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禁令讓「春暖花開論」破產

民進黨當局一方面頑固地拒絕「九二共識」,另一面卻幻想兩岸關係能夠「春暖開花」。然而,就在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冀求兩岸交流「春暖花開」的語音剛落,中國海關昨日發出通知,自三月一日起暫停進口台灣菠蘿(台灣稱鳳梨)。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緊隨著指出,自二零二零年來,中國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中國大陸的菠蘿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這些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中國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馬曉光還說,為從源頭上防範植物疫情風險,海關總署決定自二零二一年三月一日起暫停台灣菠蘿進口,此項禁令是依照正常生物安全防範措施,亦屬於科學合理範圍內,同時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

民進黨當局當然跳腳,因為鳳梨的主要產地,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而且主要的出口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實際上,據「農委會」公布的資料顯示,鳳梨主要產區有屏東縣(百分之三十)、高雄市(百分之十四)、台南市(百分之十四)、嘉義縣(百分之十三)、南投縣(百分之十二)及花東等地區,佔產量七成以上的頭四名,都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台灣鳳梨平均年產量四十二萬公噸,近年外銷量從二零一八年的三萬一千九百二十七公噸增加至二零一九年的五萬一千四百七十六公噸,突破歷史新高。二零二零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銷量仍達四萬五千六百二十一公噸。其中出口至中國大陸估百分之九十七,產值一億五千五百二十三點二萬美元,折新台幣四十三億元以上。其餘為日本(百分之二)及香港(百分之一)。

其實,即使是內銷部分,也帶有強烈的「外銷」性質。實際上,台灣地區就那麼二千多萬人口,根本無法消化每年三十多萬公噸的「內銷」鳳梨。其出路主要是加工為鳳梨酥,作為旅遊產品,讓遊客當作「手信」帶回原居地,本地人並不常吃,更不是生活必須品。去年因為疫情關係,台灣當局為保持所謂「最佳」的防疫成績效果,採取「鎖關」政策,國際旅遊業基本停頓,尤其是最喜歡攜帶鳳梨酥離境的大陸遊客,基本絕跡。因而產地果農就只能是寄望於出口到大陸這個途徑,他們究竟是「食飯」還是「食粥」,就看鳳梨出口到大陸的銷路是否暢順。

因此,此項禁令不但將會讓當地果農的收入受到影響,而且也連帶讓當地圍繞鳳梨出口的周邊行業如出入口商及物流業等,遭受損失。他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埋怨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導致斷了他們的「米路」,在選舉投票時難免會有一番考量。當然,擅長於宣傳戰的民進黨,也可能會扭轉歪曲事實,煽動起果農對大陸的仇怨情緒,就像蔡英文在大選過程中,煽動「恐中反中」氛圍那樣。

而從民進黨當局的反應看,今次並未能「高度一致」,出現兩種不同的態度。屬於執政範疇的民進黨中央,「條件反射」地發表聲明,指責大陸;而蔡英文也是在政治上進行反彈,但也從拉住基本盤民心出發,宣布將投入十億元經費降低對農民的衝擊,並指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做好應變,立即協助農民拓展鳳梨商機。

而屬於經濟範疇的高層官員,則相對謹慎。其中平時經常攻訐大陸的蘇貞昌,卻反而有點罕見的「冷靜」,將此事件定調在「檢疫」的層次,防止升高到政治層次,並聲稱將會多與對岸溝通聯繫,希望大家往好的方向走。而主管業務直接相關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被記者們問到是否和兩岸情勢緊張的政治原因有關?也態度婉轉地反對將此列為政治行為,認為是對岸沒搞清楚國際規範。他還表示,還是期待對岸從市場貿易的專業角度來處理,這樣的決定不符合國際規範跟市場貿易,這結果反而造成雙方更大困擾,期待對岸可以盡快和台方從專業、科學、動植物檢疫,以及兩岸農產品貿易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陸委會更是表示,支持「農委會」的立場及因應作為,後續若有需要,陸委會將提供協助。

顯然,具體主管部門是擔心,「鳳梨效應」如果擴展到其他水果甚至是其他領域,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較大的衝擊,因此不願就此而刺激大陸方面。實際上,據「農委會國際處統計,過去三年台灣農產品的外銷銷路,是以銷往中國大陸為主,超過九成的出口農產品,是銷往大陸。除了鳳梨之外還有五種,分別是檳榔、蓮霧、鳳梨釋迦、葡萄柚和柳橙。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檳榔,外銷的部分幾乎百分之百銷往中國大陸;其次是蓮霧,外銷的部分有百分之九十八點一銷往中國大陸;隨後依次是鳳梨釋迦、葡萄柚與柳橙。

另外,台灣當局「財政部」昨日也指出,去年雖有疫情衝擊市場,台灣積體電路出口卻達一千二百二十五億美元,逆勢年增百分之二十二點一。台灣最大積體電路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近十年占比都維持在五成以上,去年更突破六成。「財政部」分析主因有二,其一,中國大陸長期是全球主要資通訊產品組裝和生產基地;其二,美國制裁華為,也引發陸商自台灣進口大量晶片囤積。

顯然,經濟部門是不願將赴俄鳳梨禁令扯到政治的層面,以免激怒對岸,籍機擴大「制裁」範疇,對台灣經濟造成較大的傷害。因而順著大陸的「梯子」爬,將此事件鎖定在「檢疫」層面,當然也強調鳳梨的檢疫沒有問題,並希望能依照兩岸相關協議的規定,進行對話協商,以解決問題。在就職時宣稱希望兩岸交流「春暖花開」的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更是不願放過這個可能會促成兩岸接觸的機會,支持「農委會」與對岸協商,進而「擴大成果」,促成恢復兩岸制度性接觸及協商。

台灣當局經濟範疇官員避免將鳳梨禁令牽扯到政治層面,其實水果輸陸這個大議題就是政治議題。二零零五年連戰訪問大陸,國台辦宣佈開放台灣水果零關稅輸陸。後來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上台,大陸推出更多的惠台措施,並由大陸各省區的行政首長親自到台灣相關農漁產品的縣市簽署購銷合約,讓農漁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好處。其實,台灣的農漁產品,並不適合大陸居民的口味,而且價格比大陸同類產品貴上幾倍。但仍能大量輸陸並暢銷,一方面是在大陸的台商、台幹、台生、台民,希望能嚐到家郷的口味,但這只是少量的;另一方面是部分大陸居民,尤其是中產階層、專業人士,在「嚐鮮」的同時,認為這是支持國家統一大業的行為,帶有樸素的民族情感。

而民進黨當局之所以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固然是出於其「台獨黨綱」的基本立場。但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認為即使是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仍將會推出惠台政策,採購台灣出產的各種產品,讓台灣經濟從中獲取重要的貿易順差。因此,民進黨當局就有意無意地製造惠台政策與「九二共識」的「脫鉤論」,作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一個「理由」。而經濟部門今次對鳳梨禁令的態度,固然首先是就經濟而經濟,其實也捎帶了這個「脫鉤論」。

但在缺乏「九二共識」的陽光雨露,「春暖花開」只能是一個幻覺。今次鳳梨禁令,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