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回歸:爲什麽圓明園十二獸首如此受關注

  乾隆為什麼要建造西洋樓
  這件國寶出自圓明園。
  圓明園大家都知道,是一座極其奢華美麗的清代皇家園林,有著「萬園之園」的美譽。
  在圓明三園中,長春園的北墻界內建有一座仿歐式園林,俗稱「西洋樓」,由十餘座西洋建築組成。西洋樓景區呈倒「T」形,東西總長約860米,西部南北寬300米,其餘寬只有65米,總占地面積約100畝。西洋樓的面積在圓明園中所占比例不到2%,屬於一個很小的局部。從位置角度來講,西洋樓也沒那麽重要,整個圓明園占地大致是一個菜刀的形狀,西洋樓在菜刀把的位置,翻過西洋樓的院墻就出圓明園的地界兒了。西洋樓建成的時間也晚一些,那麽,當時乾隆皇帝爲什麽要下令建造西洋樓呢?
  首先,圓明園裏有很多中式的東西,比如有名的「圓明園四十景」,皇帝都玩膩了。再加上明清兩朝,特別是清康熙朝以來,宮廷內活躍著衆多西方傳教士,他們成爲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爲皇帝打開了瞭解西方的渠道。據說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從傳教士那裏看到了西方園林景色和噴泉的圖片後,非常喜愛,就命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等人設計監造了西洋樓。
  在西洋樓的建設中,大水法的應用成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其實,在西洋樓修建之前,圓明園內已有水法原理的應用了,如圓明園的「水木明瑟」殿和「西峰秀色」就引用了泰西水法。「泰西」古代指歐洲,意思是這東西是從歐洲傳來的。西洋的水景和中國傳統的水景完全不同,西洋水景需要極大的動力裝置,也就是大水法。所謂「水法」,聽著洋氣,實際上是個中國詞,說的就是用水的方法。中國傳統的水景講究曲院風荷、小橋流水,宜曲不宜直,追求的主要就是一個「靜」字。而西洋水景就截然不同了,喜歡熱鬧,大量噴水。公元17世紀,這種大型噴水池在法國和意大利都極受歡迎。
  早期的水法應用和西方傳統的噴泉有所差別且規模較小,在中式風格的園林中建造一個西式的水法也不協調。於是郎世寧便在西洋樓裏模仿歐洲,建造了一個大水法。我們這回要說的國寶——圓明園十二水法銅獸首—就是這個大水法的一部分。
  一開始,郎世寧根據歐洲的習慣,設計了大量的人體噴泉。但是,在乾隆皇帝看來,這些東西不能照搬——不雅。在當時的中國,女人暴露肌膚都不符合道德規範,更別說在皇帝的離宮裏建造裸體女人的雕塑了。於是,郎世寧改變思路,改作具有東方傳統文化色彩的獸面人身像。由於十二生肖的形象自古就有,與中國文化非常貼切而且具象,他就按此設計幷鑄造了十二生肖銅獸首,構成獸面人身水力鐘。這十二個生肖形象帶有明顯的西洋風格,主要體現在造型都比較逼真,毛髮都清晰可見。
  中國傳統雕塑中,設計動物造型的時候都不注重塑造毛髮,即使帶毛的動物,其毛髮也只是塑造成一個簡單的菊花旋兒等等。比如你去頤和園看它的大銅牛,那就是沒有毛的。此外,這組雕塑中,生肖牛的角是沖前的,有點鬥牛的樣子,而中國傳統雕塑中的牛,角都是沖後的,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具體的製作過程,我們今天幷不是很清楚,但極有可能這東西是在國外完成後再運過來的,因爲當時大量銅版畫都是在歐洲做,做好後再運回中國。
  會報時的水力鐘
  我們前面說了這十二水法銅獸首在西洋樓前。這西洋樓的中心建築是一座「工」字樓,這個樓就是供水用的,樓的東西兩頭是提水用的水車房,中段平臺樓下有高臺,臺上砌著蓄水池,蓄水池邊還包著大錫板,所以俗稱「錫海」。一次可蓄水多少呢?160噸。說白了,它就是一個水塔,向水法供水。
  院子的正中間是一個噴水台,十二生肖雕塑就位於此。石台南岸爲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爲醜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鶏、亥豬。這組十二生肖雕塑的頭部都爲銅質,身軀爲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水管選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銅管。
  這些雕塑兼有兩個功能:裝飾和報時。每個時辰中,相應的生肖就會自動噴水。比如我們以馬首爲例:馬爲午馬,到了中午11點到13點的午時,就會從馬嘴裏噴出水來,提示宮裏的人:現在的時辰是午時,該幹嗎就幹嗎去。正午時分,也就是12點時,十二個生肖會同時從口中噴出水來。清宮檔案中說,所有噴泉同時打開的時候,水法之聲音,幾里以外都可以聽到。但是,噴水的時候聲音太大也有問題,皇帝在欣賞水法時聽不見別人說話,無法交流心中的喜悅之感,所以用了一段時間就提不起興趣了,水法也就被閑置了。
  閑置以後,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北京冬天很冷,管子很容易凍壞。再加上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設計水法機械裝置的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病逝,當時沒人知道水車從低處打水往高處送的技巧,這技法就失傳了。後來,每逢乾隆爺要游園時,小太監們就忙壞了,只能汗流浹背地提水上樓,等皇帝駕臨時,再開閘放水。
  這裏我們說說北京爲什麽不容易造水景呢?其實這是個簡單的問題——北方太冷,冬天會上凍。造景用的石頭都得取那種飽吸水分的,深秋下一場透雨,石頭吸滿了水,一上凍以後,石頭就很容易發生爆裂,一到開春就得重新修繕。
  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時,大水法其實已損壞多時,大約乾隆晚期它就壞了。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儘管沒見過獸首,但銅做的一些雕塑在歐洲還是比較常見的。說起來這東西就是因爲做得細緻,符合西方人的審美,於是,儘管這東西非常重,很難搬運,最後還是被英法聯軍一股腦地運回了歐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只剩下了殘垣斷壁。
  十二生肖獸首今何在
  到了1985年,這事兒過去一百多年了。美國的一個古董商在加州棕櫚泉別墅花園內發現了牛、虎、馬三個獸首。其中,牛首被放在浴室中掛浴巾,另兩尊銅首被當成普通的園藝裝飾品散置在花園水池旁。這些獸首是如何從歐洲到了美洲呢?我們不得而知。古董商和主人協商後,每尊銅像以1500美元購得。這些獸首才有了再一次走進大衆視野的機會。
  至今爲止,圓明園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獸首已有七件回歸中國:牛首、猴首、虎首和豬首銅像收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馬首銅像目前收藏在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鼠首和兔首無償捐贈給中方,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早些年有消息稱,龍首目前在臺灣保存完好,但沒有公開,我們沒有機會看到。前段時間有疑似龍首的雕塑拍賣,但幷未提及圓明園相關字眼,真僞難辨,尚存爭議。而蛇首、鶏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
  在近年來的拍賣會上,這些流轉中的獸首一次又一次地拍賣出驚人的價格。作爲圓明園的象徵物、中西文化交融的見證物,十二生肖獸首的價值、意義早已不是當年可比的了。過去,我們面對一件文物,更多的是考慮它的藝術性,但今天,文物的社會性和歷史性也需要得到更多重視。
  歷史就是這樣,留有很多遺憾。十二生肖獸首自出現至今不過兩百多年,但它們却經歷了中國帝制的崩盤、民國的動蕩和新中國的誕生。文物有一種天賦屬性,肩負文化責任與民族情感,十二生肖獸首以親身經歷講述了這樣一個曲折的故事。
(馬未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