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6月6日電】6月2日上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財政部長耶倫舉行視頻通話。這是自拜登入主白宮以來兩國舉行的第二次此類會談。對此,有學者表示樂觀,稱「(雙方)至少能達成部分協議。」
會談中,中美兩位代表「就宏觀經濟形勢和多雙邊領域合作進行了廣泛交流」,雙方「對彼此關心的問題坦誠交換了意見」,同時表示「願意繼續保持溝通」,「雙方認為中美經濟關係十分重要。」
而就在不久前,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進行了通話。這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國與美國第一次正式討論經貿關係。
對於中美一周內兩次高層對話的原因,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馬偉表示,拜登執政後就說過要重新評估特朗普時期的中美經貿關係及第一階段協議。現在執政已過百日,相信他的團隊對中美經貿的評估也有了初步的結論,這是一周內雙方高層兩次通話的背景。
對於溝通的結果,馬偉分析說,從通話後的通稿來看,雙方確實還存在很多分歧,這也是可以預料到的,但是明確傳達出了開始談論具體事項的信號,這與安克雷奇會談有明顯區別。馬偉對此比較樂觀,他說:「現在當然還不知道進一步的協議如何達成,但是雙方確實已經開始談了,至少開了個好頭。至少能達成部分協議。」
雖然中美開始了對話,然而拜登3日以「應對中國軍工企業威脅」為由簽署行政命令,將包括華為公司、中芯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59家中企列入投資「黑名單」,禁止美國人與名單所列公司進行投資交易。美國政府擴大了打壓範圍,宣稱增加了所謂「民主」和「人權」的考慮。
對此,據馬偉分析,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拜登政府肯定不會放鬆,主要是中美競爭的大前提不會變,而且拜登的民主黨政府喜歡關注人權意識形態等問題,以後類似的行動可能還會更多,同時也是為了增加談判的籌碼。
對於關稅問題,馬偉推測,拜登的政策會更精準,更分化,不會像特朗普一樣,搞一刀切全面打擊。拜登不會堅持把關稅維持下去,對於普通消費品,雙方還是有各讓一步的可能性;而對於科技產品,涉及國防安全的,拜登會採取比特朗普更強硬的措施。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