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規模自貿協定」帶來的機遇

  明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於10國率先生效實施。11月2日,負責保管該協定的東盟秘書處宣布,6個東盟成員國(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和4個非東盟成員國(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已正式提交核准書,從而使該協定符合生效條件。
  該協定等待8年,經歷了28輪談判,共有15個國家簽署。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度的統計數據,RCEP所概蓋15國的國內生産總值之和爲25.8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經濟比重占整個世界的30%;而《美墨加協定》的相應數字則爲24.37萬億美元,位居第二。RCEP成員國在2015—2019年的平均經濟增速,也比《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美墨加協定》各自的成員國和歐盟地區要高,達到5.2%;其餘三個主要自由貿易區的數字均不超過2.5%。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估計,HCEP將給成員國到2030年帶來0.3%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收益,其中日本和韓國到2030年將會從中獲得1%的增長收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領軍學者、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院長趙龍躍教授告訴南風窗記者:「RCEP的生效,對於中國增進與亞太區域內國家的經貿合作、促進亞太區域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和增長、緩解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緊張和通脹問題,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關稅
  陸季冬在廣州花都從事音響出口生窻,以銷售商用擴音系統爲主,之後也生産應急廣播設備。她的産品多數買家在國外,可以賣到世界多國,而在亞太地區,她的産品在泰國、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都有市場。在當前,她的産品如要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就必須等出口對象國給予進口關稅優惠。
  陸季冬希望,RCEP能够爲她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增加更多出口機會。「應該對客戶那邊會有影響吧,他們進口關稅低就會加大合作。」她對記者說,「例如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這些國家,因爲疫情對市場打擊很大,如果進口關稅降低,客戶會增加採購的:,
  根據《經濟學人》的統計,在15個已經加入RCEP的國家之間,早已有各種各樣已經簽訂了的貿易協議,該地區有83%的流通商品已得到相關貿易協議的優惠。而在新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框架下,20年內區域內國家的流通商品享有關稅優惠的份額,將會增至92%。
  根據RCEP協議,一個典型的具象說明是,中國出口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加工過的海産品,出口到菲律賓的醫療用品,出口到文菜的家電用品,出口到韓國的鹿鶯、扇貝等,以及出口到日本的紡織品、塑料製品和旅行用品,將享受這些國家的關稅優惠政策,部分是立即實行零關稅,部分是過渡期結朿後實現零關稅。
  如果把當前RCEP成員國細分,我們可以粗略歸納出三個大類:中日韓三個發展程度較高的東亞國家,其中中韓之間訂有自貿協定(2015年生效),但在中日、日韓之間,之前未訂立過自貿協定;東盟10國,之前就與中日韓三國及澳新兩國分別訂有自貿協定;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與中、韓及東盟都分別有自貿協定。
  三個大類之間早有聯絡。自1990年到1997年,東盟摸索著跟中日韓三國定下了「東盟+3」的框架,隨後再加上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組成了「東盟+5」的框架。
  在原有多重自貿協定基礎上,再經歷8年談判而出爐的RCEP,背後是區域內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日趨密切,而與北美國家以及歐盟國家之間的貨物貿易相對減少。《歐洲經濟政策期刊》統計顯示,自1990年起,北美和歐盟等西方國家從RCEP成員國進口貨物的比重減少了17%,出口比重減少了14%。同期,RCEP成員國之間的貨物貿易比重增加了50%。
  打造「亞洲工廠」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各國之間的貨物貿易頻繁,背後一個原因是區域內跨國産業鏈的興起,而這有助於打造「亞洲工廠」。
  對於擁有衆多電子産品專利的日本和韓國來說,RCEP生效後,生産電子産品的成本將降低。RCEP的一個創舉,是在15個成員國之間推廣相互承認的原産地規則(ROO),區域內國家生産的成品和工業零部件,將會有統一的生産國別認證。
  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各國的生産零部件在區域內組裝成成品的成本。舉個例子,如果一家韓國企業要製造OLED電視,這部電視需要來自日本的零件,那麽在沒有「原産地規則」的情況下,韓國的生産商購買日本零件的時候要支付進口關稅,而這台電視成品被銷往中國的時候,又要被徵收關稅。
  在RCEP的「原産地規則」生效後,由於中日韓都是RCEP成員國,因此以上徵收的關稅將會被取消。同時,這些爲韓國生産零部件的日本廠商,看到RCEP區域內的其他國家也取消了關稅,也會嘗試開發更多國家的市場,從而找到更多商機。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副教授普拉米拉•克裏韋裏認爲,RCEP成員國的關稅政策落差很大,平均地看,整個區域的關稅稅率是5.6%,要是全部取消的話,該地區産品的進出口成本每年將減少900億美元,而這將會爲亞太地區的中小企業帶來更多進出口機會。
  除此之外,一些産品在生産流程中,可能不止一次進出同一個國家。到5些生産過程中零部件只離開一個國家一次的生産鏈,名爲「簡單的全球價值鏈」,而零部件重複往返同一個國家的生産鏈,則是「複雜的全球價鏈」。《歐洲經濟政策期刊》的調查顯示,中國有58%的貨物屬於「複雜的全球價值鏈」,比其他世界主要經濟實體都要高。
  在中國生産這些貨物的過程中,來自RCEP地區的生産夥伴又占了大頭:這些貨物在中國增加的價值中,通過跟RCEP地區國家的後向聯繫創造的價值占了49%,而有35%的價值則通過該地區的前向聯繫創造。《歐洲經濟政策期刊》認爲,這顯示RCEP地區的國家已經成爲了中國製造業的重要買賣夥伴。而對於RCEP的其餘14個國家而言,中國也是重要的供應來源:RCEP區域內,每個成員國平均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大概占其進口總額的25%,中國是這14個國家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審慎樂觀
  儘管進出口往來密切,RCEP區域內跨國産業鏈的鞏固和加强也成爲大勢所趨,但是,區域內國家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落差巨大,從自貿區中能否受益也各自不同。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的一份報告,把RCEP的15個成員國分爲三個等級,比較RCEP爲這些國家的貿易平衡帶來的不同影響。該研究發現,RCEP生效後,最大的出口受益國將會是日本和新西蘭,而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量也會得到提升。中國産的紡織品以及農産品,將處於在東盟市場收益最大之産品的行列。
  但同時,中國市場也將會迎來日本和韓國電子産品的衝擊,特別是韓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價值將會激增77%(與之相比,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價值將增加68%),可能會造成中方對韓的嚴重逆差。而對於老撾、緬甸、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而言,RCEP生效也將會帶來嚴重的外貿逆差,同時還將失去徵收進口關稅而得來的收入。因此,也有分析人士擔心,在RCEP生效後,本來出口强勁的國家優勢將更明顯,而發展程度低的東南亞國家將會處於較弱位置。
  好像日本和韓國這些電子産品行業發展成熟的國家,即便是把關稅降低了,國外品牌也不一定有立足之地。經營音響出口生意的陸季冬表示,面對日本市場,她所在的行業實在難以獲得機會。「我們這行,行業老大就是日本的,所以他們國家其他品牌不好進。日本市場也不是價格敏感的。」
  除此之外,在廣州白雲區從事境外B2C電商的盧智豪,其公司在RCEP地區多個國家都有出口業務,主要往當地銷售中國産的耳機、手機和平板電腦等3C電器,並且從清關到物流,再到找當地網紅協助推廣,進行一條龍服務。
  「目前這個政策也只是在政策層面上的利好。關稅的減免也不是一蹴而就。(RCEP相關)報告上說的是『各國根據自身情況,來確定是否減免或在10年內減到零』,那就意味著要看發起者的態度是否取得周邊國家信任而逐步落實這個政策。」作爲實際經營者,盧智豪採取觀望的姿態。
  在RCEP生效後,許多外貿經營者仍將面對複雜的海關技術流程,若企業規模大,會有一定的優勢。面對RCEP即將生效,盧智豪表示他審慎樂觀。「中國海外B2C的最大平臺代表企業,也是通過在本地注册公司,採用集貨模式集體清關。這本身就是一種『抱團』的應對措施。一些小的企業還是沒有能力打入當地市場,因爲成本還包括物流因素和金融支付這兩個大頭。價格只是吸引眼球的因素,但支付安全性和物流體驗,是影響顧客是否再次回購的重要因素。」
(何任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