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國會」提「修憲案」也含黨內鬥爭意味?

民進黨「正國會」系統「立委」在《正常國家決議文》通過十三周年當日,正式公佈以《正常國家決議文》精神的主軸的「憲法增修條文修正案」,遭到國台辦的嚴詞批評。其實,就連民進黨中央也不給「好臉色」,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當天就表示,有關「立委」提出「修憲」草案,屬於「國會議員」法定的職權,黨中央予以尊重。但她強調,目前各項提案都還在初期討論的階段,黨中央將會提出黨版「修憲」立場讓黨團參考、加以討論。顏若芳指出,有關「修憲」的問題,一如蔡英文日前於「全代會」所宣示,當前的台灣,最重要的改革項目之一,就是「憲政」改革,怎麼讓「國家」治理更有效率?怎麼讓民主參與落實在生活當中?這將是「憲改」的當務之急。

顏若芳的發言內容,不啻是給「正國會」系統「立委」潑了一盤冷水:其一、她強調這只是民進黨個別「立委」的提案,不等於是民進黨黨團的提案。其二、「正國會」提出的傾向「台獨」的「修憲」提案,不符民進黨中央的「修憲」方向。因為蔡英文此前在「全代會」提出的「憲政」改革內容,主要是屬於內政的範疇,如公民權下修至十八歲、廢除「考監」兩院、擴充「憲法」人權等。

實際上,「立法院」現在已經收到的十一個「修憲」草案,也多是朝此方向。儘管說,蔡英文也曾說過,按照現行「修憲」程序,要啟動一次「修憲」並不容易,因而「修憲」倘只是下修公民權年齡等「瑣碎」內容,將很可惜,但按照蔡英文對台海形勢的謹慎保守心態,卻也不願過早至少是在她的任內,將觸及「紅線」的「修憲案」端上桌面。

至於蔡英文沒有親自出面阻攔,而且即使是由黨中央發言人「柔性敲打」,也不是直接否定,這正如顏若芳所言,這是屬於「立委」的法定職權,黨中央予以尊重。實際上,按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有權提出議案的,除了是「行政院」之外,還有黨團及「立委」連署。一般上,「行政院」提請的法案,盡管會遭到在野黨黨團的杯葛,但通過的機率較高;而在朝或在野黨團提出的法案,儘管將會遭到其他黨團的抵制,但在黨團下達護航令下,並在委員會審查或黨團協商過程中使用技巧,也能在「大修」後獲得通過。至於由「立委」連署提交的法案,除非其內容是朝野有高度共識,否則不要說是在野黨反對,就是其所在黨團也不支持。實際上,較早前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提交的「修憲」法案,因為碰觸到極為敏感的「統獨」問題,就不但得不到民進黨黨團的支持,而且蔡英文還要求其撤案。

而「正國會」系統「立委」擬制的「修憲案,巧好就含有與蔡易餘「修憲案」同樣的內容,亦即拿掉「憲法修正條文」第一句的「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不過,「正國會立委」實質的「頭兒」陳亭妃卻辯解說,蔡易餘的「修憲案」是單一條文,而他們的「修憲案」是含有多個條文的完整法案。但惟其如此,其性質的惡劣程度就比仍算是較為「單純」的蔡易餘「修憲案」要嚴重得多,看來也將會像蔡易餘的「修憲案」那樣,成為一張廢紙。

至於民進黨中央尚未「出手」,可能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是這個「修憲案」尚未正式提案,只是宣示性質;二是據台灣政媒兩界盛傳,目前民進黨內各派系正在啟動「圍英行動」,要圍遏「英系」,蔡英文要「睇定先」,觀察清楚此舉動是否屬於發洩對自己及民進黨中央不滿的因素在內?倘答案是肯定的,處理起來就較為棘手,走錯一步後遺無窮。這不同於蔡易餘是屬於「英系」,在參選民進黨中常委時也得到蔡英文的關照,因而較易「話為」。

看來,「正國會」系統「立委」擬制此與民進黨中央「不同調」的「修憲案」,除了是筆者日前分析的,要發洩對蔡英文忽視《正常國家決議文》的不滿情緒的因素之外,可能也是要發洩對民進黨黨團在提報「修憲委員會成員名單中,竟然將「正國會立委」排除在外的不滿情緒。

這是因為,「立法院」朝野黨團日前經協商決議,在本月十四日正式成立「修憲委員會」,其成員依政黨比例組成,在昨日送交推派名單給議事處彙整。其中民進黨黨團獲分配二十二個名額,黨團提報的名單中,在將其中兩個名額「支援」給並非是民進黨員,也不參與民進黨黨團活動的林昶佐、陳柏惟的情況下,竟然完全沒有「正國會立委」的份兒。實際上,前天出席記者會的六名「正國會立委」陳亭妃、陳歐珀、余天、莊競程、蔡適應、陳秀寳、黃秀芳,沒有任何一人被列入民進黨黨團提交的參與「修憲委員會」的成員名單內。

這不知道是出於黨團的疏忽,還是黨中央有意為之?總之,這對於一直對「修憲」懷有高度興趣。而且還是極為希望能將《正常國家決議文》的主要內容入憲」的「正國會」來說,是一個頗大的打擊,而且還帶有侮辱的性質。因而「正國會」系統「立委」擬制這個可能是與民進黨中央「修憲」方向相距甚遠的「修憲案,可能是帶有「抗議」及「示威」的意況。

但是,「正國會」系統「立委」在此時提出帶有濃厚「台獨」意識的「修憲案」,可能是時機並不適合,甚至是對蔡英文來說,有「哪壼不開提哪壼」的效果。

實際上,從中美台「大三角」的最新發展態勢看,蔡英文已經從前段時間極為亢奮的「親美反中」情緒中冷卻了下來,因而受到「獨派」支持的吳釗燮,會突然表態說,「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兩岸若開戰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對此,「綠」的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及「藍」的陳一新教授都不約而同地分析指出,從吳釗燮的急轉彎事件,可以更加清楚看出,即使美中關係已迅速惡化,幾乎已在各方面展開激烈鬥爭,但美國並未打算推翻既有的「一中政策架構,更不願被迫捲入難以估算代價的兩岸戰爭。

郭正亮和陳一新都指出,蔡政府從以下兩個事件中,「嗅」出了並不尋常的氣息。其一是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九月十七日在參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稱,「對於台灣主權問題,美國不持立場,應由兩岸自行解決」。其二是一向支持台灣的美國聯邦參議員魯比歐,九月二十三日在華府國防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舉行的一場研討會表示,「針對台灣紅線問題,大陸遲早會用武力解決,但寄望於美方支持台灣打這場戰爭,是不切實際的」。魯比歐還說,「美國能做的事就是幫助台灣增強軍事力量,讓北京自己放棄一場代價過於高昂的戰爭」。

兩人分析說,史達偉和魯比歐其實是要把台灣不想聽的美國底線思維全盤托出,提醒台灣不要期望太高,導致兩岸和對外政策失去彈性空間。類似的底線提醒,恐怕早在國務次卿訪台之前,早已流傳在台美高層之間,但美國政府卻感覺台灣民意對美國期待越燒越旺,兩岸軍事劍拔弩張也毫無轉圜,甚至連美國國會也隨之起舞,幾乎要走到難以收拾邊緣,不得不同時兩方面出手:一是壓低國務次卿訪台規格場面,只在官邸見蔡英文,避談美台經濟對話;二是敦促吳釗燮出面熄火,不惜急轉彎前倨後恭,反向以台灣立場,代替美國說出台美政策底線。

在此背景下,民進黨黨團就不得不把「正國會」系統「立委」排除在黨團提名的「修憲委員會」成員名單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