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交往新準則究竟是開放還是收縮?

  美東時間四月九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發表題爲《美國政府與臺灣交往新規則》的聲明,新規定容許美國官員和臺灣官員更加自由地會面。他指出:「新規則放寬了與臺灣接觸的規定,符合美台非官方關係,鼓勵美國政府和臺灣交往。」他又強調,「新規定明確表示,所有行政部門將有效落實美國基于《與臺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新規則是國務院遵循了《臺灣保證法》對深化美台關係的規定、進行評估後發布的,通過審視對台往來限制,國務院决定發布新準則。」不過,國務院聲明沒有公開放寬與臺灣往來的具體標準。
  而英國《金融時報》則引述一名美國官員透露了新規中三點對台交往鬆綁細節和兩道「護欄」:
  一、根據新規,美國官員在致函臺灣時,無需再使用沒有政府標記開頭的信紙。二、美國官員將能够定期、常態性在聯邦政府大樓接待臺灣官員。新規還允許美國官員在臺灣的經濟和文化辦事處與臺灣同行會面。三、此外,美國官員將能够出席在華盛頓「雙橡園」舉行的活動。一九七九中美建交之前,「雙橡園」是台灣當局駐美「大使館」的正式官邸;一九七九年美台「斷交」後,台灣當局只能將之用作社交場所。
  這位美國官員補充說,新規仍將有一些「約束措施」做「護欄」,其中兩項包括:一、新規將不允許美國官員們在臺灣的重大節日期間參加在「雙橡園」舉行的活動,比如,不得參加「雙十國慶」等臺灣重要節慶活動舉行的活動;二、新規禁止在與美國官員會晤時,臺灣方面展示「中華民國國旗」,以免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複雜化。這位官員評價說:「我們已經重新竪起了護欄,但欄杆之間的距離要大得多,所以雙方(北京和臺北)都應該感到高興。」  
  這似乎是自相矛盾。因為如果是強調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當然要斷絕一切官方關係。實際上,中美建交三個關鍵性條件是:「斷交」、撤軍、廢約。既然斷交,就不能有任何官方往來。雖然在《台灣關係法》中,將美台關係定位為「半官方關係」,但特朗普時期曾經宣布,「AIT」可以被視為「官方機構」,因而新規規定台灣官員可以拜訪「AIT」,這本身就是官方作為。
  但另一方面,新規卻又聲稱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並具體擬定了一些罷免抵觸此「紅線」的「護欄」式限制措施,似乎是尚不願走得太遠。
  正因為如此,本來以為民進黨當局將會歡天喜地,但似乎是並不太「領情」,除了「總統府」、「外交部」及「駐美代表」蕭美琴發表了一番官樣談話之外,有所保留。尤其是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羅致政聲稱,雖然總體方向是朝鬆綁及放寬,值得歡迎與肯定,但仍有不少限制存在,我方不該因此滿足,應更努力朝雙邊關係正常化發展。羅致政還提到了在特朗普卸任前夕,蓬佩奧宣布取消美台交往的措施,亦即全面開放美台官方來往。言外之意,就是這個新規與蓬佩奧的政策宣布相比,「仲衰過做女果時」。
  可能問題的癥結正在這裡。看似否?在特朗普時期尤其是在後期,先後簽發頒佈了《台灣保證法》等系列法案,尤其是在距離卸任只有十一天的一月九日,蓬佩奧作出重大宣布,取消美國對台關係中,美方所有的交流限制。聲明表示,對于美國國務院先前以國務卿名義授權發布的所有關于台灣的聯繫準則,行政機構現在都可視爲無效。在所有外交事務手册中,除了美國在台協會(AIT)外,其他機構與台灣行政部門往來的部分應該視同無效。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的關係應交由美國在台協會全權處理。
  而且,還上演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問台灣,外傳解放軍軍機將尾隨進入台灣空域,因而克拉芙特的行政專機飛機被迫在美國東岸紐澤西州大西洋城國際機場周邊空域盤旋飛航,最後決定取消訪台的鬧劇。雖然後來澄清說,這是誤會,但克拉芙特的取消訪台,卻是事實。
  拜登就職後,未有提及蓬佩奧的政策宣示,也沒有發生特朗普時期的美國部長級官員訪台的情事。而在兩個多月後,卻突然拋出這個新準則,意欲何為?
  顯然,拜登團隊一方面是要部分地繼承特朗普的政治遺產,但另一方面卻又不像特朗普那樣瘋狂,有所節制。就以這個所謂新規為例,其實就是將蓬佩奧的政策宣示「斬件」後重新出台,並將當時因為特朗普即將卸任而未能來得及形成正式文件的政策宣示,予以「成文化」。因而可以說,這是對蓬佩奧政策宣示的其中一小部分內容的「背書」,但又不至於制訂一個全面完整的文件,而且在「度」上還加以「護欄式」的「紅線」限制。套用統計學上的術語,與特朗普的「環比」,是收縮了;但與拜登自己的「同比」,卻是開放了。
  實際上,人們就注意到,蓬佩奧在一月九日作出政策宣示時,就表達了對拜登政府可能會以並非是正式文件為由,不予執行的擔心。現在,普賴斯發表《美國政府與臺灣交往新規則》的聲明,則是正式文件,而其內容就是蓬佩奧政策宣示的妻子一小部分內容。不過,拜登團隊又似是並不想走得太遠,但卻又保留了「走下一步」的迴旋空間,要看事態發展,才根據與中國進行競爭的戰略所需,隨時進行「切香腸」。當然,這是以美國的利益為依歸,並根據實際需要而移動「浮標尺」上的「浮標」。比如,今次在推出這個新規時,就將之與解放軍軍機在台灣周邊空域巡航「綑綁」了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普賴斯在發表《美國政府與臺灣交往新規則》聲明時聲稱,「新規則是國務院遵循了《臺灣保證法》對深化美台關係的規定、進行評估後發布的,通過審視對台往來限制,國務院决定發布新準則。」而《臺灣保證法》包含三大內容:更新「美對台交往準則」;促進美國政府對台軍售常態化;以及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活動。今後拜登團隊是否將會也是採取這種「斬件」手法,將《台灣保證法》的上述內容,「成文化」地轉化為國務院的執行指引?
  當然,普賴斯也強調,「新規定明確表示,所有行政部門將有效落實美國基于《與臺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或許,從美國官員向《金融時報》透露的兩道「護欄」中,拜登團隊似乎也在小心翼翼地注意盡量避免觸及台灣當局的「國家主權」及「台灣獨立」等的敏感議題。實際上,新規中的一些規定,就帶有這方面的性質。
  總之,拜登現在還是處於猶豫不決中。例如是否「抵制」北京冬奧,就顯然是進退失據,左右搖擺,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似乎也在擔心,下次在美國舉行的國際性賽事,作為金牌大國的中國,也來個「以牙還牙」,就像當年美國與蘇聯互相抵制奧運一樣。須知道,當蘇聯帶頭抵制在美國硌杉磯舉行的奧運時,中國是參與了,給足了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