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退役將領 ——余熱一懷灑兩岸,最美莫過夕陽紅

多年前,他們是臺灣軍界高官;退役後,他們是兩岸交流的先行者。如今,雖然民進黨當局的相關規定阻礙了他們赴陸的步伐,但他們不懼政治壓力,不怕年事已高,即便身處島內,仍將滿腔熱情投灑,爲台海和平奔走。他們的名字叫台軍退役將領,他們已成爲促進兩岸和平最美的夕陽紅。

退役將領團體,影響超越軍界

台軍退役將領在臺灣是個特殊群體,他們退役後並非就此退出軍界、不問世事、安享晚年,而是一般都會加入專門爲退役將領組建的民間團體,繼續發揮餘熱。如歷史悠久的「黃復興黨部」、老牌的「中華戰略學會」、人數衆多的「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與大陸黃埔同學會對口的「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以及成立十餘年的新同盟會、「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和「中華經略國防協會」等。

這些退役將領團體都有一定的能量與人脉,其資源和影響力超越軍界,並向「産官學」乃至民意代表基層擴散,進而形成一股多元綜合力量。

成立於1991年的「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由臺灣島內德高望重的黃埔一期學員、鄧文儀老將軍發起成立。此後一直受到鄧小平等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目前共有會員三千多人,其中一百多名是將軍級人物,在臺灣軍界、政界有一定影響。

「新同盟會」是島內致力於發展兩岸關係的民間政治團體,會長就是曾經擔任過國民黨部隊前陸軍上將、被尊稱爲「許老爹」的許曆農先生。多年來,在許曆農先生的帶領下,「新同盟會」一直旗幟鮮明地反對「台獨」,支持國家統一,在兩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2009年底成立的「中華經略國防協會」由退役少將、台「國防大學」前戰略研究所所長曾章瑞牽頭成立。2010年7月,曾章瑞邀集一批退役將領研擬的《「國防部」組織再造》與《如何强化「國防部」文官角色之研究》兩份報告,被急件送至馬英九辦公室、台行政機構、安全部門和防務部門。馬英九對此非常重視,時任行政機構負責人的劉兆玄還批示將報告「列管」。

最有影響力的退役將領團體要數國民黨的「黃復興黨部」。「黃復興黨部」成員是國民黨籍的退役官兵,他們18萬人分布在全台23個縣市,每個分部有自己的番號,比如嘉義市的番號叫黃國嘉,高雄市的番號叫黃國雄。此外,他們還有自己的公文、信封、季刊等等。雖然黨員人數只占國民黨黨員總數的兩成,但其向心力、選舉動員力是國民黨內最强的,「足以掌握國民黨黨意。」

除此之外,這些退役將領的影響力還遍及商界。商界對退役將領更是畢恭畢敬,在臺灣很多項目競標現場,會看到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廠商會請來一些退役將領助陣。

一些大型企業也經常雇用退役將領到公司管理業務。其一是看重人脉,其二是帶過幾萬兵的將領管理幾千號人一般不在話下。

登陸一嘗夙願,譜寫兩岸新篇

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兩岸關係邁入到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階段,退役將領的影響力逐漸由島內擴展到兩岸,進一步融入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當中。

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島,他們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他們或者以個人名義到大陸旅游、探親,或者集體組團來以會友、打球的名義,感受祖國大陸的風土人情,加深兩岸民衆的彼此瞭解。

從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開始,曾用鮮血保衛過的故鄉、夢中無數次閃回的家園、大陸那些已經老去的戰友,都讓老將軍們激動不已。

台軍將領在退役後,因爲曾經從事重要工作,依規定必須管制一定年限不得前往大陸,在過了管制年限之後,才可以恢復「訪陸」權利。

由於台軍退役將領的敏感身份,他們來大陸一般以參加交流活動爲主,大致有紀念活動、民間論壇、文化交流和體育活動四種。2009年5月,兩岸37位退役將領齊聚福建厦門,參加首届兩岸退役將軍高爾夫球邀請賽,打出「兩岸軍事交流第一記小白球」。退役將領訪問大陸日益升溫,也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了新的積極因素,爲兩岸各界加强交往譜寫了新的篇章。

事實上,早在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在前會長李楨林的帶隊下,就曾前往大陸參訪。當時兩岸軍人多以聯誼會的形式交流,雙方的共同語言是「反獨」,共同的歷史記憶是「抗日」。

2001年7月,台軍原防務部門負責人郝柏村上將帶領20多位軍方高級退役將領奔赴廣西桂林,其中包括5名上將、多名中將和少將,這是臺灣軍方最高級別的退役將領集體訪問大陸。

此行之前,作爲臺灣有名的「反獨上將」,郝柏村以個人名義,先後於1999年回家鄉探親、2000年5月回家鄉掃墓、9月赴西安旅游。

2011年6月「台軍將領大陸發言風波事件」發生後,馬英九立即組織相關部會,草擬「退役將領赴大陸地區的行爲規範原則」,必須以「行程透明、言行謹慎與不違反相關政策」爲準則,嚴格規範退役將領的一言一行。

但這些限制並不能阻擋台軍退役將領前進大陸的步伐,多數將領表示並不會因此停止前往大陸。彼時,退役將領中沒有「登陸」過的已經寥寥無幾。比如臺灣的歷任防務部門負責人,包括郝柏村、蔣仲苓、唐飛、伍世文等,都先後到訪大陸。上將階層中沒到過大陸的主要集中在「參謀總長」,因爲四星上將是終身役,所以無法「登陸」,唯一的例外是羅本立,當時他一直想回大陸老家看看,但礙於肩上的四星一直未能成行,最終他向陳水扁堅辭,終於了却心願。至於三星上將或曾任各軍種總司令者,退役後前往大陸的相當多。

暮年壯心不已,冀望和平發展

當然,台軍退役將領赴大陸訪問,並非只是爲了游山玩水,他們帶著理想理念頻繁來往兩岸,與大陸退役將領交流,探討軍事互信,其「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舉動令人感嘆。

原本操戈的臺灣退役將領訪問大陸,很顯然能起到緩和兩岸關係的作用。臺灣老一輩的高級將領,與大陸方面有著兩岸共同的記憶,比如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黃埔精神、抗日戰爭等。

這些共同語言拉近彼此關係,也夯實了一個中國的基礎。台軍前「總政戰部」副主任兼執行官陳興國曾在《聯合報》刊文指出,島內退休將領訪問大陸,是恪盡炎黃子孫的一份責任,是打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窄門的敲門磚。

遺憾的是,由於這些退役將領到大陸參訪,多屬聯誼性質,由民間單位接待,雖然時有對話,但也多是形式,且不具官方授權,協商軍事互信也僅是兩岸退役將領爲結束敵對狀態、爲台海和平謀的負責任之舉,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儘管如此,民進黨對此仍高度緊張,生怕退役將領成爲「反獨促統」的主力。在民進黨的「腦回路」中,兩岸還沒有簽署「和平協議」「理論上還處在交戰」,在這樣的情况下,昔日軍隊首腦來大陸訪問簡直就是「吃裏扒外」,將會動搖台軍軍心和泄露軍事機密,遂在其上臺執政後出臺各種禁令嚴加管制。

2016年11月,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劉世芳提出「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規定「退休少將以上前往大陸管制改爲終身」。2019年7月3日,台立法機構臨時會三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規定少將以上高階退將將「終身」管制參與大陸政治性活動。「法案」甚至還規定,退將向五星紅旗敬禮或唱誦《義勇軍進行曲》將面臨剝奪退休金等重罰。

面對民進黨當局層層加碼的管制措施,台軍退役將領不爲所動,即便身處島內,仍積極爲台海和平奔走,爲「反獨促統」請命。2017年9月13日,台軍退役將領許曆農發表公開信支持兩岸統一。同年10月7日,「新同盟會」聯合島內八大統派宣示反「獨」促統决心。2019年8月8日,退役上將郝柏村於100歲生日當天在臺北發表回憶錄,在書中寫到,臺灣人不認同中華民族,必將帶來無窮災害,最令我憂心。今年3月因心肌梗塞去世的退役上將王文燮2019年公開表示,兩岸都屬於中華民族、中國人,高喊「台獨」的人是爲了政治利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台。」這些台軍退役將領心系兩岸,胸懷和平,其行爲壯舉實屬可歌可泣。諷刺的是,民進黨當局却視其爲「眼中釘,肉中刺」,罔顧民意橫加阻攔,百般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甚至將他們作爲「特殊群體」予以區別對待。

衆所周知,退役將領已經退歸平民百姓,不再受到軍紀政令約束,依法享有他們應該享有的權益。他們可以自由出行,名正言順地赴大陸參訪交流。再者說,退役將領都只是代表個人,與大陸方面建立友誼和管道也是個人的選擇。

更何况,兩岸交流不可能只有經貿交流,兩岸退役將領如能以其個人經驗相互參訪交流,對兩岸關係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寧采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