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枕頭,大學問

許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結束了一天工作,感到脖頸酸痛,想趕緊睡一覺恢復過來。然而,第二天睡醒後,幷沒有出現期待中的滿血復活,反而覺得脖子肩膀更加不舒服了!此時此刻,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夜夜伴你入眠的枕頭出了問題。

人的一生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枕頭是絕大多數人都離不開的夥伴。但這個夥伴,究竟是我們的朋友還是健康的敵人,其實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用枕頭來枕「頭」?錯!

人體的脊柱並非筆直,而是有4個生理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其中頸椎的曲度是前凸的,這個曲度非常重要,任何違反這個曲度的姿勢(比如長期低頭玩手機),都會造成頸椎的肌肉疲勞,出現頸部酸痛不適,時間久了甚至會導致頸椎病。

當我們撤去枕頭平躺在床上的時候,就會感覺脖子下面空落落的,所以脖子要靠枕頭來支撑。但是很多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用枕頭來枕「頭」。這會讓頸椎失去正常的生理前凸,肌肉被迫持續收縮,才會越睡越難受,第二天脖子就會酸痛不舒服。

所以,枕頭最關鍵的作用不是枕「頭」,而是用來枕「脖子」!

高枕無憂?錯!

中國有句古話「高枕無憂」,這句話如果從醫學的角度來理解,它是錯的。正確的表述應該是「好枕」無憂,那什麽是好枕呢?

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這樣形容枕頭:「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也就是說,枕頭的高度,無論仰臥側臥,保持頸椎處于中立位。具體一點,就是仰臥時枕高約爲自己的一個拳頭,頭部保持輕度後仰位,脖子感覺被自然地托住了,睡眠時這個姿勢是最健康的。

到了現代,我們對枕頭的要求提出「三度」:

高度高枕未必無憂,平枕未必坦蕩。一般來說枕高以10厘米~15厘米較爲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總的原則是,睡下後,枕面支撑頸椎彎曲的部分,比支撑後腦勺的部分高出3~5厘米,這樣既能支撑頭部,又與頸部的高度相適應。

硬度枕頭的硬度要適中,過硬的枕頭,與頭的接觸面積小,壓强增大,頭皮不舒服;反之,枕頭太軟,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頸肌易疲勞,也不利於睡眠,並且頭陷其間,影響血液循環。

寬度輾轉反側需枕寬,枕頭的寬度正常情況下比肩膀要寬一些,至少要達到肩寬的1.5倍。不要睡太窄的枕頭,否則當你一翻身枕頭無法支撑頸部,頭就會掉下來,會影響睡眠時的安全感。

枕頭到底怎麼選?

現在市面上的枕頭花樣繁多,既有高大上的,也有接地氣的,到底該怎麽選呢?

傳統的枕頭裏常見的填充物是蕎麥皮、决明子、谷糠、蒲棒這些天然的植物性原料。它可很好地支撑我們的頸椎曲度,不僅不易塌陷,還能保持清爽透氣,確保血液通暢、放鬆緊張的肌肉。加入不同成分的中藥以後,這類枕芯具有促進睡眠、清熱明目等保健作用。但是很重要的一個提醒是:這類傳統枕頭在使用時,要注意定時清洗及翻曬,防止細菌及蟎蟲滋生。

隨著材料工業的提升,枕芯填充物種類不斷推陳出新,誕生出許多「功能枕」。比如常見的「記憶枕」、高大上的乳膠枕等,多由聚氨酯泡沫膠或乳膠這類慢回彈材料製成。這些高彈材料質軟透氣、回彈力佳,可以有效分散頭頸部壓力,也頗受消費者青睞。曾經有機構調查研究不同材質的枕頭的舒適性,按照舒適性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乳膠枕、蕎麥皮等傳統枕、聚氨酯記憶枕、羽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