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上成功卻是戰略上極端錯誤

江啟臣出任國民黨主席後,聲稱推動黨務改革,並調整兩岸政策路線。但一方面是受制於內外及主客觀因素,另一方面是魄力不足,能力有限,因而黨務改革推動得扭扭捏捏,該改革的沒有觸及或著力不深,應保留的卻是「把嬰兒與洗澡水一同倒出去」,放棄國民黨安身立命的「九二共識」,幸在黨內元老及多數黨員反彈之下,才回到正軌,但也留下了一條尾巴。但在昨日,卻仍是「走火入魔」,或可能是主導,或可能是疏於就近監導(江啟臣本人也是「立委」並參與國民黨黨團運作),國民黨黨團在「立法院」院會議事議程已經確定之下,以「突然襲擊」的手法,要求增列兩項議程,並逕付二讀審議其臨時提出的要求台灣當局儘快促成與美國「復交」,及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決議案。由於朝野黨團皆無異議,因而未經表決就照案通過。因而首次上演國民黨向「立法院」提交「準台獨」議案並獲得通過的戲碼。

國民黨黨團此舉,應當說在戰術上是成功的,迫使民進黨當局現形並將其推往火堆上燒烤;但在戰略上卻是失敗的,不但是使得自己也墮落成「準台獨」政黨,而且對目前台灣地區已經被民進黨當局扭曲了的社會政治態勢,起到「火上添油」的作用,推動民意「主流」更為偏離兩岸和平發展的軌道,向「台獨」的邪路滑下去。而且,讓已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的國共兩黨關係,遭受更強烈的衝擊,並可能會因此而陷北京於不義,對北京的對台工作部署造成極大的干擾以至破壞。因此,國民黨黨團此舉,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嚴重的得不償失。

誠然,在戰術上,國民黨黨團此舉還可算是緊緊抓住了戰機,對民進黨當局實施「突然襲擊」,是有所收穫的,而且也在鬥爭策略調整運用上,摸索到一些經驗。其一,是迫使民進黨當局現形。此前,民進黨當局一直在欺騙台灣民眾,如果因為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而引發台海戰爭,美國將會馳援,最近還發展到以「大內宣」的手法,誤導台灣民眾,美國將會與台灣當局「建交」,並支持台灣當局加入聯合國。但民進黨當局此舉卻讓美國產生警覺,擔心會被「拖落水」,於是最近透過適當的「放話」方式,否定了民進黨當局上述的夢幻囈語。為此,吳釗燮對此「狂飆戰車」實施「急剎車」,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法,聲稱台灣當局將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因此,國民黨黨團提出此兩項議案,倘就單純的政黨及朝野鬥爭的領域而言,在時機上是抓得很精準的,不啻是狠狠地將了民進黨當局的一軍,讓民進黨黨團處於進退兩難的宭境,但為了「政治正確」而不得不以「沒有異議」的方式「被動接受」該兩項議案。這從一向牙尖嘴利,口才便給的蘇貞昌,在被記者們問及到反應時,悻悻然的語調中,就可得知民進黨當局由此而陷入困境的尷尬境況。

其二、也是對美國「口惠而實不至」的諷刺。特朗普上台以來,為了其個人的政治及經濟利益,惡化中美關係,在台海政策上走「鋼絲線」,推出了系列「利台」法律及措施,並對民進黨當局作出許多承諾,導致台海形勢惡劣。但在解放軍以密集演習及軍機突破所謂「海峽中線」等方式施加軍事壓力之下,美國卻又警覺,萬一果真被民進黨當局「拖下水」,後果將會十分嚴重,美國未必能承受得起。因而最近透過相關渠道放出「軟話」,明言將不會與台灣當局「建交」,也不會「協防」台灣,從而導致吳釗燮突然「轉軚」。而國民黨黨團在此時提出者兩項議案,也可說是明「剃」華盛頓的「眼眉」。

其三、是對國民黨自己而言,要與民進黨爭奪「親美」的帽子。國民黨本來就是親美的,實際上如果不是有美國支持,「中華民國」早就成為歷史名詞。但豈料現在民進黨當局更為「親美」,而且還得到美國的回應,這讓國民黨情何以堪?!因此,江啟臣就任國民黨主席後,決定將國民黨帶到更為「親美」的道路上去,因而引進採取了若干「動作」,甚至不惜以借口拒絕出席「海峽論壇」來取悅美國。而在江啟臣即將出席「台美國防工業視訊會議」的前夕,國民黨黨團突然提出此兩項議案,就可被視為他參與「鴻門宴」的「投名狀」,宣示國民黨將要走親美反共的路線,而且還要比民進黨衝得在更前面。

其四、也是國民黨「選票主義掛帥」的黨務改革重要內容。國民黨在歷經連續兩次大選失利之後,在進行黨內檢討中,竟然將其原因歸究於兩岸立場過於「親中」,因而不但是曾經意圖否定「九二共識」,而且還確定要走回「親美反共」的路線,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爭取中間選民及淺藍選民的認同,奪取未來選舉的勝利,甚至是重新執政。另外,也是作為靈活調整戰術的實驗,意圖改變自己被「摁著打」的被動局面。

然而,國民黨黨團此舉在戰略上,卻是極端錯誤的。不但是對民進黨當局的「台獨」行徑起到「為虎作倀」的作用,並推動主流民意走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反面,而且也「自廢武功」,摧毀國民黨賴以安身立命的「生命線」,今後將難以轉身,甚至陷入泥淖。尤其是倘有機會重新執政,將無法撥亂反正。其實,眼前就將會產生氣走以至嚇走部分基本支持者的負面作用。至於與大陸方面的關係,也可能會連僅存的互信也將破壞殆盡。

過去,國民黨也有過「犯糊塗」的時候。二零零八年的「總統」選舉,民進黨為了挽救敗局,發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國民黨為了反制,也提出「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與聯合國公投」。但國民黨中常會經過激烈爭論,最後通過「拒領公投票」決議,呼籲支持者拒絕參與者兩項「公投」,再加上當時的「公投」的「門檻」極高,因而使得這兩項「公投」都未能獲得通過,也並不妨礙馬英九高票當選,並為馬英九就任後,與大陸恢復兩岸協商掃清政治障礙。但現在的情況不同,在逕付二讀通過國民黨黨團的這兩項議案後,除非是國民黨黨團撤案,否則就不能推翻,只能是在「三讀」時進行詞語上的修飾。當然,民進黨黨團為了避免「弄假成真」,可能會採取「拖延」技巧,使其不了了之,未能成為正式決議。但倘若民進黨干脆「將計就計」,全力「配合」,予以通過,成為「全民意志」,就不單止是民進黨的政治錯誤,也更是國民黨的政治錯誤。而且也陷大陸於不義,被迫啟用《反分裂國家法》。而透過此舉,國民黨也已變成「準台獨」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