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度士:我今年70歲,在澳門開餐廳36年

  在澳門,如果你看到深眼窩、高鼻梁的人會說粵語,不用驚奇。他們可能是土生葡人,也有可能是純正的葡萄牙人,在這裡生活久了,他們都把自己歸屬為「澳門人」。山度士就是其中一位。
  位於氹仔官也街20號的山度士葡餐,門面不大却很好找——有著酒紅色半圓形的傘窗,門口總是站著很多等人的遊客就是。
  很多人會以爲,山度士餐廳屬於澳門打卡地「官也街」上的一所網紅餐廳。事實上,它的出品很受本地人歡迎,但慕名而來的遊客確實也不少:一個是因爲總要試試地道的「葡國菜」,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爲老闆山度士很熱情,會說粵語。
  推開餐廳玻璃門,就把街上的煩囂擋在外面。這裏更像是典型的家庭餐館:白色餐桌放著紅色格子餐布,白色瓷盤。牆上是各種葡萄牙紀念品、旅遊網站的推薦榜單,以及山度士先生的各種時期照片和收藏——最靠近門前的是各種紀念品,「都是朋友送的,在葡萄牙訂做了再帶回來給我」,山度士說。
  牆的另一側就是山度士的個人成長史,最顯眼的是一幅掛在牆上的油畫,是年輕時的山度士,穿著海軍服英氣勃發。旁邊用相框鑲著的,是10多個不同樣式的繩結,還有各種與不同時期戰友合影的照片。山度士20歲時便參加了葡萄牙海軍,在海上漂泊14年,負責厨房工作。
  我們所說的葡國菜,其實還有南北部之分:南部人喜歡吃肉,餐盤上常出現的肉類是豬、羊配料用紅色的辣椒做醬,顔色鮮艶,甜而不辣;北部人則喜歡吃海鮮,魚類、雞、牛、鴨等。
  但上了軍艦,就什麽都要學。「要學習一年半的厨藝才能出師,上船。我們做的都是最地道的葡國菜,學做海鮮飯、鴨飯。」山度士說。那一届16個學徒進班,只有年少的山度士一個獲得了厨師資格。
  後來他到了澳門,就直接在陸軍俱樂部擔任厨師。
  山度士回憶:「開始時,老闆叫我在澳門工作兩年就可以回去。我做了兩年,他又跟我說,再做兩年吧……我也就答應了,結果在澳門就呆了6年,那年我剛好40歲。」
  也是在這時,他的人生軌迹發生了變化:剛好有朋友的餐廳想轉手,問他:要不要做番事業?山度士一想,做主厨是他的主業,餐廳也是現成的,何不試試看呢?
  於是在1989年11月20日,一家名爲「山度士葡餐」的店鋪開業了。山度士說,員工都沒換,就換了個餐廳名字,從里加度變成了山度士。
  他想著,給自己一兩年時間試試,不行就回葡萄牙。如今,這個餐廳,一開就是30年。
  不惑之年,開一個餐廳
  1989年的官也街,遠遠沒有如今繁華。街上稀稀拉拉幾家餐廳,更像是生活區,什麽都有。山度士盤算了一下,官也街口有家木偶餐廳,那時已經有了一些名氣,加上自己在澳門生活那麽久,也有些葡國朋友,這樣勻一勻,也許可以保證上座率。
  但真做起來,就沒那麽容易了。首先是菜式。從前在海上、在陸軍俱樂部做大厨,他壓根不用想「菜式」,紅豆豬手、煽鴨飯、海鮮飯、鴨腿飯等,一做就是兩三百份,供應軍人、警察、海軍,一周輪著幾道菜就可以了。
  做餐廳當然不行,必須多樣化。於是他開始每天早上七八點就去氹仔的紅街市菜市場拿貨。一開始,他跟檔主們不熟,只能手脚並畫地拿下當天最新鮮的食材,然後回到店裏,系上圍裙開始工作。差不多忙到中午12點鐘,就開店營業了。
  澳葡政府時期,葡國人收入高,工作時間相對寬鬆,光顧餐廳的都是葡國人,還可以輕鬆一點。「葡國人中午下班,差不多一點來吃飯。吃飯吃甜點,再灌咖啡喝威士忌,三四點回去上班,有時還會拖到五點;晚上呢,六點開業,他們八九點來吃飯,可以吃到深夜十一二點。」山度士說。
  開業初期的一兩年,又艱難、又累。他挺過來了。
  那時他還不用睡午覺。總是聊天聊到傍晚,轉身又進厨房,準備晚餐。即便這樣,他也堅持每晚自己關門。這是他保留多年的習慣——早上9點回店裏吃早餐,雞蛋麵包咖啡,一直忙到晚上。逢周二是店裏面的休息日,他也會散步到店裏,看兩眼。
  然而,生意剛好一點時,遇上了1997年經濟寒冬,每天只有一兩個客人,店裏10個夥計面面相覷。2003年後,路氹金光大道這邊的娛樂場所多了,吸引了不少遊客,官也街也逐漸變旺,但SARS非典又來了。「特區政府立刻出臺了兩年免息貸款,還補貼小企業的水電費用,這才慢慢回氣。」山度士說。
  老闆不易做
  山度士喜歡親力親爲,現在年紀大了,采購、做菜大部分交給老夥計打理,他在一旁看著,差不多時,就在收銀台附近接電話、打電話。吃飯時,他會坐在靠近門口的一個小角落,他說,這樣可以一眼縱覽全局,及時照顧客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厨房的上菜速度和店員的態度。
  阿秀是山度士的得力助手,是澳門本地人,在這裏工作了20多年。她評價老闆是「葡萄牙人裏少有的勤奮,」並且對老闆的假裝嚴格毫不在意,「我們有時比他還凶,在這裏工作這麽久,誰怕誰啊?」
  餐廳裏面像她這樣的店員不少。跟著山度士工作的,最短也有十幾年了,而資歷長的「靚女」,還是前一手餐廳的備料夥計,在這裏已經工作了30多年,「是我的一隻手」。
  2019年對山度士來說是難忘的一年:11月20日,餐廳開業30周年,他邀請了所有的合作夥伴到餐廳聚餐慶祝,餐廳裏擺滿了供應商、街坊熟客敬賀的花籃。
  這個餐廳從開始到現在,幾乎什麽都沒有變過:樓下8桌,樓上12桌,全部加起來可以坐100個食客;二樓的裝飾紀念海報,還是餐廳慶祝20周年時設計的,一掛也10年了;菜牌和價格,阿秀說,也五六年沒有變過。
  上個月底,小女兒Anna舉行18歲成年禮,山度士把餐廳一關,帶著10多個店員一起去菲律賓玩了幾天,還和從故鄉遠道而來的媽媽一起,連著整個大家族上百號人,一起慶祝女兒和自己的生日。
  今年的12月1日,是他的70歲生日。在澳門生活了30多年,如今這家餐廳已經被山度士買了下來,他也在氹仔住了21年。他不時會感嘆氹仔的飛速變化,包括顧客:澳門回歸後,葡萄牙人上下班時間有了規定,收入也沒有以前高了,逐漸就少來了。後來開放了港澳自由行,客流量一下子大了,就不能怠慢。「葡國人吃飯,起碼兩小時,中國人吃飯。一小時差不多就够了。」
  而路氹金光大道上一堆酒店的開業,從2003年開始,著實也給他帶來了幾年的好生意,過了3年,酒店開得更多了,酒店餐廳也要留客人,推出了很多訂房送等值餐券的活動,對他的餐廳生意開始造成衝擊。
  除此之外,如今澳門的葡國餐廳越來越多,僅僅在氹仔就開了好多家,競爭很大,「食客反而少了」。
  「我帶夫人再來吃。」
  「口味」對於沒吃過正宗葡國菜的遊客來說,是件具有挑戰的事:北京、上海的遊客更能接受多元化的餐飲,而內陸的遊客,就不容易接受這種口感。阿秀說,餐廳從來不做什麽推廣、宣傳,所有點評都是食客們自己來嘗過,再評價,「有時老闆也會去看看點評,有些評分低了,他會很難過。」
  儘管每個人口味不一致,但山度士沒有改變他的做法,保持傳統。這30年來增增減減的菜式,最終固定在了海鮮飯、煽鴨飯等坊間好評的招牌菜,還增加了一些炒菜、灼菜,比如馬介休炒菜,「內地客人實在太喜歡吃菜了,就加了這一項。」
  餐廳開了這麽多年,自然吸引過不少明星名人,掛在山度士餐廳正中的,是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和山度士先生的合影。「他沒什麽架子,也沒有打招呼,和經紀人兩個就直接到餐廳來吃了。」山度士回憶。
  還有發哥周潤發,連續三四年都來吃飯。去年他在澳門拍戲,又吃了一次,還跟山度士說「我帶夫人再來吃。」
  山度士的餐廳也是葡萄牙一支著名球隊本菲加(Benfica)的澳門分站,每次球隊來澳門,必定會在這裏聚餐。於是餐廳就有了一面全被本菲加紀念品占領的牆壁,這也成爲餐廳的一個招牌。最令老闆印象深刻的,是葡萄牙國家隊球員Hugo Viana,2001年他曾經路過澳門,並抱著當時山度士僅6個月的小女兒Anna拍過照片。
  山度士把這張照片掛在餐廳二樓。15年過去,留了滿臉鬍鬚的Hugo Viana又來到山度士的餐廳,並看見了那張照片。他問山度士,「你覺得照片跟我有像嗎?」山度士立刻認出了他,欣喜若狂,趕緊讓女兒跟他又拍了一次照片,保存下了這15年的情誼。
  閑暇時分,山度士也會到處覓食,發現了好的餐廳,就盤算著以後招待葡萄牙朋友吃。從前他喜歡味道濃重的泰國菜,現在則喜歡去日料餐廳和意大利餐廳,一方面是喜歡日料清淡少油,而在意大利餐廳吃牛扒,感覺則「很原味,跟我餐廳的出品一樣鮮美。」
  身爲葡萄牙人。澳門回歸時看著葡萄牙國旗和澳門特區區旗交替的那一刻,有什麽感覺?山度士回憶,那天他是在店裏看電視直播的:「沒什麽感覺啊,澳門還在,葡萄牙還在啊。餐廳還在,生意還是照做。」他翻開菜單,指著每一頁的上面說:你看,我的菜單上,一面是澳門區旗,一面是葡萄牙國旗。
  他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1999年,葡京酒店旁當時有個鬥牛場,西班牙來推廣鬥牛文化時,剛好是山度士餐廳10周年紀念,山度士去競標,拍下了其中一頭牛——然後邀請了當時的那位鬥牛士一起來享用。
  媽媽是回葡萄牙的最大理由
  山度士的故鄉是葡萄牙南部的埃武拉(Evora),這是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産的城市。在那裏,中世紀的城牆、羅馬神廟和大教堂是人們慕名而來之處,也是數百種鳥類、野豬和野兔的栖息地。在很多小衆旅遊者心目中,埃武拉市是葡萄牙的秘境花園。
  可山度士不這麽看。他只記得小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在這片土地上放羊、牛,「牛羊都不吃,賣給北方人。」他說。
  回到葡萄牙家裏,沒幾個人認識他,「像個遊客一樣,不像在這裏,每個人會高聲打招呼,「哇Santos,嗨,山度士……」說罷,他還把手舉高高,描述街坊打招呼的熱情樣。有時他也在心裏嘀咕,剛才跟我打招呼的是誰?但山度士熱情是出了名的,只要他在店裏,熟悉的人就會過來,男的握握手,女的貼面禮。
  通常忙完一陣,他會給員工放長假:今年的四五月份,大家連著休息了10多天,10月底也休息了12天。他坐了16小時飛機回到埃武拉,看望98歲的老媽媽,陪她過生日、逛逛街、和弟弟妹妹見面,還把媽媽親手種的月桂葉摘下,帶回澳門。
  月桂葉是南歐人常用的一種香料。可以用在湯、肉、蔬菜和燉菜上面提鮮味,味道有點像澳門本地的鹹蝦醬,澳門人稱它「咸蝦葉」。除了這個香料,餐廳的所有醬料都是從葡萄牙進口的。
  阿秀說,曾有個韓國熟客吐槽說,聽了山度士指點,去超市買了一種叫做Folhas的香草葉,但味道不如在這裏吃的好,山度士聽後二話不說,回厨房拿了一罐新的給她。「這麽大一罐很貴的,還是他在葡萄牙背回來的,起碼兩三百塊!」阿秀有點心疼。
  這樣寵客人,客人自然也不客氣——曾有位客人想預訂第二天的生日大餐,不巧山度士剛回埃武拉。但這場大餐還是舉行了,不過是在兩個星期後。
  山度士回憶,之前澳葡政府可以入口生鮮,有時山度士家鄉的朋友會在埃武拉打獵,寄來一些如野兔、鷓鴣這樣的野味,還有蝸牛、沙甸魚、凍蟹等土特産,山度士就會連夜接應這些食材。通常不出第二天,熟客們就會聞風而來,對他們來說,這些味道既新鮮,也是對葡國的一種思念。
  儘管山度士在葡萄牙的朋友不多,但每年總會有朋友坐上16個小時的飛機,來這裏專門看望老戰友。「山度士葡餐」更像是葡國在澳門的一個中轉站,大家在這裏聚會見面。
  他打開手機給《南都周刊》記者看:「你看,這個老友一直在倒數跟我見面的日期,從20天到4天了。」每次朋友來。他一定會帶他們去3個景點:第一是有著很多波浪形馬賽克地磚的新馬路;第二是媽閣廟附近的水師廠,那是他們軍艦和部隊曾駐扎的地方;還有就是澳門旅遊塔。山度士會指著它說,你看,那是澳門的象徵!
(王琦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