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到美洲,從遠東到中東……在中國國內疫情逐步好轉,龍頭企業恢復產能的時候,世界其他國家疫情的惡化,對正在復蘇的全球經濟以沉重打擊,而首當其衝,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作為實體經濟基礎的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斷、工廠被迫停產、銷量下滑等問題,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接連上演。
面對這場席捲全球的危機,世界製造業將要如何應對?產業鏈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在全世界的憂心忡忡中,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又將在這場改變世界的疫情中擔當怎樣的角色?
全球超100家汽車工廠停產
「疫情恐慌是愚蠢」——3月7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發佈了一條引發巨大爭議的言論,他還在內部信中鼓勵員工正常上班,並稱病毒還沒有車禍來得危險。然而時隔不過一周,特斯拉就宣佈正在撤回柏林超級工廠的美國員工。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及威力遠超馬斯克的預期,也超乎其他多數人的想像。
到3月19日,特斯拉更宣佈從3月24日起,加州弗裏蒙特工廠將有序地進行短暫停產。此外,除了必需零部件和供應品之外,紐約工廠也將短暫停產。彼時,特斯拉並未打定主意關閉這座最重要的生產基地,當時其發言人聲稱該工廠將「在有限的產能下運營」。但現在,特斯拉最終也只能在愈來愈嚴重的疫情面前妥協。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經關停或計劃關停的汽車工廠數量已經超過100家。
歐洲目前已經成為除國內以外的第二大疫情淪陷區。包括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大眾、戴姆勒、沃爾沃、雷諾、標緻雪鐵龍(PSA)、豐田等在歐洲地區均不同程度停產,其境內的汽車生產工廠已經關停超過90家。
其中,大眾集團已經陸續關閉超過10家歐洲工廠。自3月20日起,賓利汽車位於英國克魯的總部工廠暫停生產四周。而PSA宣佈從3月16日起在歐洲地區關停超過15家工廠至3月27日。戴姆勒在3月17日宣佈,將其在歐洲地區的大部分工廠暫時關停,預期的停工期為兩周。寶馬同樣也宣佈,將暫停歐洲地區工廠的生產工作,停產時間將於4月19日結束。
在已經實行「封城」的意大利境內,FCA的四家工廠宣佈部分停產,蘭博基尼唯一的工廠以及法拉利、佈雷博旗下的工廠也已經停產。在疫情同樣嚴重的西班牙,大眾集團旗下品牌西雅特和雷諾、日產、福特的工廠都宣佈暫時關閉停產。
美洲地區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福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在3月30日之前暫停在北美生產基地的生產,以徹底清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通用汽車同樣表示將有計劃地關停北美地區的工廠,並至少持續到3月30日,之後公司會以周為單位對生產狀態進行評估。FCA也在計劃關停位於美國的工廠以及位於墨西哥的工廠,將持續停工至3月底。
各車企暫時設定的停工、停產時間不盡相同,例如福特、通用、寶馬、戴姆勒等車企都暫定停產兩周,而大眾、特斯拉等車企的停產時間為三周,但這些都是暫時的計劃。一方面與工廠所在地的疫情和地方政府的規定相關,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疫情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停產工廠原定的復工日期都會推遲。
這一切,幾乎就是中國國內汽車工廠2月份狀況的翻版。封城中的武漢,聚集了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雷諾、上汽通用五大整車企業,也吸引了大量零部件企業的集聚,涵蓋底盤、變速箱、車身、電子、內飾、玻璃等主要零部件,持續的停產,對下游整車生產帶來巨大影響。而全國各大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的停擺,更是直接導致1-2月份國內汽車產銷量斷崖式的下跌,汽車製造業1-2月利潤總額同比下滑高達79.6%。
而與國內的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等企業在疫情嚴重期間轉產口罩、消毒藥水的狀況類似的是,美國通用和福特的工廠也開始轉產口罩和呼吸機等防疫物資。通用汽車將在其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工廠生產重症呼吸機,首批產品最早將於4月交付。福特汽車與3M、GE等公司合作,開始大規模生產電動空氣淨化呼吸防護面具和呼吸機,以及N95口罩。汽車零部件企業馬勒集團也決定與位於瑞士的內衣廠商黛安芬合作,為其生產的口罩提供能有效吸附病毒的FFP3規格濾芯。
全球產業鏈嚴重受創
汽車行業由於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是典型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其全球化特徵明顯,受疫情衝擊嚴重。目前,全球主要汽車工業國都受到了疫情的衝擊。據Worlds Top Exports統計,2018年,中、韓、意、日、法五國乘用車、汽車零部件合計出口額分別為1880億美元和1212億美元,全球占比分別為24.3%和29.4%。隨著疫情在海外發酵,也對我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進口形成衝擊,傳導作用將致使我國乃至全球汽車供應鏈受到難以估量的影響。
車企停產,停的就是錢。比如北京奔馳就聲稱每天經濟損失高達4億元。整條產業鏈停止滾動,損失就是天文數字。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最近大幅下調了對全球幾乎所有地區汽車銷量的預測,認為將比預期減少1000萬台,其中中國減少230萬台,這將比十年前大蕭條期間8%下降幅度還要大。
汽車行業受到的衝擊,只是全球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個典型。事實上,在製造業幾乎所有的領域,都不可避免地被疫情海嘯覆蓋,甚至小到一個小小的安全套。
自疫情席捲橡膠大國馬來西亞後,全球安全套大本營受到了威脅。由於疫情氾濫,全球最大的保險套製造商馬來西亞康樂公司被迫停產一周多,全球安全套供應很快進入告急狀態。
世界銀行和聯合國貿發會議共同發佈的「世界綜合貿易解決方案」數據庫顯示,全球近200個經濟體從中國進口商品,其中中間品占比平均達21.7%。中國在疫情期間供應鏈的中斷,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生產者。但是在中國的形勢得以好轉後,疫情在韓國、日本及歐美的擴散,使全球供應鏈面臨第二輪全面衝擊。
比如在半導體和電子零部件領域,中國是主要進口採購國,日韓主導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供應,中國製造工廠向全世界供應最終產品,世界智能手機的約65%、個人電腦的約45%在中國生產。但是疫情也打亂了這個鏈條。電子設備行會組織IPC的一項調查發現,在150家參與調查的電子產品製造商和供應商中,有65%的商家報告因新冠疫情,供應商生產和交付都出現了延誤。如蘋果iPhone的全球供給暫時受到制約;戴爾因其即時生產模式所受影響嚴重等等。
此外,由於我國在機電、化工、光學儀器、運輸設備和橡膠塑料等方面對日、韓、美、意、德等國的依賴度較高,國外企業停工、物流停運、出口減少,直接衝擊了上游原材料和中下游成品的供應端,部分材料可能出現漲價情況。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生產網絡: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為核心的北美產業鏈,以德國、法國、意大利等為核心的歐盟產業鏈,以及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亞產業鏈。每條產業鏈上都有國家面臨疫情挑戰。國際貿易中心國別項目司司長阿希什•沙阿前不久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此次受疫情波及最嚴重的10個國家貿易總額約占全球總額的60%,製造業約占65%……美國、中國和德國是全球產業鏈的三大領導者,如果這三個國家受到嚴重影響,全球產業鏈將受到很大衝擊。」他還表示,中國2月份製造業受影響較大,世界其他地區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隨著疫情發展,歐洲3月份、4月份製造業預計也將呈低迷狀態。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及其他多種因素疊加,世界主要經濟體製造業指數普遍呈現下跌態勢。摩根大通發佈的2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下降3.2點至47.2,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擴張。其中,產出指數接近20年來最大降幅,新出口訂單指數也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2020年2月份,中國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並且,製造業進出口壓力加大,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28.7%和31.9%,較上月下降20.0和17.1個百分點。
根據歐洲委員會的推算,中國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世界其他各國的生產及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事實上,美國2月製造業PMI已經出現下降並低於預期。
中國幫助全球產業鏈「轉起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製造業占全球的比重從1990年的2.7%增至2010年的19.8%,此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有機構測算顯示,2019年中國製造業占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比重已經提到30.9%。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的製造中心,中國供應鏈已經是世界製造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全球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和中國製造相關,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出口額超過600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在華子公司對外出口占比超40%。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超過100億美元,數額僅次於從墨西哥的進口;日本此次新冠疫情前從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年均超過3000億日元,相當於「非典」時期的10倍。
在其他領域,中國的供應鏈地位同樣「舉足輕重」:在電子製造和機械製造領域,中國占全球出口總額23%,占全球進口總額13%;在紡織和服裝領域,中國占全球出口總額近40%。隨著中國營商環境、基礎設施等快速發展,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製造業進出口依存度逐年提升,中國也將在世界製造業供應鏈體系中佔據愈加重要的地位。
全球化時代製造業的主要特點是既受別人影響,同時又影響別人,是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不可否認,中國只是全球產業鏈的一環,中國企業的複產復工,並不代表全行業產業鏈恢復,海外疫情也會反向制約中國企業的複產復工。但是中國製造業的復工複產,無疑將對全球產業鏈「轉起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製造業的企穩,是給全球製造業吃下的一顆「定心丸」。
在特斯拉被迫停止了加州弗雷蒙特工廠的電動車生產的時候,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卻在復工後每週保持了3000輛電動汽車的生產,甚至比停產之前多了1000輛。在上汽大眾安亭廠區,2月24日就迎來復工後的首輛車下線,儀征、長沙、寧波工廠也相繼迎來復工。在安亭汽車二廠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作,AGV物流小車來回穿梭,生產節奏井然有序。在位於浦東新區的芯片製造企業上海華虹宏力,正7天24小時持續生產測溫儀、紅外成像監控儀等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非製冷紅外MEMS傳感器芯片,最近兩個月的投片量已達到往常一年的產量。
在自身復工複產的同時,中國製造也全力馳援全球抗疫戰場。口罩、檢測試劑盒、呼吸機、藥物……這些日常防護、確診和救治患者的防疫物資,正在從中國工廠的生產線走向世界。此外,不斷開出的中歐班列,正在把海外企業急需的部件與材料,送往歐洲大地。
目前,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健全完善的工業體系、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這是維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中重要地位的堅實支撐和強大底氣。
「疫情的影響主要是生產的臨時受挫或延遲,中國製造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破壞。不能因短時個別訂單轉移而簡單下結論。」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所長欒群說。這次疫情讓眾多製造業企業也重新思考生產基地佈局和供應鏈安全的問題。世界上有個別媒體借中國的新冠疫情說事,認為新冠疫情將改變全球供應鏈體系,甚至認為製造業會撤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日前表示,面對疫情,試圖人為切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甚至鼓噪「轉移」「脫鉤」,既不現實,也不明智。把一家工廠轉走也許不難,但把生態體系轉走卻絕非易事。
當然,西方世界突然而至的疫情,無疑會改變世界產業鏈的格局。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擴展,供應鏈能否處於優勢地位是衡量一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此時此刻,中國製造業應該牢牢把握住國內疫情得到初步控制這個難得的「時間差」,加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通過發力「新基建」等新領域,找到新的市場空間。只有這樣,未來才將有機會贏得危中之機。
國內新勢力造車企業愛馳汽車在接受《新民週刊》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他們正在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高科技發揮科創企業的技術和創新優勢, 並積極投入國家為促進新能源車市場發展而列入「新基建」的充電樁建設領域。此外,愛馳汽車堅持走全球化戰略佈局,擴大中國品牌影響力。在國內車市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有條不紊地同步推進歐洲市場的銷售計劃,現在已經取得積極的成果。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雖然中國製造業供應鏈面臨一些挑戰,但與之同時也在發生新變化,孕育新升級。隨著工業4.0的加速到來,我國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速製造業智能化改造的腳步加速邁進,以智能化賦能製造業的「技術」領域探索不斷深入。中國供應鏈體系成熟度高,短期內領頭羊地位「仍舊穩固」。從長遠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作用只會增強、不會減弱。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中國在穩定全球供應鏈上展現出的責任和擔當,既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貢獻著中國力量,也為國際企業分享發展紅利提供著中國機遇。
(劉朝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