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中前行 兩岸關係融新局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複雜嚴峻」,已連續4年成為大陸方面對台海局勢研判的關鍵字,2020年更不例外。這一年,兩岸關係波折不斷,但民間交往依然熱絡,贊成和平相處、交流互動仍為海峽兩岸主流民意所在。

去年底今年初,民進黨在選舉中保住執政權,種種阻礙兩岸交流的措施延續了下來。同期,美國將大陸方面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進行全面遏制,縱容民進黨當局各種「台獨」挑釁言行,令台海局勢雪上加霜。

在年末舉辦的一場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多數學者認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仍是當下乃至未來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大陸手中。國務院台辦發言人近日亦明確表示,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

2020年對於兩岸關係來說,有多個重要時間節點,包括《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臺灣光復75周年,大陸方面都舉辦了重量級研討會,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正警告,強調「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關鍵地位和作用,也激勵兩岸同胞團結一致,反對「台獨」,共促祖國統一。

「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並未消失,對這一點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當前維護台海和平的首要任務就是打擊與遏制‘台獨’分裂活動。」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對中新社記者指出,如大陸制定「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也是為了精准打擊島內外「台獨」勢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

外間可以看到,雖有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政治阻撓,兩岸民間交流實際上並未中斷。同胞合力抗疫、共渡難關;臺灣藝人繼續在大陸演出並獲得觀眾的喜愛;經貿、科技、教育、藝術等眾多領域交流活動持續開展,呈現雲端與線下結合、異地同時參與的新特點。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告訴中新社記者,民間交流是兩岸關係中很生動的一面。在台海形勢緊張的時候,兩岸同胞之間的交流合作很必要、也很重要。未來依然要繼續保持熱愛和友善的態度,團結臺灣同胞。

經過40年的交流,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連結已越來越緊密。近日,臺灣有民調顯示,94%受訪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相處,逾八成民眾贊成兩岸交流。「兩岸民眾之間交流交往的需求旺盛、意願真誠強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見面三分情」,有一些敵意那都是暫時的,會隨兩岸交流逐漸恢復而化解。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孫亞夫認為,這項建議中包括一個基礎,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個條件,即警惕和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此外都是關於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兩岸融合發展將使統一的條件越來越充分。

基於對中美關係及臺灣政局的研判,孫亞夫指出,台海形勢仍將緊張,但大陸也會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部署,繼續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閩台各領域融合持續深化

【中新社福州12月21日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今年以來,閩台各領域融合發展不止步。

於12月21日在福州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上,福建省委書記尹力受省委常委會委託向會議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以來,福建深化閩台各領域融合,既著眼大局大勢,又注重落細落實,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持續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加快建設臺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為促進祖國統一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福建已出臺「28條政策措施」,幫助臺胞台企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複產,在閩臺胞無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過去一年,閩台經貿合作持續「走熱」。福建實施新一輪對台產業合作計畫,聚焦電子資訊、機械裝備、能源石化等重點領域。統計顯示,今年1-11月,福建實際使用台資(不含第三地)同比增長11%;設立首批9個閩台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農業利用台資數量和規模保持大陸首位;4家在閩台企在A股上市。

閩台基礎設施聯通正積極推進。福建持續「加碼」閩台海空直航航線航班,廈門新機場、福州機場二期建設分別預留金馬候機區。

尹力透露,福建向金門日均供水超萬噸,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正式啟用,通電專案福建側開工建設,向金馬供氣項目正式「雲簽約」,金馬通橋項目方案已經上報國家部委論證。

在落實落細臺胞台企同等待遇方面,福建「31條惠台措施」和「66條惠台實施意見」落實率達100%,「42條融合發展措施」也全面落實;健全臺胞權益保障聯席會議制度,依法依規化解一批涉台重大歷史積案;實施做台青工作八大專項計畫,累計吸引來閩實習創業臺灣青年超3.78萬人;鼓勵臺胞參與社會治理,約200多名台籍科技特派員、社區營造師參與基層治理,66個臺灣建築師團隊、200多名臺灣人才參與鄉建鄉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