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境內,僞裝身份
派遣間諜潛入中國境內開展情報竊密活動,是國外間諜情報機關常用的手法,這些潛入境內的間諜會以各種身份和名義進行僞裝,以掩人耳目、不被發現。
加拿大間諜 凱文•高、朱莉亞,兩人自1984年開始在中國生活,不僅在中國南方教過書,還於2008年在靠近朝鮮的邊境地區開起了咖啡館,這兩人長期在中國境內生活,看似是旅居中國的普通外國人,實際上却是接受加拿大間諜情報機關任務的間諜,從事著竊取中國軍事和國防科研秘密的間諜活動。
自2015年以來,先後有數十名日本人因涉嫌間諜犯罪被捕,這些人有的打著交流的旗號在中國開展間諜活動,有的以旅遊者的身份潛入中國開展情報搜集,還有的以考古研究名義在中國境內開展非法測繪。
從相關媒體報道中不難看出,這些派遣進入中國境內的間諜,大多數都使用了「掩護身份」,還有一些間諜會僞裝成記者、商人、學者等身份,爲獲取涉及中國的機密信息和情報,更是想盡辦法,將非法間諜竊密活動隱藏於正常活動之中,僞裝蒙蔽性極强。
策反手段,多種多樣
國外間諜情報機關派遣進入中國的間諜,還會想盡辦法,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滲透和情報活動, 千方百計的 對境內人員實施拉攏策反。
陳偉曾是某軍工科研院所下屬公司的一名網絡管理員,在一次上班路上被自稱是「技術專家」的外國間諜搭訕,外國間諜以「豐厚報酬」引誘陳偉從單位內部網絡竊取大量機密資料。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後,陳偉提出終止合作,反而遭到境外間諜的脅迫,繼續爲境外間諜工作。陳偉出賣的涉密情報多達5500多份,最終被國家安全機關抓捕歸案,法院以泄露國家機密罪、判處陳偉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除了國外間諜間諜情報機關,附庸「台獨」勢力的臺灣「國安局」、軍情局等情治單位,近年來針對祖國大陸的情報搜集和刺探也十分瘋狂,臺灣間諜情報機關還將目光瞄準了大陸赴台青年學生群體。
2011年,18歲的小哲赴臺灣義守大學學習交流期間,遭到臺灣女子 許佳瀅的搭訕,這個「臺灣小姐姐」的真實身份是臺灣軍情局的間諜人員, 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實施美人計、金錢誘惑等手段,拉攏、策反和控制赴台大學生。許佳瀅通過計謀很快與小哲發展成爲戀人關係,並在小哲返回祖國大陸後,繼續施以騷擾脅迫等手段,操控小哲搜集具有保密性質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研究的相關情况。
很多真實案例可以看到,在間諜情報活動中,國外間諜 還會以咨詢、請教、采訪、交友等方式爲切入,一步步對境內人員開展拉攏策反,並通過感情拉攏,甚至是威逼利誘等手段,對境內人員進行控制,脅迫開展間諜犯罪活動,一些人經不起金錢、美色誘騙,越陷越深,最終淪爲國外間諜的棋子。
網絡滲透,無孔不入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在中國密集展開行動,滲透策反也出現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網絡滲透策反成爲重要渠道之一。
2014年,國家安全機關曾破獲一起境外間諜策反境內人員泄露國家軍事秘密的間諜案件。在這起案件中,案犯李某在上網與一名自稱「飛哥」的人成爲「朋友」,「飛哥」拋出金錢誘惑,先是讓李某偷偷向國家圖書館訂購大量只有境內專業人員才能訂購的軍事類書刊。之後,又以每月3000元的報酬要求李某拍攝當地軍事基地的照片。在網絡間諜「飛哥」的誘惑和指示下, 李某通過網絡將搜集到的國家秘密輸送到境外。據統計,境外間諜「飛哥」利用「網上書店」軍事愛好者網站等渠道開展網絡滲透策反活動,中國境內20多個省市40多名人員被「飛哥」策反運用。
網絡間諜還會通過網絡求職,物色有價值的目標。劉欣是中國某企業的高級工程師,爲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在多家招聘網站上投放了個人簡歷,並被境外間諜盯上。境外間諜通過電子郵件向劉欣發送「兼職」邀請,許以「豐厚」的兼職報酬。隨著雙方聯繫的深入,境外間諜不斷提出新的「兼職任務」,索要的「兼職資料」越來越靠近涉密領域,不僅涉及 雄安新區整體規劃和建設情况,還下達了搜集我國內某核電站的重要涉密資料的指令。所幸國家安全機關及時介入,阻止了國家相關秘密的外泄,避免了重要能源基礎設施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僞造身份信息、地理信息,以「網絡兼職」、「市場調研」、「信息咨詢」甚至是「美女交友」等方式,通過各類網站及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與軍事目標區周邊群衆、涉密單位人員攀拉關係,在互不見面的情况下,以極低經濟報酬搜集軍事設施及動態等情况,以及相關內部資料。境內人員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境外間諜的網絡圈套。
目標群體,覆蓋面廣
間諜所關注和竊密的領域,不僅僅限於傳統的軍工、科研領域。 從近年來披露的間諜案件來看,被策反成爲間諜的人,不僅包括科研單位專家學者、高校教師和留學生、部隊現役和退役軍人、軍事發燒友和年輕網民、還包括一些社會團體和所謂的「維權人士」、媒體記者和網絡「大V」、政府工作和周邊從業人員,甚至是一些普通民衆百姓。
「蔡金樹台諜案」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間諜僞裝成媒體的名義,通過向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高校學者和主流媒體記者發起有償約稿來搜集情報,涉及相關領域公職人員、學者、記者然多達50多人。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非傳統形式的間諜活動,一些打著所謂「維權」旗號的團體和人員,還有一些「傳播先進文化」「科普類」的網絡博主和賬號,不僅有境外NGO背景或與敵對勢力存有關聯,有的則與境外間諜情報組織存有密切往來,一邊充當「棋子」,爲境外間諜搜集中國境內的情報,一邊從事著意識形態領域滲透和顛覆活動。
衆所周知,美西方從未放弃對中國開展意識形態領域滲透、推動所謂的「顔色革命」的企圖,很多滲透顛覆活動背後也都有情報組織的背景,且隱藏的極深。例如,2020年11月披露的張某顛覆國家政權案件,背後就隱藏著境外情報組織。該案中,張某因競爭上崗失敗,對單位心生不滿,加之經商不利,心理漸漸失衡,在「美式民主」思想影響下,萌生了「組黨建國」的想法,於2018年以旅遊名義赴境外,妄圖實施顛覆活動。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主動找他,表示可以爲張某「組黨」、「建國」提供幫助和經費支持,但前提條件是,張某回到境內後必須爲其搜集提供「紅頭文件」。張某領受任務返回境內,注册空殼公司,以商貿合作爲掩護,從境外籌集經費,招募發展所謂的「黨員」,始終與境外間諜機關保持勾連,當張某準備再次派人出境,與間諜組織進行接頭時,被國家安全機關抓獲。
中華大地