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發表新冠溯源報告 早期病例與武漢或無關

  【綜合新華社日內瓦3月30日電等報道】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30日在日內瓦發表,報告認為調查其他國家的潛在早期傳播「是重要的」。
  報告亦認為新冠病毒經中間宿主引入人類「比較可能」到「非常可能」;報告認為新冠病毒通過實驗室洩漏傳染人類是極不可能。
  世衛新冠溯源報告正式發佈
  新華社日內瓦3月30日電(記者劉曲)世界衛生組織30日在日內瓦正式發佈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17名中方專家和17名外方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分為流行病學、分子溯源、動物與環境3個小組,在武漢開展了為期28天的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工作,在此基礎上撰寫了研究報告。
  聯合專家組評估了關於病毒引入人類的4個路徑,認為新冠病毒「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中間宿主傳人,「可能至比較可能」直接傳人,「可能」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報告提出了聯合專家組下步研究的建議,包括建立全球統一的數據庫,在全球更廣範圍內繼續尋找可能的早期病例,由全球科學家在多國多地尋找可能成為病毒宿主的動物物種,進一步了解冷鏈和冷凍食品在病毒傳播過程中的作用等。
  世衛組織當日就報告舉行會員國通報會。聯合專家組外方組長彼得•安巴雷克介紹了聯合專家組在武漢的實地工作和共同研究情況,並感謝中國政府和科學家為此次溯源合作提供的支持。
  中方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報告是中外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凝聚了聯合專家組中外專家的共同心血。聯合專家組始終秉持科學思維,以證據為基礎開展研究合作。此次在中國的新冠病毒溯源是全球溯源的一部分,也是第一步,報告的所有結論和建議都是基於全球視角,未來研究不會僅限於某一區域。
  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陳旭大使說,中國和世衛組織國際專家展現了科學、開放精神。中國各級政府為專家組在武漢的順利工作提供了必要協助,充分體現了中方開放、透明、負責任的態度,也得到了雙方專家的高度讚賞和充分肯定。溯源問題是科學問題,應由全球科學家合作開展有關工作。溯源也是一項全球性任務,中國-世衛組織這次聯合研究將對全球多國多地溯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並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也為人類更好認識病毒提供了一份科學指南。
  新冠早期病例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無關
  綜合報道: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新冠病毒溯源調查的中國部分,即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在武漢進行的溯源調查報告。報告共120頁,包括溯源調查基本結論,在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動物與環境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結論,以及新冠病毒四種傳播路徑的假設分析。
  根據報告顯示,聯合專家組認為由於部分早期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相當數量的病例與其他市場有關,或有部分病例與市場均無關係,表明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疫情的最初來源。報告指出,關於華南海鮮市場在疫情起源中的作用,或者傳染病是如何傳入市場的,目前還無法得出確切結論。
  報告重申了蝙蝠和穿山甲可能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宿主的觀點,同時表示,根據目前研究,上述哺乳動物物種中鑒定出的病毒都與SARS-CoV-2沒有足夠的相似性,不能作為其直接的祖先。水貂和貓對SARS-CoV-2具有高度易感性。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可能在2019年12月中旬之前的幾個月開始爆發,預計是在9月底到12月初之間,但大多數評估認為是在11月中旬到12月初之間。研究小組綜合不同國家發表的表明SARS-CoV-2早期傳播的研究資料發現,一些疑似陽性的樣本比武漢的第一個病例更早出現,表明在其他國家有可能漏診。但到目前為止,該項研究的品質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