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斯克」角力亦莊火箭一條街 民營商業火箭的夏天

烈日下,一千多人站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附近的沙漠上,遙望著遠處在高溫蒸騰現象裏若隱若現的火箭。隨著點火指令發出,火箭尾部噴射出巨大的火光和烟霧,騰空而起。沖上三四百米的天空後,轟鳴的聲浪才傳來,人群裏爆發出驚嘆。

這個名叫「雙曲綫一號遙一」的火箭,在幾分鐘後沖出大氣層,很快消失在視野裏。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際榮耀」)副總裁姚博文和同事們站在原地,肌肉緊綳,眯眼望著東南方天空未散的烟霧。直到廣播裏一個稍顯亢奮的男聲宣布,火箭發射成功。一群人跳了起來,擁抱、揩眼泪。

這一天是7月25日,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入軌。星際榮耀拿下這個第一,此前,另兩家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航天和零壹空間,也做過嘗試,但均未能成功入軌。

雙曲綫一號箭體最大直徑1.4米,全長約20.8米,起飛重量約31噸,500公里高度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260公斤。這已經是中國民營航天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强的運載火箭。它分別搭載兩顆衛星,3個末子級試驗載荷及一個宣傳用車模和一個酒瓶。42噸的起飛質量,被一股巨大的推力擎起,推向太空。

在這股推力背後,民營商業航空也顯現出自己的肌肉綫條。商業因子與曾經專注於製造國家重器的航天事業相互碰撞。隨著2015年政策開放,中國已有十多家正在運營的火箭公司,其中絕大多數都集聚在北京亦莊。截至2019年7月,身在亦莊的民營火箭企業已發射7枚火箭。角力正在這裏發生。

三次逐鹿,爭搶第一

亦莊曾是北京最大的濕地,二十多年前,兩條柏油路,一覽無餘的莊稼田,就是全部圖景。位於亦莊西北的東高地,正是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又名航天一院)的所在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就出自航天一院。北京地鐵8號綫途經航天一院,站名就被定爲「火箭萬源站」。

簇擁著航天一院,在亦莊50.8平方公里的區域,星際榮耀、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途探索、翎客航天、深藍航天等十多家民營火箭公司都落戶亦莊。

從星際榮耀向南行2.8公里,便到了零壹空間所在的亦莊科創十三街。藍箭航天位於星際榮耀西北方的榮華南路。藍箭航天原本的辦公地點和星途探索是樓上樓下,都在亦莊經開大厦。有媒體把亦莊的這塊區域稱作「火箭一條街」。

不同於通常的美食一條街或者「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熙攘,這裏總是很安靜。夏日午後的蟬鳴裏,亦莊越發靜得好像可以聽到陽光撞在地上的聲音。星際榮耀公司裏同樣靜悄悄,員工們大多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緊盯著電腦屏幕。除了前臺背後的大logo,這家公司幾乎沒有別的裝潢,造訪過這裏的北京閱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胡美琪透露,他們連辦公桌都買的是二手的。

首席科學家李偉(化名)大步走進副總裁姚博文的辦公室,大聲笑問:「我們的文化衫不可能只賣出三件,我看咱們員工自己都買了十幾件了。」

自從完成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入軌,星際榮耀成爲業界焦點,爲了使運載火箭走入大衆視野,公司還上綫了周邊商城,試圖售賣模型、紀念章和T恤等周邊産品。不過,媒體報道,火箭發射完後,99元的「星際榮耀」polo衫顯示只賣出3件。

「我要買上十件。」李偉說,臉頰上也刻著笑紋。首發成功後,他的家人朋友連帶著高興,轉發新聞,他要買公司文化衫來送人。

李偉是老航天人,負責火箭安控,經歷過幾十次火箭發射,却從沒有像這次一樣緊張和興奮。在發射時,他就待在發射大廳,盯著大屏幕上的數據,如果發生意外,將由他下令是否終止發射試驗。這一指令終於沒有下達,衛星成功入軌那一刻,李偉也流下眼泪。「幼兒園裏看別人孩子跟看自己孩子,能一樣嗎?」他形容,「過去當老師看孩子多了,這次是自家孩子。」

「自家孩子」的模型擺在姚博文桌子上,模型頂端印有五星紅旗,下面印著公司的名字,以及曆輪投資方的Logo。

針對這次入軌成功,同行也表達了支持。星途探索首席科學家李其暢在看過視頻之後對團隊說,星際成功,行業利好,大家加油。

零壹空間科技集團CTO馬超也認爲,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有特殊意義的一天,成功入軌發射是一個新的起點,民營商業航天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姚博文介紹,本次發射實現了三個第一: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幷高精度入軌;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首次實現太空廣告幷視頻回傳。

有業內人士承認,「大家都有爭第一的習慣和想法。」首次運載火箭入軌,也經歷三次逐鹿。2018年10月,藍箭航天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但在三級出現異常,搭載衛星未能入軌。2019年3月,零壹空間進行民營火箭行業的第二次嘗試,OS-M固體運載火箭搭載靈鵲一號B星發射升空,但火箭姿態失穩,發射任務遺憾告敗。直到民營火箭第三次,星際榮耀拿下了這個第一。

在民營航天行業興起之時,同樣有不少第一可以去爭取。星際榮耀的雙曲綫1S成功發射,成爲中國民營自研亞軌道火箭的首飛;藍箭航天在2017年宣布,拿到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第一筆國際市場商業火箭發射服務訂單;兩個月前藍箭航天試車成功天鵲發動機,也成爲國內第一台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今年7月,星際榮耀焦點一號發動機完成全系統長試車,成爲國內第一台完成全系統長程試車的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

因爲攢下多個第一,再加上創辦時間和體量,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際榮耀,三家公司被認爲是民營火箭公司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則包括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深藍航天、翎客航天。

直到星際榮耀的火箭成功入軌,在姚博文看來,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概念不再存在。在首飛成功後,星際榮耀這一型號的火箭將投入運營,接受訂單。就像SpaceX 在三次失敗後成功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五次發射就能够搭載商業公司的衛星載荷。

「如果用是否具備入軌能力來進行劃分,現在嚴格來說火箭公司的話只有我們一家。」姚博文補充說,「我對這個觀點負責。」

地産商和航天人

2016年,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從NASA參觀歸來。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在一次活動上,他詢問一個年輕人,能不能幫自己發一顆衛星。對方點頭答應,這個年輕人就是1993年出生的胡振宇。

馮侖自己在文章中寫,他當時一直在想,中國是不是也能出現一個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那樣的創業者,而胡振宇信誓旦旦告訴他,自己就是他要找的人。2014年,胡振宇揣著兩千多元積蓄,創辦翎客航天。

這家位於亦莊榮昌東街6號的公司,也成爲「火箭一條街」的源頭。隨後,先後在聯想控股、航天産業基金投資部門工作的張昌武創辦了藍箭航天。據業內人士透露,具有相似背景的舒暢,也曾在藍箭航天供職,他離開藍箭航天後,創辦零壹空間。隨後,零壹空間又分出多家火箭公司。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航空航天裝備被列爲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民營火箭創業也迎來一波高潮。從航天愛好者開始,繼而是投資人和金融從業者,隨後,越來越多擁有火箭研發背景的技術人才加入到民營火箭行業。業內人士透露,隨之而來的變化是,行業開始强調技術與商業的平衡,而早期,大家似乎更看重商業化。

鼎輝投資高級副總裁劉尚形容早期的民營火箭行業,是在大家都沒有硬性門檻、沒有標尺的時候,都在試圖樹立標準。

當整個行業都默默無聞時,比拼誰的嗓門更大,也在所難免。2018年,馮侖的衛星終於上天。此前,他對衛星公司的要求是:一是要是真衛星,「別弄個玩具出來」;二是要具備直播功能。可惜,這兩點實現得幷不好。因爲受到頻段限制,這顆衛星的傳輸速率只有9K/S,一張1M的照片需要100秒,根本無法達到直播的要求。

劉尚認爲,馮侖的衛星幷不是一個商業化需求,只是極少數人的個人需求,甚至是一個噱頭。真正的衛星需求是通訊、導航、遙感,星際榮耀副總裁霍甲介紹,每一個需求都對應了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而火箭就是地球與太空之間唯一的交通工具。

從人類航天事業發展開始至今,環繞著地球的衛星只有兩千多顆。在傳統體制下,發射一枚商業衛星要經過級級審批,從客戶提出需求到走完手續進入發射準備,商務周期就長達兩年。周期長、成本高,全球各地衛星發射「一箭難求」。霍甲測算,目前全世界還有一萬多顆衛星等著搭乘火箭。在未來,火箭仍然是一個賣方市場。

不過,在絕大部分火箭公司尚不具備入軌火箭産品時,大家始終在積極開拓商業資源。星際榮耀這一發火箭,就冠名爲長安歐尚號,裏面還搭載一個一立方分米左右的長安汽車模型。通過冠名和商業合作,這一發幾千萬的火箭成功發射最終小有盈利。

對這些民營火箭公司來說,尋求商業合作甚至需要比拼一點想像力。在火箭發射之前,姚博文形容,那時候自己就像個電話銷售。打電話給游戲「王者榮耀」,被拒絕。聯繫旅行箱品牌RIMOVA,姚博文還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創意:箱子的蒙皮附著在火箭外表上,通過視頻監控回傳,可以看到火箭「RIMOVA」突破大氣層的樣子,再次被拒絕。

商業資源依舊在拓荒階段,一位牦牛肉商人透露,自己也曾被某公司邀請,去參觀一款火箭的試飛。

入軌——火箭俱樂部入場券

星途探索首席科學家李其暢曾當過近三十年的軍人,江湖人稱「暢哥」,說話耿直:「我們現在先做一個小的,但是不能簡單只做個探空火箭,二踢脚。」他一邊說,一邊把面前的筆記本、手機和筆擺正到一條直綫上。

探空火箭,一般爲無控制火箭,只携帶科學儀器進行亞軌道飛行。星途探索研發的亞軌道火箭則具備長航時、高機動、大動壓拋罩與分離能力。李其暢介紹,星途探索今年即將首飛的亞軌道運載火箭已經拿到國家訂單,會搭載某型高超聲速載荷,訂單收入可以覆蓋一大部分火箭的成本。

完成亞軌道驗證後,星途探索第二階段計劃驗證多級固體火箭技術。相比於亞軌道火箭較低的難度和較小的需求,發射真正能够入軌的火箭才算是拿到火箭俱樂部的入場券。姚博文形容,火箭高精度入軌的難度,約等於人跳起來,在高點能把一根綫準確穿過針眼。

星際榮耀成功完成首飛入軌後,他們正在研發的重點型號,是配備十台焦點一號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的雙曲綫二號。

其他幾家公司也不約而同研發液體發動機。藍箭航天,組建了一支專門研究液氧甲烷的團隊,計劃在 2020年發射「朱雀二號」火箭,這可能會成爲世界上首枚液氧甲烷發動機驅動的運載火箭。

在投資人和一些專家眼裏,這就是行業的重複建設,甚至是行業泡沫。但在星途探索CEO梁建軍看來,中國的商業航天,處在起步階段,需要打基礎。而類似的技術驗證軌迹,是「火箭一條街」角力者們的必經之路。

星途探索的第三階段也是液體火箭。李其暢確信,「未來真正做商業運載火箭入軌的,一定是液體火箭的天下。」在中國航天技術的積累下,固體火箭發動機已經非常成熟,在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以及軍工集團,都可以購買到。液體發動機則幷沒有對市場開放,而中大型火箭大多都需要依賴液體發動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劉尚認爲,今年或許就是民營火箭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第一梯隊的三家公司就在你追我趕。在邁過火箭入軌這道門檻之前,技術路綫、發展速度就已經出現分化。

零壹空間在商業小衛星發射服務之外,還試圖開闢電子業務和衛星應用業務,提供全套電子系統解决方案。翎客航天則一頭扎進火箭回收技術,研究火箭懸停。他們近來最大的新聞便是與鬥魚聯合試飛可回收火箭。在試飛的50秒裏,火箭飛行到302米的高度,幷落回原地,精度爲7厘米。

「其實火箭行業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入軌。」霍甲認爲,作爲火箭公司,首先必須具備能把衛星送上天的能力。這之後比拼的才是誰更能吸引衛星公司的訂單。這時候,衛星公司看的就是更高的成功率、更精確的發射時間、更寬鬆的衛星設計空間。最終,這些都會歸結爲火箭入軌載荷的每公斤成本。

在自家火箭成功入軌之後,霍甲顯得很自信,「我覺得未來,亦莊就只會剩下一兩家火箭公司。」梁建軍則要樂觀一些,在他看來,也許會有一到兩家類似於SpaceX這樣體量的龍頭公司,但其他小一些的火箭公司,也會在大樹周圍,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人還是這群人」

在考察商業航天投資項目的大半年裏,劉尚不是在亦莊,就是去上地,那裏有大量的衛星公司。在亦莊,他倒是能節省不少交通成本。從一家火箭公司離開,出門拐個彎,就到了另一家。但是生活配套在這裏始終不那麽熱鬧,「去那兒基本上吃盒飯」。

在投資了星際榮耀之後,劉尚還在亦莊投資了一家爲火箭提供碳纖維材料的公司。火箭的上下游配套也逐漸在這裏興起。亦莊正在試圖搭建上游是研發設計、中游是生産製造、下游是航空航天應用和市場服務的完整産業鏈。

「現在,每一家航天公司,無論總部在哪兒,好像都必須在這裏開一家公司。」星途探索的一位工作人員說。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航天一院就在亦莊,大多數火箭的技術人才都在這裏工作生活。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加入藍箭航天。稅後工資20萬的高職級研究人員,加入民營火箭公司,年薪百萬,這一新聞在當時一度引起熱議。

一部分人才從體制內流向商業航天公司,這幷不少見。無論星際榮耀、星途探索或是零壹空間,都承認自己技術骨幹大多來自於航天系統。梁建軍說,「中國是世界公認擁有最多航天技術人才的國家。經過這麽多年積累,無論人才還是産業都有大量的外溢需求。」

能吸引人才的原因也無外乎兩點,一是高薪,更重要的也許是在一個更寬鬆的環境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梁建軍解釋,在商業公司,一些創新技術會有更多用武之地和試驗機會,因爲創新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他形容同事們現在工作的狀態,是目光裏總能顯出「渴望」。

人才在這幾家公司之間的流動也很普遍。舒暢也說:「航空航天領域總體人才有限,各個企業和單位對人才的爭奪非常激烈。」

「人還是這群人。」李其暢認爲,未來留在這個行業的,一定還是目前航天探索的中堅力量,無非是改換了門庭。李其暢總會在不同場合碰到同行,聊上一番。在星際榮耀入軌火箭發射之前,他就在飯桌上詢問相熟的星際榮耀工作人員發射時間,得到答案,李其暢敲敲酒杯,也沒拿自己當外人,說道:「爲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你們必須搞成!」

埃隆•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總在刺激所有火箭創業者們的神經。他比亦莊的「馬斯克們」早走了近20年。在2009年,SpaceX就發射獵鷹1號液體燃料火箭,將商業衛星成功送入軌道。

2018年2月,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能把63.8噸的載荷送上近地軌道,或是把18噸的載荷送上火星,創下了載人航天史上的新里程碑。相比之下,亦莊的火箭公司們還處在「孩子學步」的階段。絕大多數火箭公司還處在造出第一枚入軌火箭的門檻上,處於技術驗證的階段。星際榮耀成功完成首飛入軌,在姚博文自己看來,也是將將學會走路,未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勞駿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