議的意見包括:不適宜在澳門欠缺整體及交通規劃前就興建輕軌;鐵路架空化方案會影響城市景觀;澳門的城市密度乃是全球最高,大多數道路亦相當狹窄,在道路中心興建輕軌會影響道路汽車交通;路線對賭場和旅客傾斜,不能夠真正解決澳門市民的交通問題;皇朝區部份居民不滿該區走線接近民居,要求改走沿海孫逸仙大馬路一線(走外圍)。

「沒有人不同意建輕軌,但也沒有人願意將輕軌建在自己家門口」。政府公佈輕軌澳門半島段設計的路線方案全程總長21公里,共有21個車站,全程覆蓋了出入境口岸、高密度住宅區和部分旅遊景點。然而,輕軌的規劃路線所到之處,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

其中最激烈的是輕軌第一期新口岸段行經倫敦街經波爾圖街轉入城市日大馬路,倫敦街和波爾圖街的居民激烈反對輕軌從大廈中間通過,火藥味甚重。廉政公署及審計署2012年9月同日公佈報告,揭示輕軌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廉署更質疑澳門新口岸段棄外圍,反走倫敦街、波爾圖街的內街方案,建議運建辦再研究外圍高架或地下方案。

2013年11月12日,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宣讀201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證實輕軌新口岸段行走內街的爭議終有解決條件,新口岸輕軌路線將調整,將走綫貫穿內街倫敦街改為環繞外圍孫逸仙大馬路,已獲中央政府批准,在維持新城填海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微調部分填海範圍,適當增加孫逸仙大馬路一帶土地面積,以作輕軌外圍走線結合外環行車道的調整。

輕軌建設出現種種問題,工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通車時間一再延遲。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停建輕軌工程和反對停建的聲音,有意思的是,無論建制派還是民主派,都有重量級聲音支持停建和反對停建。

「到底澳門是否需要建設輕軌」,重新成為大眾努力思量的根本問題。提出停建輕軌澳門段的意見認為,輕軌氹仔段進度緩慢,如果相關工程套用在澳門半島,塞車情況更不堪設想。建議輕軌氹仔段至媽閣為止,沿澳門半島海邊建設外環路,分流車輛經外環到達各區,以及興建「環城單軌列車」供市民遊客使用。

而反對停建輕軌的意見認為,世界各地包括鄰近眾多城市,技術難度比輕軌高得多的地鐵、高鐵不斷建成和擴展,中國高鐵也正走向世界,而澳門特區以破世界紀錄、遠超其他地區建造高鐵的成本和時間去興建輕軌,最後竟然爛尾,這不單是澳門人、中國人的恥辱,而且是一個嚴重的警號,昭示澳門公共管理敗壞、正在成為全中國最爛的城市。交通系統不單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而且關乎城市的定位和發展,而珠海方面預留與澳門的銜接點也正在按規劃逐步完成,因此絕不接受政府隨便放棄城市發展的整體願景和規劃。

「事後諸葛」看澳門輕軌建設

珠海媒體在報道本澳輕軌建設時稱,珠澳在輕軌方面有個共同點,一度都是雷聲大、很「難産」,不過珠海的輕軌雨點更大更快。而目前澳門輕軌還僅在氹仔徘徊,而在此之前,由於軌道交通從過往單純考慮市內交通需要,提升至與區域交通網絡無縫銜接的新定位,所以前前後後經曆了重大的考量,時間漫長。

本澳輕軌建設目前只是完成了氹仔線的建設,並可能在回歸20週年實現通車運營,輕軌對於澳門發展的影響,澳門人將可親身體會,或許有助解決輕軌建設的一些爭議問題。

澳門內部交通環境變得愈來愈差,急需集體運輸系統疏導,也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需要。2016年港珠澳大橋通車、粵澳新通道相信也在接近時間完成,大量旅客人流如何疏導?輕軌貫接各大口岸的設計,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正為此。本澳輕軌建設好事多磨,有人擔心若趕不及完成,將出現外接內交通斷線,後果可以想像。

按照規劃,澳門輕軌的服務範圍將覆蓋到全澳門所有的出入境口岸,澳門與珠海市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共同構建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澳門輕軌建成後,將與廣珠城際軌道無縫對接,並可通過它接通全國的城際及高速軌道網。未來澳門輕軌和廣珠城軌等交通有4個銜接點。第一個是澳門半島北面的粵澳新通道,第二個是澳門半島西邊灣仔、媽閣,第三個是澳門東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專線,第四個是蓮花-橫琴對接點。

在粵澳新通道,澳門輕軌將設一個新通道延伸段———青洲站,延伸到關閘,粵澳新通道延伸到青洲站,市民通過步行的方式去到廣珠城軌車站。在媽閣灣仔,輕軌除了連接媽閣站之外,還有換乘交通工具。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到澳門專線的輕軌線路(輕軌東線);在蓮花和橫琴對節點,已規劃了一條澳門輕軌跨界延伸橫琴,直接通到橫琴口岸,並在橫琴口岸實現一地兩檢。本澳的輕軌雖然現時只有北安碼頭至媽閣的路線,但未來與廣珠城軌在橫琴「會師」,澳門也可直接連上全國高鐵網,其作用將會逐漸顯現。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澳門輕軌在爭議中已經錯過了很多有利時機,也造成了大量的超支問題,其成本效益也是令人質疑。也許停建也不失為「止蝕」的一種方法。但停建澳門段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輕軌氹仔段已完成了不少工程,投入了逾百億元的公帑,若然最終只有北安碼頭至媽閣的路線,如此「兩頭唔到岸」,相信也會陷於困局。而社會對輕軌建設的主要擔憂,在於其不菲的造價,以及是否具有相應的成本效益。輕軌工程造價一直被社會批評為「無底洞」,工程不斷延誤不斷超支,儼如一個看不見底的黑洞。據稱,現時本澳輕軌平均每公里成本已高達十億澳門元,比國內外不少鐵路昂貴得多,

雖然審計署曾經對輕軌的後續發展提出一系列質疑,包括對紓緩交通擠塞的成效及其經濟效益等,但始終未有出現「勸停」興建輕軌的字眼。無論如何,澳門輕軌建設決策的猶豫反復,以致建設過程波折重重,授人以柄。這或許是澳門回歸以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