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灣區行啟動 澳青尋文化共鳴

【本報記者鄒玖勝10月25日廣州報道】為加強粵澳人文交流合作,促進澳門青年進一步瞭解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主辦的「澳門青年人文灣區行」24日啟動,來自澳門各界約百名青年代表在三日內分別前往中山、廣州和佛山三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實地考察當地代表著灣區歷史文化的著名地點,感受灣區人文建設成果。

是次參訪團由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擔任隨團顧問,並由澳門中華文化藝術發展協會主席黃家倫擔任團長,中聯辦宣文部副處長鄧樂、辛建波以及助理王宇偉任隨團工作人員,中華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容甄甄擔任秘書長。

參訪團首日先來到中山,先後在當地參訪了孫中山故居、中山遊戲遊藝產業城、中山棒球小鎮等地,深入瞭解當地知名旅遊資源、體育資源和大型企業的發展情況。其中,中山遊戲遊藝產業城是以遊戲遊藝產業綜合體開發為主題,並與城市發展充分融合,通過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運作和創新手段構建的全能型園區。自2014年建園以來,其形成全產業鏈的集成環境,讓行業內高成長型企業在寬鬆的環境中高速成長,目前入駐遊戲遊藝上下游及文化創意企業已達48家。在遊戲遊藝文化產業城的強大文化輻射力之下,更是推動中山市文化產業取得巨大創新發展成果——2019年,全市遊戲遊藝企業生產產品約12萬套,實現總產值近30億元,其中出口約占52.1%,同比增長約5%。

中山市遊戲遊藝興業協會會長葉威棠受訪時表示,遊戲遊藝與生活息息相關,相關產業是文化建設最直接的體現。中山遊戲遊藝產業將東方的神話或故事融入其中,推動中國文化落地業態。他認為澳門影響力越來越大,每年接待大量遊客,但缺乏長期性的遊樂園設施,供親子家庭和遊客體驗。而中山當地擁有非常完善和齊全的市內遊樂設施設備生產線,亦匯聚了全國各地眾多優秀人才,如果中山與澳門兩地可以透過加強合作,打造將中國元素和澳門本地文化元素相結合的娛樂設施,並在澳門加以展示,相信將可讓雙方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增強彼此的影響力。

完成中山當地的行程後,參訪團隨即乘車前往廣州入住,並於第二天接續開展參訪之旅,先後參觀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以及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等。其中,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主要是規劃與國土綜合展示、城市文化展示平臺,兼具科普、政民互動、學術交流、城市綜合資訊查詢、規劃公示等功能,並主要展示廣州概況、城市歷史、總體規劃等。本团团长黄家伦在参观完规划展览中心后指,展馆内有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下乡愁。”澳门正值筹划城市规划和都市更新之际,他认为这句话很值得澳门借鉴。

而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則是廣州市將舊區改造成新興文創街區的成果展現,在這裏,既可參觀具有獨特嶺南風情的歷史建築,又可觀看話劇、粵劇表演,體驗粵繡等非遺專案,集休閒、娛樂、觀光、創意於一體。參訪團成員之一的澳門文旅導賞協會理事長陳淑怡認為,永慶坊的舊區活化經驗值得澳門借鑒,在保障居民生活質素和發展文化旅遊當中爭取平衡,才能達致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