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總統」競選總部昨午成立。這是三組「總統」、「副總統參選人中,最遲成立競選總部的,而且還是拖到「中選會」為「總統」參選人抽簽之後才成立,可見有點拖拖沓沓。除了是場所物色及裝修等事務耽誤之外,可能也與宋楚瑜的民調未如此前預料的那麼盛旺有關。實際上,昨日其競選總部成立的場面就較為不是那麼熱烈,據中評社報導,現場椅子排得比較鬆散,估計有超過三百位民眾參加,台下民眾在呼口號時都挺冷靜的,沒有跟著一起喊,氣氛似乎有點冷。直到宋楚瑜與副手余湘進場時,民眾才站起來要與宋楚瑜握手。這與當年宋楚瑜「力拔山河氣蓋世」的氣勢相比,真是差遠了。
雖然民調未必能作準,但多少也有一點依據。雖然宋楚瑜多次聲稱自己的民意支持度有百分之二十,但據各家民調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宋楚瑜的支持度大約為在百分之十以下,親民黨的政黨票支持度更是低至百分之二至三左右。按此折算,宋楚瑜的「總統」票可能將不到一百萬票。倘果是如此,可能有點滑稽。因為當初王金平向宋楚瑜討要「門票」時,親民黨的高層人員就霸氣地說,王金平必須保證能獲得宋楚瑜四年前的一百五十七萬票,才可得到親民黨這張總統門票」,這讓自忖「無此能耐」的王金平摸摸鼻子認慫,而正式宣布棄選「總統」。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今次就將是連再次親自出馬的宋楚瑜自己,也將達不到此數。
已經七十八歲的宋楚瑜,還要「屢敗屢選」地出來選在拼,其實已經不是為了自己能當上「總統」。雖然昨日他還在狂開空頭支票,聲稱自己當選後,將會邀集各黨派領袖共商國是,聽不同政黨聲音,他會尊重民意,尊重「立法院」,每年一定到「立法院」做國政報告;但他也知道,即使是在四年前,有除欣瑩的加盟,及妙天禪師在背後加持,也只是一百五十七萬票而已,今次恐怕難以逾越,甚至更低。實際上,宋楚瑜在二零一二年的「總統」大選中,宋楚瑜就是只得三十六萬九千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二點七七,連一千五百萬元的保證金也收不回(門檻」為百分之五)。不過,如果韓國瑜在最後階段的選情仍然抬升不起來的話,可能會有國民黨支持者中的「非韓粉」,亦即「經濟藍」和「知識藍」會轉投宋楚瑜。雖然明知宋楚瑜還將會是選不上,但也要以此「肢體語言」來發洩對國民黨初選過程中的不公正,及韓國瑜未能信守做好高雄市長諾言的不滿。
宋楚瑜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最後決定不出讓「門票」,自己再次親自落場參選的。因此,他還侃調說,如果國民黨是推出朱立倫或王金平參選「總統」,他也就不再次出來參選了。當然,以韓國瑜每況日下的選情看,宋楚瑜嘲笑國民黨未能提名朱立倫或王金平參選是策略失誤,或許會有一定道理。韓國瑜繼續留在高雄市,經過四年努力,獲得政績並兌現參選市長時作出的各項承諾後,二零二四年才出來參選「總統」選,可能才是最佳的戰略部署。而從今年初朱立倫的民調遠高於蔡英文來看,是有機會贏的。但也不完全對,因為後來的選情發展態勢,「撿到槍」的蔡英文「鹹魚翻生」,即使是國民黨決定由朱立倫出選,其結局可能同樣也是與韓國瑜一樣。
更重要的是,四年前國民黨「換柱」後,也是由朱立倫出選,卻沒有成為宋楚瑜棄選的理由。顯見,宋楚瑜的這個說法,只是折射了他「看不起」韓國瑜的內心而已。
其實,宋楚瑜出來選,更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但歸納起來都是為了保住親民黨。其一,是他必須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帶動親民黨「立委」候選人的選情,爭取能有三席或以上「立委」的進賬,俾之能夠成為「立法院」黨團,保有「大黨」的政治地位,並可在「立法院」以至台灣政壇上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否則,他就對不起當年為了跟隨他,紛紛從國民黨、新黨出走投靠親民黨的兄弟。而且,也因此而能夠領取政黨選舉補助金,解決黨務活動的經費問題。當然,再四年後,可以直接提名「總統」參選人,而無須進行選民連署,另外還可無需提名十席「區域立委」,就能直接提交「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
然而,即使是在四年前,宋楚瑜的「總統票」有一百五十七萬張,但在「區域立委」選舉方面,受到「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限制,都竟然是「零的記錄」,亦即宋楚瑜根本無法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親民黨今次「區域立委」的選情,可能比四年前更糟。因此,就只能是寄望於「不分區立委」。但百分之五的「分配議席門檻」仍高,比「兩票制」發端地的歐洲大陸各國,普遍是百分之二要高得多。實際上,這種政黨票的設計,除了是要貫徹政黨政治,及扶持有努力無選舉實力的專業人士之外,就是為了讓小政黨也能有代表在國會內「發聲」。但台灣地區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設計,是兩大黨分贓政治的產物,就是要籍由百分之五的高「門檻」,封殺小政黨,讓兩大政黨瓜分「不分區立委」的議席。在小政黨已經難以獲取「區域立委」議席之下,連本應是照顧小政黨的「不分區立委」議席,也不讓小政黨得到,由兩大政黨分光吃盡。在此情況下,親民黨今次要保住現在的三個「不分區立委」議席,有較大的難度。
其二,就是要阻止台灣民眾黨侵蝕分吃親民黨的「立委」票源。其實是有點攪笑,宋楚瑜來是有意讓柯文哲接管親民黨的,但由於柯文哲失算,一方面在未有知會宋楚瑜的情況下,就匆忙成立台灣民眾黨,這被宋楚瑜視為要與親民黨搶奪票源;另一方面,柯文哲委任黃珊珊出任台北市副市長,而親民黨在台北市議會僅有兩席市議員,在林國成宣布退出親民黨後來加入民眾黨,而黃珊珊也離開台北市議會之後,親民黨在台北市議會竟然是呈現「議席零紀錄,這也被宋楚瑜視為挖親民黨的「牆腳」。因此,曾經十分麻吉的宋柯關係,已經是貌合神離。
反而是郭台銘,沒有按照柯文哲的「神機妙算」參加民眾黨,令到柯文哲的政治大計失算。這讓宋楚瑜十分寬心,因而在親民黨反正都是「擎旗要有後來人」之下,有意讓郭台銘接棒。因此,郭宋合作就比郭柯合作要熱絡得多。而親民黨在「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安排了郭台銘兩名親信,就比民眾黨只安排一名,顯得更有合作誠意。
宋楚瑜寄望於郭台銘,有較大的好處。不但讓宋楚瑜後繼有人,而且還可令親民黨會有新發展,起碼是在黨務活動經費上更有保證,這就讓親民黨的內外活動更能有聲有色。雖然是要回復當年之勢,似不太可能,但起碼可以阻止親民黨繼續下滑。
因此,昨日人仍在美國的郭台銘,就熱烈祝賀宋楚瑜參選「總統」的競選總部的成立,恭喜宋楚瑜「一馬當先」。而郭台銘的反應卻頗為冷淡,可能正在思考,倘親民黨和民眾黨的政黨票都能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可以直接提名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就將會遇到郭台銘這位曾經昔日朋友的對手,當然是樂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