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一國兩制」構想在對台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

  台灣問題是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問題,至今已有餘載。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經歷了軍事衝突、對峙隔絕、緩和改善、和平發展,又到如今面臨新的挑戰。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面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的歷史和現實,從國家發展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圍繞兩岸關係、祖國統一及時對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爲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偉大戰略構想,是建黨百年和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偉大創舉。70多年來,我黨把握兩岸關係發展變化,推動台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係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爲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面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的歷史和現實,從國家發展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圍繞兩岸關係、祖國統一及對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不僅極大地完善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構想和國家統一理論,而且對新形勢下開展對台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推動對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從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思考國家統一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深刻闡釋了民族復興與兩岸統一的密切聯繫,提出了「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精闢論述,順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深刻昭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命運和前景,爲兩岸同胞指明共同奮鬥的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勉勵兩岸中國人「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將對台工作與民族復興大局相融合的思路和對臺灣同胞主動參與民族復興進程的殷切期望。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兩個無法改變」「兩個無法阻擋」與「八個任何」等重要論述,深刻昭示了兩岸關係發展與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明確指出了「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充分彰顯了大陸推進祖國統一的決心、信心與耐心。
  保持戰略定力,爲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創造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强調,「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要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强以及兩岸實力對比差距的不斷拉大,大陸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與自信也不斷增强,大陸的發展進步成爲決定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爲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了雄厚的實力基礎和可靠保障。只要大陸保持自身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能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必將爲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積累和創造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
  追求兩岸民心統一,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追求兩岸民心的統一是一種更高境界的統一,爲「和平統一、—國兩制」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也有利於化解臺灣民衆對統一的疑慮。
  習近平表示,「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這是針對島內長期存在的以兩岸制度差異作爲拒絕統一理由的論調所作出的有力回應。爲此,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政策主張。他在重申「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况,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等「三個充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兩個充分」的新論述,即「在確保圉家主權、安全、發倉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産、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這些關於「一國兩制」的全新論述站在統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國家統一問題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思考,充分展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秉持的同理心思維,大大豐富和發展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內涵,爲未來兩岸共同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提供具體的政策指向,釋放了大陸對兩岸統一實現形式的巨大善意,充分展現了大陸堅持運用「一國兩制」戰略構想來解決臺灣問題的誠意與善意。
  呼籲化解政治分歧,推動兩岸開展民主協商
  習近平總書記强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闡明了兩岸政治對立的癥結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强調「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能存在障礙」,「我們願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行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習近平總書記還發出鄭重倡議,願意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是大陸最高領導人再次鄭重呼籲兩岸要通過對話來解決兩岸之間存在的政治分歧,消除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根本障礙,全面闡述了開展兩岸民主協商的政治前提、參與對象、協商形式和協商議題,充分展現了大陸願意與島內各界共同努力,推進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談判、解決兩岸政治對立的善意與誠意。
  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兩岸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新思路,具體內涵是在繼續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凝聚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幷不斷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的方式,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新思路,是實現「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契合」的重要途徑,必將爲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注入新動力。
  2016年3月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强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同年11月,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進一步闡述,「秉持互利雙贏,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重大政策舉措,再次表達了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的願望,蘊含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融合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以「四通三化」爲目標的政策主張與時倶進,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不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內涵,而且爲新形勢下推進閩台兩地與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大陸相繼出臺以「惠台31條」「26條措施」爲代表的一系列惠台政僉措施,更加積極主動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堅持與認同「九二共識”的臺灣政黨、社團、組織、階後交流,加强與島內青年一代、基層一綫交流,不斷夯實兩岸融合發展基礎。
  堅持「九二共識」,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清晰闡明了「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及其界定兩岸關係性質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中一台」。黨的十九大報告强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這是總結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作出的重要結論,表明了在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大陸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也不會妥協。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圖謀桌大陸對台政策不可逾越的底綫和紅綫。
  近年來,面對島內愈演愈烈的「台獨」分裂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强調,「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黨的十九大報告呼籲「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强調「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一無比堅定的「反獨」論述是我們黨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對島內形形色色的分裂勢力形同當頭棒喝,順應了「反獨無死角」的兩岸呼聲,彰顯了大陸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追求國家最終統一目標的堅定意志與戰略自信,將對「台獨」分裂勢力形成强大震懾。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經過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一國兩制」事業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功,香港和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好,袓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够實現!
(劉凌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