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報告:嚴懲腐敗 為民解「法結」化「心結」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解決案件的「法結」,化解人民的「心結」,成為「兩高」報告的注腳。
  嚴打暴恐犯罪,堅持除惡務盡,讓腐敗分子無處藏身、違法所得無處藏匿……一如既往,今年的「兩高」報告以資料和案例彰顯司法力度。曾經被判死刑卻「死而復生」再作惡的孫小果伏誅,趙正永、賴小民等「老虎」伏法,「兩高」報告點名這些案例,也為震懾潛在不法分子。
  兩份報告均關注網路治理。過去一年,在刑事案件總量下降的背景下,檢方起訴網路犯罪14.2萬人,同比上升47.9%。「兩高」重申,決不讓網路空間成為法外之地。
  打鐵如何自身硬,在報告裡有跡可循。去年,被羈押近27年的張玉環獲無罪釋放,「兩高」談及此案強調「有錯必糾」,啟動問責程式。針對「紙面服刑」「提‘錢’出獄」,「兩高」強調「堅決查處」,並決心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純潔法院隊伍、打造檢察鐵軍。
  法治重在事後處理,德治意在前端預防。全國法院受理訴訟案件數量在2016年、2019年先後突破2000萬件和3000萬件關口的情況下,出現2004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同年,訴前成功調解424萬件民商事糾紛,同比增加191%。數位一降一升,可見促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多元化解發揮成效。
  遇到多年難結案件,最高檢要求檢察長接訪辦案,以聽證形式公開審查。去年四級檢察院組織聽證2.9萬件,是2019年的十倍有餘。各方把事說清、把理辨明、把法講透,方能案結、事了、人和。
  報告裡不乏司法機關採取的暖心之舉。維護民眾安全,涉及「舌尖」「針尖」「頭頂」「腳底」「出行」方方面面;疫情之下,用暫緩強制執行措施、採取「活封」等方式説明企業渡過難關;增加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等規定,加強保護人格權;嚴懲假借「以房養老」坑害老年人等違法犯罪,促請職能部門消除「數位鴻溝」,這些內容亦見溫度。
  實現「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更需推動法治與德治同頻共振。一方面,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依法加強對社會反映強烈的失德行為進行整治。
  這在報告裡也有體現。當人們有感「誠信危機」時,法官和檢察官嚴懲「碰瓷」違法犯罪,讓「文抄公」原形畢露,運用法治手段促進誠信社會建設。民法典施行前後,法院和檢察院開展普法宣傳,以小案例闡述大道理,讓法律和道德融入心間,成為個人的自覺、社會的信仰。
  嚴懲腐敗、國際追逃 「兩高」報告點名趙正永、賴小民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兩份報告在提及反腐敗鬥爭時均點名趙正永、賴小民。
  談及嚴懲腐敗犯罪,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配合國家監委完善監察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審結貪汙賄賂、瀆職等案件2.2萬件2.6萬人,其中被告人原為中管幹部的12人,對趙正永判處死緩、終身監禁,對賴小民判處並執行死刑,彰顯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
  最高檢工作報告也專門提到,對趙正永等12名原省部級幹部提起公訴。賴小民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罪行極其嚴重,提出判處死刑的公訴意見,判決予以採納。
  除了懲治腐敗,兩高報告均在國際追贓追逃方面著墨不少。最高法工作報告表示,積極配合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審理追逃追贓、沒收違法所得等案件316件,裁定沒收「紅通人員」姚錦旗等164人違法所得11.5億元(人民幣,下同)和位於多國的不動產,讓腐敗分子無處藏身、違法所得無處隱匿。
  最高檢工作報告也指出,用好法定特別程式,力促追逃追贓。對逃匿、死亡貪汙賄賂犯罪嫌疑人啟動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首次適用缺席審判程式,對潛逃境外19年的貪汙犯罪嫌疑人程三昌提起公訴。立案查辦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犯罪1421人,同比上升63.1%。
  最高檢同樣持續抓實從嚴治檢。自覺接受紀委監委和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4人在內的1318名檢察人員因違紀違法被立案查處,同比上升2.2%。其中,移送追究刑事責任142人,同比上升20.3%;檢察官589人,同比下降14.3%;發生在檢察辦案活動中的629人,同比下降13.5%。
   「兩高」報告談未成年人保護:決不姑息針對兒童犯下的各種嚴重罪行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均談及未成年人保護。其中,最高法報告提到再審「百香果女童被害案」。
  今年2月2日,遵照最高法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百香果女孩被害案」兇手楊光毅執行死刑。
  最高法報告對此指出,對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針對兒童犯下的各種嚴重罪行決不姑息。
  最高檢報告披露,去年,檢方守護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從嚴追訴性侵、虐待未成年人和拐賣兒童等犯罪5.7萬人。會同有關部門建成1029個「一站式」辦案場所,促進詢問、證據提取一次完成,盡力防止「二次傷害」。對監護人侵害和監護缺失,支持起訴、建議撤銷監護人資格513件,是2019年的6.3倍。
  最高法報告還提到,2020年,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安徽、山東、湖南、陝西、兵團等法院推進少年家事法庭建設,確保未成年人得到特殊、優先保護。審理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無效案,直播平臺全額返還158萬元人民幣打賞金。
  最高法報告強調,對未成年人犯罪,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但對主觀惡性大、手段殘忍、屢教不改的依法懲處。
  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將於2021年「兒童節」起施行。最高檢報告稱,未來將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律規定,對涉及未成年人的訴訟活動、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預防工作開展法律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